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嗅出機遇 環保服務業成浙江民資新奶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9日 16:41 新華網 | |||||||||
新華網杭州8月9日電 記者 柴驥程、傅丕毅 盛夏時分,位于浙江家紡業重鎮海寧市許村鎮的寶豐熱電聯產廠正在緊張地鋪設供熱管道,等到這家民營供熱企業的管道與鎮里幾十家紡織印染企業的蒸汽管對接后,印染企業中原先那些能耗高、能效低、污染嚴重的自備小鍋爐將被拆除。
這樣的情景,描繪出浙江民營資本新的“攻略圖”,一部分民營資本從“炒房”“炒煤”的盲目奔突中清醒過來,“嗅”到了新的“奶酪”。海寧寶豐熱電的投資者之一傅寶林對記者說:“浙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環保困局’,投資環保服務產業肯定是政府鼓勵的,如果不抓緊進入,就會失去機會。” “鄉村工業化”模式遭遇“環保瓶頸” 傅寶林生活的許村鎮目前已經成為浙江高端家紡產業基地,然而這里同時也成了污染重災區。和許村鎮一樣,浙江許多依靠“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鄉村工業化模式發展起來的經濟發達地區無一例外遇上了“環保瓶頸”。 據浙江省經貿委提供的資料顯示,在浙江產業構成中,化工、電鍍、印染、制革、造紙、醫藥等重污染行業占有相當高的比重,這些企業大多散布在廣大農村。 浙江省環保局監察總隊總隊長王以淼告訴記者,在工業污染防治上,我國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實施“誰污染誰治理”的政策,即工業企業自己治理產生的污染,并負擔治理成本。然而,“誰污染誰治理”的政策最終取決于企業自覺的環保意識。中小企業受利益驅動和低成本競爭的壓力,不可能完全具備這一意識,而由政府投資的污水處理廠基本集中城市和規模比較大的開發園區,觸角難以伸及農村中小企業。 浙江嘉興秀洲區環保分局局長張建明對此有著非常深切的感受。1998年張建明參加了由國家環保總局組織江浙兩省進行的太湖流域大規模治理行動,經過兩年時間,太湖流域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流域內大量企業被關閉,廢水排放量100噸以上企業全部安裝上了污水處理設施。“可是這樣紅紅火火一兩年,等治理行動一結束,跑下去檢查,發覺沒有一家企業的污水處理設施在正常運作,有的企業請了七八十歲老人管治污。”張建明說。也就是在這次大規模治理以后,“水質性缺水”這一難題,正式提到了地處“江南水鄉”的嘉興、湖州地區的議事日程上。 變“誰污染誰治理”為“誰治污誰收費” 中小企業治污成本高并缺乏治污自覺性,導致偷排漏排等環保違法行為屢禁不絕;農村污染量大面廣,致使環保部門監管乏力。面對這一個個因果關聯、看似無解的矛盾,浙江省各地政府部門開始嘗試運用市場化手段求解農村“環保困局”。據王以淼介紹,目前浙江各地正在引導民間資本投資農村治污項目,變以往“誰污染誰治理”的政策為“誰治污誰收費”。 記者從浙江省環保局了解到,浙江省逐漸向民間資本開放了這個原先一直由政府壟斷公用事業。地方政府根據環保需要進行污染治理設施的項目招商,明確工程規模、排放標準、收費價格等項內容,同時給予投資者局部經營壟斷、排污量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等項承諾,以及土地價格等其他方面的優惠。在政府承諾的條件下,能夠保證投資者收回投資,并有利可圖。 位于余杭開發區的環科污水處理廠是由浙江省環科院、開發區管委會等三家單位發起組建的項目公司,以BOT的投資方式建設,設計日處理污水1萬噸,總投資850萬元,為開發區內的六家印染企業處理污水。投資的來源包括三個部分:項目公司股本金、以污水處理廠一定時期的經營權為抵押向銀行貸款、向排污企業預售污水處理服務費用。項目經營期20年。項目公司經測算,污水的處理成本為每噸1.7元,加上合理的利潤后,他們向排污企業收取每噸1.8元的處理費;政府同時承諾在每天進廠污水少于收支效益平衡點7000噸時給予補貼;經營期滿后整個工程無償移交給地方政府。 在嘉興秀洲區,分別由民資和外資投資了兩個污水處理廠。這個區洪合鎮的產業布局以羊毛染色企業為主,洪合鎮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2.5萬噸,總投資3000多萬,對區塊內19家染色企業進行污水處理。該區的王江涇鎮與江蘇交界,主要產業是紡織面料的印染,嘉興秀洲區環保局組織招商后,引進外資288萬美元,成立嘉興潔琪污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區域內30平方公里的工業污水處理。 逐利的兩難選擇:社會的公益性和企業的逐利性 洪合鎮污水處理廠的投資者徐錫彪原是秀洲區環保分局的一名中層干部。記者在這家污水處理廠看到,企業除了污水處理設施外,僅有一座沒有進行過任何裝修的配套用房,所有管理人員共用一個辦公室。徐錫彪告訴記者,整個污水處理廠的員工只有30個,而同樣規模的國有污水處理廠全部人員一般有300來個。企業一年產值1000萬元,毛利300萬元,交納稅收159萬元,成為當地的納稅大戶。 嘉興市七洲漂染有限公司是洪合鎮污水處理廠的主要客戶,公司董事長馮能觀說:“我們與洪合污水廠簽訂的污水處理合同為每噸2.35元,產生的污水直接送污水處理廠。雖然現在的處理成本比以前自己處理時高一點,但自己處理的時候,經常要超標排放,現在比較安全。”秀洲區環保分局局長張建明告訴記者,環保部門給予這家企業一定的經營壟斷權,規定區域內所有污水排放企業對污水經過預處理后,通過管道集中到污水處理廠進行深度處理,保證污水達標排放。 徐錫彪認為,對于浙江的民間資本而言,目前正是投資環保產業的最好時機。首先,浙江大部分企業已經在各地的工業園區集聚,集中治污成為可能;其次,政府部門在布局上一般會保證投資者在某一區塊的壟斷地位,投資回報率較其他制造業穩定。 浙江省環保部門的專家認為,如果沒有合理的投資回報,治污企業就會失去自我運行、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基礎,更難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但是收費標準過高,會加大生產企業的負擔,降低企業的競爭力。因此,民間投資的環保產業作為一種以贏利為目的特殊公益性投資,離開政府的政策支持必不可少,建立公平公正的政策體系,才能促進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的市場化發展。(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