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中國游客在馬來西亞受辱”、“中國游客在馬來西亞被搶”、“外交部提醒瑞士境內發生多起針對中國游客的搶劫”等消息陸續傳來,似乎出國旅游的中國游客一下子就進入了多事之秋。記者1日采訪廣州多位出國游資深領隊了解到,相對于中國剛剛開放出國旅游的1999年,針對中國游客的歧視實際上正在逐步減少。但正如“中國人用筷子、老外用叉子”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的不同,給中國游客在出國游中帶來很多麻煩,“破壞力較強”和公共場合的“高聲喧嘩”使一些高端酒店把中國團隊列入不受歡迎的游客,而“露富”心態
使中國游客頻頻被盜賊“盯住”。去年全國出境總人數達到2885萬人次,這些人代表著中國人在外國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對中國游客進行侮辱甚至搶劫的行為固然應該受到譴責,但發生這些行為也和我們自身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有關,需要引起我們自己的反思。
“歧視”現象屢見不鮮
中國游客認為的“歧視”行為,在出國旅游過程中并不鮮見。酒店不接待中國旅行團。記者在泰國布吉的一家高級度假酒店采訪時了解到,酒店“明言”:不接待中國旅行團。酒店的工作人員說:“以前接過一些中國團隊,但這些團隊在入住時經常出現吸煙把房間的地毯燒出洞來,在餐廳或電梯等場合大聲喧嘩的情況,引來其他客人投訴。酒店因此造成了很多損失,后來就不接了。”被安排“單獨用餐”。王先生也對他的首次美國之行印象深刻。他和朋友兩個人不久前到美國旅游,在酒店吃早餐時,被“單獨安排”與酒店正常使用的自助餐廳隔開,不讓他們和“老外”使用同一場地。他們覺得受到了歧視。據了解,目前相當多的歐洲酒店專門在會議室等場所專門辟出區域來供中國團隊用餐。游客目的被懷疑。而相當多的中國游客認為自己在過海關的時候,不斷被問話,海關人員對他的游客目的持懷疑態度,是一種“歧視”。廣東中旅營運副總監鄭文麗回憶起幾年前,她乘坐美國航空公司的航班在日本成田機場轉機時,感到確實受到了歧視。當時航空公司允許轉機的游客在東京停留一天一夜,但是日本海關人員表示懷疑他們會在日本非法滯留,結果大家只能在機場待了一天一夜。
高調“露富”易招偷搶
中國游客每次出游帶的現金過多,歐洲團的一些游客喜歡到歐洲買香水、手表和高級珠寶。目前中國游客的購買力已經位居全球首位,本來這就是受外國小偷們關注的群體;另外,中國有一些游客不夠低調,愛“露富”,這樣就更容易招致偷搶。他認為,在歐洲的盜賊和搶劫者之所以盯上中國人,一是因為歐洲近年來隨著外來移民增多,社會治安日益惡化,對盜竊和搶劫這類危及人們安全的刑事犯罪打擊不力,破案率極低;二是因為中國人到歐洲出差、旅游喜歡隨身攜帶現鈔,盜賊和搶劫者盯上中國人后屢屢得手。對此,專家們給出的建議是:出國旅游多使用國際信用卡,少帶現金,回國后再結算。
資深導游評點中國游客陋習
鄭文麗認為:“不少所謂的‘歧視’是誤會,造成誤會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差異,但中國人本身的一些不良習慣也是重要因素。”陋習一:公共場合嗓門大。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已經成為中國游客的一大“標志”,鄭文麗回憶:“有一次帶一個團,一群人在飛機上打撲克,影響到整架飛機,有些華人實在忍不下去了就上前制止,但制止了多次都不收斂。”“過海關是進入一國領土的第一關,中國游客喜歡在過關時開始議論,相互拍照什么的。關口是一個國家主權的重要場所,面對這種情況一些海關和邊檢的工作人員自然對你印象很差。陋習二:不守秩序不排隊。不遵守秩序和規則是中國游客的另一大缺點。廣東中旅出境旅游公司總經理俞康明很有感觸地介紹,帶團去法國的迪斯尼,欄桿設計成回字形,但一些中國游客不排隊,拉開欄桿就往里鉆。一些其他國家的游客很憤怒,問“是哪個國家的?”“我們做領隊的都不敢說自己是哪個國家的,太丟臉了。”陋習三:衛生習慣被詬病。此外,中國游客的衛生習慣和一些生活差異也一直被詬病。在一些歐洲國家,比較少見到中文指引,但廁所里卻一般都有明確的中文指引“排隊”、“沖水”、“洗手”等。廁所中的排隊之法也有奧妙,中國人往往按一個人對著一個門的方式排,但歐洲人一般全部排在外圍,出來一個進去一個,比較文明和公平。(來源: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