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遠征 來源:中國經營報
推動國企重組頗見成效的黃奇帆現在正面臨一個艱難的挑戰:重慶摩托車企業重組。
然而,正當這位雄心勃勃的重慶市常務副市長積極籌劃摩企重組時,當地摩托車企業卻并不買賬。一位大型摩托車企業老總甚至不屑地說:“市長不是市場,市長說了就讓他去
辦就是了!”
重慶摩企并不買賬
近日,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會見美國尤因管理集團執行總裁奈豪弗時表示:“重慶摩托雖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知名,內部其實已危機重重,如不進行重組,國內行業老大的地位將面臨挑戰。”在他的構想中,將重慶摩企整合為年產能500萬臺的集團,無論是采購還是運輸成本,都比現在有優勢。
然而面對重慶市高層提出的重組構想,各自為陣的重慶摩托車企業卻發出了一致的反對聲音。7月12日,重慶某大型摩托車企業集團負責人明確對記者說:“我們不想談重組的事情,既然是市長說的,你就去找他。”重慶力帆集團總裁楊洲也表示:“重慶摩托車行業重組是非常難的事情,現在企業有自主權,不是說重組就可以重組的。”重慶建設和嘉陵兩家摩托車企業也認為,目前重組的時機并不成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摩托車企業高層更是直截了當地說:“說實在話,正是中國摩托車行業的不規范導致了重組困難,很多中小企業在不規范的環境獲得了生存空間,除非是他們自己不想做了,才有可能退出市場,在這種情況之下,重慶摩托車企業之間的重組就很困難。”這位人士還忿忿不平地說:“2003年1月,國家發改委啟動摩托車生產準入工作,要求各摩托車企業的綜合管理、生產線、研發能力達到國家級標準,否則予以淘汰,我們一開始就認為這是走過場,果然現在重慶所有摩托車企業都通過了準入門檻,沒有一家被淘汰。”本來有望推進中國摩托車企業重組的準入工作在執行中走樣,所以也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屢次重組無疾而終
重慶摩企如此一致的反對重組,其實還有著歷史原因。
重慶摩托車研究所所長向精華表示:“重慶摩托車重組操作是比較難的,重慶曾經推動嘉陵、銀鋼和力帆,建設和隆鑫的重組,甚至還醞釀成立兩個國有企業(建設、嘉陵)和三家民營企業(力帆、宗申、隆鑫)等五家企業組成的航空母艦,但結果卻是無疾而終。”記者還了解到,20世紀90年代政府還曾組織實施“4+4”方案,即把當時四大國企嘉陵、建設、望江、平山與四大民營企業力帆、宗申、隆鑫、興華進行資產重組。
但是這些政府推動下的重組都由于重組方案的缺陷而招致失敗。業內人士表示:90年代,重慶市推動嘉陵、銀鋼和力帆的重組中,由于嘉陵是并非市屬國企,銀鋼和力帆是民營企業,重慶市政府想通過政府之力來推動重組自然是困難重重。而在90年代建設和嘉陵兩家國有企業的重組過程中,由于嘉陵和建設分別與本田和雅馬哈建立了合資公司,因此重組方案提出以后就受到了本田和雅馬哈的反對,最后導致方案不了了之。重慶市經委汽車產業處副處長譚晶宇表示:“由于重慶摩托車企業所有制成分復雜,條條塊塊分割,矛盾重重,過去的重組又過分注重了行政手段,所以搞了幾次都不能夠成功。”
危機之下重組乏力
而在重慶摩托車行業重組屢次受挫之后,重慶摩托車行業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在中國摩托車三大板塊中,重慶摩托車一直居于領先地位。2004年,在全國摩托車產銷7個百萬輛級企業中,重慶就有嘉陵、建設、力帆、宗申和隆鑫等5個。按照有關部門的統計,重慶的產銷量是三大板塊之首,占全國摩托車產銷量的35%以上,而江浙板塊、廣東板塊的占有率分別為25%、30%。
但是風光之后,重慶摩托車行業危機卻逐步顯現出來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摩托車產銷數據顯示,今年1~5月,重慶摩托車企業產銷急速下滑。1~5月銷售173.53萬輛,比上年同期239.97萬輛減少66.44萬輛,同比下降27.69%,所占市場比重也由34.80%降至27.90%。由此,去年還位居老大地位的重慶摩托車板塊現在已經排在廣東、浙江之后。
而且即使是在重慶板塊比較風光的2004年,重慶摩托車行業的整體效益也讓人汗顏。中國汽車工業信息協會的統計顯示,2004年廣東大長江摩托車公司一家的利潤達3.79億元,超過了24家摩托車整車企業全部利潤。而大長江摩托車能夠取得這樣的業績,與大長江集團近年來加大重組步伐密不可分。據了解,目前產量已經穩居中國摩托車行業第一位的大長江還正在繼續推進與錢江摩托的重組。
重慶摩托車研究所人士分析,廣東板塊和浙江板塊的重組步伐都在加快的情況下,重慶摩企繼續維持高度分散,各自為陣的情況,勢必會面臨更危險的境地。譚晶宇說:“政府在這次的重組中更多的是起引導作用。”而向精華則表示:“重慶摩托車企業整合之路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現在第一步整合中外企業資源已經基本完成,第二步中小企業整合和第三步大型企業的整合都進行的非常困難,這需要政府和市場的合力才能夠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