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陳鶯 實習生 劉澤慶 報道:經過新一輪的多邊貿易談判,原本預計在7月底前WTO可達成一個初步協議———藥品作為非農產品可望最早在2007年開放市場,將進口關稅降到零,而截至記者發稿時止,該初步協議尚未出臺。盡管如此,中國制藥業今后仍將面對一個新的發展契機。
零關稅對國產藥品的沖擊
目前,進口藥品的關稅在5%~8%,進口藥品零關稅之后對于藥品價格的影響不會很大,對銷售總量的影響亦不會大。有業內人士指出,藥品零關稅可以使進口藥品成本下降,降低進口藥品的價格是肯定的,但是,如果進口商將節約的成本全部用于藥品促銷,病人將無法因此受益,因為促銷費用已經打入藥品價格中。對于原料藥中間體,中國早就承諾過零關稅,原料藥是我國主要出口的醫藥產品,這些產品的零關稅將有利于中國制藥企業降低生產成本,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競爭力,但是中國的原料藥處于供應鏈的下游,附加值比較低,出口不會出現大的增長。我國化學制劑產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目前僅能生產60多個劑型,4000多個品種,而美國多達15萬個,因而進口關稅下降,其相對于國產藥品的價格性價比將提高,對國產藥品將產生進一步的沖擊。
契機:跟蹤專利藥過期時間
中國是一個以生產仿制藥為主的國家,化學藥品幾乎沒有專利新藥供出口,靠老產品出口難以大幅度提高出口額。中藥出口主要是保健品和中藥原料,也極大地限制了出口額的提高。如果外國進口藥品擠占國內制藥企業產品市場,而后者又無力開拓利用國際醫藥品市場,那么國內醫藥企業則有萎縮的危險。我國原專利法對藥品與化合物不予以保護,使我國醫藥行業可以對外國專利藥品任意仿制。加入WTO后,我國醫藥行業將從此告別仿制為主的醫藥工業時代。但這并不意味著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仿制。醫藥行業要認真研究和跟蹤國外市場暢銷新藥的專利期限,據統計,到2008年,全球大約有30種年銷售額10億美元以上的藥品專利到期,這對于國內的仿制藥發展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醫藥企業要熟悉暢銷專利藥的到期期限,利用專利保護的制度超前仿制,立足仿制藥品能在國外新藥保護期結束前仿制成功,待專利藥保護期一過,就迅速投放市場。不僅可以在國內市場銷售,還可以作為非專利藥出口到國際市場。這一點對于研制能力不強的中小型制藥企業來說,意義非常重大。(觀宇/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