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物流運輸業苦尋破局之路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4日 13:32 中國產經新聞

  CIEN記者朱力 北京報道

  國際油價好似一匹脫韁的野馬,短短3周時間,每桶原油的價格差不多上漲了10美元!從8月8日至12日,每桶先后突破64、65、66和67美元,而今年1月初每桶僅為40美元。由于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聯動,本來就讓物流企業憂心忡忡的經營環境,更加讓人揪心。隨即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有關專家指出,高油價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給企業帶來成本壓力,削弱
企業利潤點,另一方面,將提供一個新的契機,促使一些企業通過內部整合,提高自身競爭力,尋找破局之路。

  高油價之痛

  交通運輸行業的經濟效益面臨高石油時代,深刻體會切膚之痛。7月26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曹玉書明確表態,

國際油價持續堅挺,國內油價將繼續堅持與國際油價聯動的機制,中國目前已進入高油價時代。

  有關專家預測,我國石油到2010年的供需缺口將達到1.3億噸,占國內產量的76.5%,到2020年供需缺口將達到2.2億噸,占國內產量的122.2%。石油供應的趨緊,必然使油價走高。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發言人畢建國表示,大規模的油品供應緊張,主要原因是今年以來原油和成品油價格倒掛。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有關數據顯示:在國際有關局勢的影響下,今年7月份與6月份相比,中國油價上漲了4.3%,其中柴油漲了4.4%,汽油漲了5.9%。

  與去年同期相比,累計上漲13.4%。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秘書長蔡進介紹,從市場上看,油價上漲對陸運企業影響很大;在物流業內,陸上運輸占整體運輸業的比例很大;而從企業耗油看,航空公司影響最大。

  油價上漲,對物流運輸企業來講,更是一把懸在頭上的利劍。發改委外事司相關負責人指出,交通運輸業是耗油大戶,航空、航運、公路運輸等領域的企業正受到高油價的嚴峻考驗。航空油料消耗占總成本的比重在20%左右,是民航運輸成本中最大的一塊,航油的漲價明顯加大了民航運輸成本。目前,我國運輸汽車總量已超過1000萬輛,因長途貨運、客運對汽油、柴油依賴性較大,

石油價格多次上調明顯加大了運輸公司的營運成本。

  苦聲一片

  持續高漲的油價,正在一步步吞噬著各物流運輸公司的利潤空間,油價帶來的成本上升給物流運輸公司帶來沉重的壓力。

  “自己創辦物流公司一年來,車輛從最初的10輛只剩2輛了。”面對石油上漲等因素,東南偉業公司總經理林位梅面對記者一肚子怨氣。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2噸貨車每百公里耗油量為45升左右,跑一趟北京到廣東的路程,來回油錢至少要多支出500余元。

  他告訴記者:“從去年7月份到現在,一年左右時間,油價大約漲了一塊錢,上升幅度高達15%左右,像我們這樣的小運輸企業,就是靠低利潤來吸引客戶。隨著油價的上漲,公司相當于總成本至少上升了1%,這對于已經處在微利狀況的物流企業來說,相當于利潤將被吃掉了近兩成,但又不敢向客戶提價,只能自己獨自消化。然而,面對油價一直上漲,自己有點承受不了,現在計劃退出物流行業。”據他稱,自己所在的貨運市場內,已有十幾家貨運公司因撐不下去而關張大吉。

  不只有林先生這樣的小企業受到油價影響,其他物流運輸企業也叫苦連天。北京一位貨運商家透露,因不甘忍受高油價壓力,不少貨運商家紛紛醞釀提價。而一位快遞公司負責人則告訴記者,油價一漲再漲,航空公司為轉讓成本壓力已經讓物流企業受到很大影響,目前很多快遞公司已經悄悄地提高了營運價格,但過于頻繁的漲價,仍然讓以往能迅速把

能源價格上漲轉嫁到消費者頭上的企業措手不及。

  破局之變

  在油價壓力之下,眾多物流運輸企業都在謀求破局之路。“我們現在只好通過擴大市場份額來彌補油價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面對記者采訪,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有關部門負責人李鋼說,在高油價時代,只能通過占領市場份額,整合企業內部資源、降低管理成本、走多元化之路,提高產品附加值來提升市場競爭力。

  “事實上,油價的上漲對一些中小企業影響并不大,他們會通過一些不規范的方式去轉嫁成本,降低成本,甚至犧牲服務質量。真正影響大的是大公司,雖然目前行業還不規范,但大公司必須規范運作。” 南方物流有限公司營運總監翟培南言語中吐露出一種無奈。他介紹說,面對高油價帶來的影響,一方面,公司將與客戶做好溝通,讓客戶與物流公司共同分擔油價上漲帶來的影響。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如果南方物流公司能很好地與客戶進行溝通,提高運費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最主要的還是靠自身來消耗成本上漲的壓力,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降低運營成本和管理成本,把規模效應體現出來。

  “然而,中國物流運輸企業在高油價時代的發展道路仍然不會一帆風順。”也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面對油價上漲的市場局面,物流運輸企業還需提高“內部修養”,但國內大部分企業在改善管理、控制成本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也需要一段時間。而國家出臺一些政策扶持,也無疑是當務之急,對增強整個行業和本土企業的競爭力將大有裨益。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