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八大戰略助推深圳加工優化升級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9日 06:49 深圳特區報

  由市貿工局和相關專家組成的聯合課題組編寫的《深圳加工貿易優化升級政策措施研究》報告近日出爐。報告指出,“深圳加工”優化升級應面向八個戰略性方向。

  產品結構升級戰略:

  關注全球產業發展動態

  在加工貿易產品結構升級戰略上,研究報告認為,深圳應密切關注全球產業發展動態:以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為主的電子信息基礎產業,一方面要積極引進資金和技術,大力發展新型顯示器件與集成電路的代工、封裝、測試,另一方面要集中科研力量發展集成電路的設計、材料和加工設備;在新材料產業上,要抓住跨國公司擴大對華投資的機遇招商,向電子信息材料、生物醫學材料、

化工新型材料、納米材料等領域發展;生物制藥產業則應鼓勵研發并接納國際生產外包業務,扶持中下游的制造業企業,配套建設上游的研發高端高科技企業、公共技術平臺、公共服務平臺,重點發展生物制藥、中藥、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

  產業鏈延伸戰略:

  分別向上下游延伸

  對于產業鏈延伸戰略,研究報告提出,深圳應分別向產業鏈上下游的方向前伸和后延。向上游延伸主要是進一步提高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能力。在這方面,深圳毗鄰國際著名設計城市香港,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及服裝設計等在全國也都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向下游延伸主要是加快發展國際物流和配送業務,特別是保稅物流業,高度重視區港聯動園區(保稅物流園)的作用,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保稅物流產業。

  適度重型化戰略:

  改變單一輕型化結構

  適度重型化戰略是專家開出的另一“藥方”。研究報告認為,深圳加工貿易產業需要改變單一輕型化的結構特征,一是要進入關鍵零部件和設備制造業,二是可考慮拓展精細石油化工產業。發展精細石油化工則可以提高深圳加工貿易產業關鍵原材料和關鍵配套產品的本地采購,重點建設好依托惠州殼牌石化項目的龍崗精細化工基地。

  組織方式優化戰略:

  從貼牌走向自創品牌

  加工貿易的組織方式優化戰略,是課題組提出的又一重要策略。研究發現,深圳加工貿易企業很大一部分主要從事貼牌生產,缺乏核心技術、研發和新產品開發能力,因此深圳要重點支持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和配套加工貿易企業發展,延長加工鏈條,積極引導其設立研發中心,為客戶量身訂做,逐步過渡到自創品牌,加快對國外技術消化吸收和二次自主創新。

  空間布局戰略:

  緩解土地資源稀缺矛盾

  研究報告指出,為了使稀缺的土地資源擁有更高的產出水平,緩解結構調整中傳統產業發展與土地資源短缺的矛盾,深圳加工貿易需要在空間布局戰略方面進一步優化。

  企業結構優化戰略:

  推動民企加入全球分工鏈

  同時,深圳應借助加工貿易在人才、技術等領域的“溢出”效應,利用積累的技術、市場、管理以及資金等條件,實現民營企業與外資加工貿易企業共同發展,推動民營企業盡快加入全球生產分工鏈條,從而逐步實施加工貿易的落地生根,實施加工貿易的企業結構優化戰略,降低外向型經濟風險。

  傳統產業轉型戰略:

  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專家指出,加工貿易還應實施傳統產業轉型戰略,一方面要提高附加價值和產品競爭力,另一方面是向培養自己的品牌環節升級。對于不能夠適應環境變化而實施轉型的傳統行業企業,通過企業的外遷而進行產業置換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可以通過嚴格執行勞動法等手段,促使這些企業向周邊生產要素較低的地區轉移,騰出土地資源用于引進符合產業優化升級方向的企業和發展高附加值產業。

  支持服務體系戰略:

  全面開放輔助服務領域

  另外,研究報告分析,優化支持服務體系戰略是加工貿易升級的重要路徑,這包括管理中的政策體系、生產性服務業體系。例如,在

出口退稅政策和加工貿易深加工結轉方面積極探索鼓勵加工貿易產業鏈延長的政策體系,發展總部經濟,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加工貿易,加快香港中小銀行開設分支機構步伐,允許
商業銀行
開展出口信貸業務,開展粵港港幣支票雙向聯合結算業務,引進外資參股商業銀行,在物流、租賃、快遞、貨運、倉儲、廣告、展覽、保養和維修、技術檢驗和分析、包裝等相關的輔助服務領域全面開放。

  “深圳加工”升級

  面臨三大困難

  加工貿易的產業升級帶動能力欠佳

  中間產品生產的比例依然不高,加工組裝終端產品的企業占據近三分之二,加工中間產品的剛剛過半;向自主研發和自創品牌方向延伸的程度還需提高,屬加工裝配性質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產值約占據70%的比重,而掌握核心技術的產品產值僅占5%左右;海外銷售渠道和出口市場結構需要進一步完善,進料加工企業90%以上是外商投資企業,而內資企業出口較大的依賴海外批發商;對中上游配套產業帶動作用不夠顯著,近一半的企業采購國產料件的比重低于25%,約60%的企業在國內采購機器設備的比重不到25%;產業發展的空間制約因素明顯,寶安和龍崗兩區缺乏基于產業發展鏈條的工業布局規劃,主導產業群和主要企業群被人為分割現象比較突出,能夠滿足超大型外資制造業項目的成片“熟地”稀缺。

  內資企業參與加工貿易產業鏈的比重偏低

  目前,深圳從事加工貿易的內資企業有300多家,僅占加工貿易企業總數的2%左右;2003年出口額僅為6.2億美元,占加工貿易出口總額的1.2%,2004年累計出口9.2億美元,僅占同期加工貿易出口總額的1.5%。在具有法人地位的樣本加工貿易企業中,國有和民營企業只占3.7%,外商投資企業占64%。這反映出本地企業參與國際產業鏈分工的優勢不足,不利于促進加工貿易的落地生根和本地民營經濟的壯大,也不利于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獲取更大的增值。

  綜合投資環境尚不改善

  加工貿易企業所在地的交通、治安、水電、衛生等問題日益顯現,外商在這些方面的意見也逐漸增多,部分甚至已經影響其追加投資的信心。根據抽樣調查顯示,在企業發展最大的幾個制約因素中,18.6%的企業認為缺熟練工,17.4%認為利潤太薄,16.1%認為供電不足,14.6%認為管理人員缺乏,12.6%認為周邊治安環境差。

  本報記者 劉偉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