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8日電(記者 令偉家)剛剛過去的周末,北京部分型號的平板電視跌破6000元,引發了“激烈”的搶購潮。一度被視為業界“新貴”的平板電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尋常百姓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副主任陸刃波主持的一項調查表明,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平板電視的銷售額,已超過傳統的CRT(顯像管)彩電。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這項調查表明,國產品牌在本輪平板電視的競爭中,憑借高性
價比優勢贏得了“領跑者”的地位,迫使中國彩電業結構調整進入加速度狀態,外資品牌短期內難以逾越。
中國品牌引領國內平板市場
相對于傳統的CRT彩電,以等離子、液晶為代表的平板電視,既是業界“新秀”又屬業界“新貴”。其動輒一兩萬元的價格,讓許多工薪階層望而卻步。
但這種情況目前正在發生迅速的變化:從國內家電零售連鎖巨頭國美、蘇寧、大中等傳來的消息顯示,許多國產品牌的平板電視已跌破萬元,有的售價甚至只有6000元左右,和當年的“純平彩電”價格基本相當。
價格的平民化,使平板電視迅速走入尋常百姓家。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和中國電子商會公布的《2005年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研究二季度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平板電視總銷量已達74.1萬臺,其中液晶52.2萬臺,等離子21.9萬臺。預計三季度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規模將超過50萬臺,而全年國內平板電視市場規模將達到185萬臺,市場需求持續上升。在特大城市,平板電視的市場價值已超過了傳統的CRT彩電。
更為可貴的是,中國品牌在本輪競爭中,以絕對的優勢壓倒了外資品牌。中怡康公司的統計表明,以今年5月份國內平板市場為例,中國品牌在零售環節占了67.23%,從專營渠道來看,更是高達69.35%,幾乎是外資品牌的3倍。就液晶電視而言,中國品牌零售占77.94%,外資品牌僅占22.06%。
國產品牌制勝的“四板斧”
除了價格優勢外,國產品牌為何能夠在與松下、索尼、飛利浦等國際巨頭的競爭中,贏得本輪彩電市場的“領跑權”?對此,業內專家的看法基本一致。
第一,國產彩電品牌已經從技術、質量上贏得了國內消費者的高度信任。作為最早市場化的產業之一,國產彩電很早就開始了與國際巨頭的競爭,并且在競爭中錘煉了自己的品質。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王寧說,中國的絕大多數消費者最早接受使用的是國產品牌,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基礎,面對平板電視,大家基本上處于同一起跑線上,這更為國產品牌贏得了國內消費者。
第二,國產平板品牌經過充分競爭后,在技術儲備和自主研發上積累了一定基礎。陸刃波認為,國產品牌已經做好了在產業升級換代前的準備工作,幾乎與日本、韓國、美國的品牌處于同一水平,甚至在一些功能、性能等指標上更有優勢。
第三,以國美、蘇寧為代表的家電品牌營銷網絡、以廠商聯建的售后服務網絡非常健全,這一點是任何一個外資品牌難以做到的。據陸刃波介紹,在市場培育階段,中國品牌就對液晶、等離子產品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和知識普及。調查表明,消費者對平板電視的品牌知名度和預期購買率的評價,海信、夏華、長虹等國產品牌的排名都高于外資品牌。
第四,技術的進步和規模的增加,將使國產品牌的性能價格比更具誘惑力。同時,國內房地產市場的持久俏熱,也是拉動平板電視市場火爆的重要原因。
核心技術仍然是“軟肋”
盡管平板彩電引領國內市場,但在產品儲備上,因為國內企業在研發上投入不足,在核心技術的掌握上,目前還與國際巨頭存在差距。
王寧認為,目前我國的平板電視仍以“制造”為主,核心技術始終掌握在外資品牌手中,巨額的利潤被人家拿走,國產品牌還沒有完全擺脫替人打工的尷尬處境。但他認為,從日本、韓國家電企業發展的歷史看,他們用了40年左右的時間達到了目前的技術水平,而中國家電企業只用了20多年時間,就已經在很多方面和日本、韓國同步了,再用10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就會完全達到甚至在不少方面要超過他們。
據陸刃波介紹,在今年的CES展上,海信推出了中國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產業化的芯片,打破了自中國生產彩電以來核心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的歷史,結束了我國彩電業長期“有業無芯”的狀態。
隨著平板電視時代的到來,國產品牌上下游配套產業的布局也進一步加快。據介紹,在京東方集團、上廣電集團兩條第五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建設的同時,中華映管、友達光電、瀚宇彩晶、夏普、索尼、三星、日立等世界知名的平板模塊生產商,已將模塊和配套元件生產線轉移到蘇州、南京一帶的長三角地區。王寧認為,生產基地向中國的轉移,將直接促使上游產品成本降低,加速平板電視在普通百姓家庭中的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