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孫榮飛發自北京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4%之后。一邊是持續下跌的消費價格,一邊又是依然規模偏大的固定資產投資額,經濟學家們似乎也開始犯難:到底應及時采取有力的刺激性措施,還是依然維持緊縮政策?
就此問題,記者專訪了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形勢研究室主任王小廣。王小廣每月必做的一件事是分析當月公布的全國經濟統計數據。
《第一財經日報》:今年6月的CPI增幅是1.6%,而根據現在的趨勢,接下來幾個月CPI的增幅都將在1%多一點,大家感到有些通縮的壓力出現了。但似乎您還是顯得比較樂觀,這是為什么呢?
王小廣:目前的形勢是我們去年底所預期的,去年同期CPI是約5%,但主要是糧價的合理上漲引起的,這不是一個通脹的因素,因此現在的回落是正常的。我認為宏觀政策不必做大的調整,要調整也僅是微調。
《第一財經日報》:延續此輪宏觀政策不變,真的不用擔心通貨緊縮的后果嗎?
王小廣:從中期來看,這輪宏觀調控的深意實際恰是反通縮的。1997年開始,我們就認為,未來較長時間內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需求不足、供給過剩,經常性地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供給過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房地產過快增長,因此,控制房地產過熱就是治理通貨緊縮。
我們不必太擔心投資下降,因為這輪調控是中央積極,地方不積極。地方正等著上面政策放松,從而投資反彈。
不過,目前的宏觀調控,我有兩個最擔心的,一是房地產壓不下來,二是出口降得過猛,前者如果發生,那么二三年后出現較嚴重的通貨緊縮就很難免,因為房地產持續過熱并繼續發展,將會造成更大的生產過剩和對其他需求產生更明顯的“擠出效應”;后者發生,將會使短期內通縮壓力陡然增大。
《第一財經日報》:有人認為現在宏觀經濟進入三年上升之后的下降調整期,也就是說經濟周期到達拐點了。您對此怎么看?
王小廣:這次調控是結構性調整而不是調控總量,目前的增長減速是宏觀政策調整所致,不是整個經濟周期運行的結果。
如果這次房地產真能控制住,不蹈2003年的“121文件”覆轍,那么2006年可能是前低后高,到2007年可能出現經濟的再次擴張。
《第一財經日報》:說到此次調控中的房地產,有學者認為房地產投資和房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并提出如果把房地產打下去了,那把什么東西弄上來?
王小廣:我恰與他們相反。為了使今后幾年避免出現較嚴重的通貨緊縮,現在讓房地產下來,哪怕犧牲點GDP增長也是值得的,不會有什么風險。如房地產價格還繼續保持高位,繼續過熱,調控軟了,它就會瘋狂,那么若干年后發生較嚴重的通縮的可能性就相當大,我是這么認為的。
可以想象,假如房地產被百分之二三十地高估,由于消費者要按揭付費,這等于消費者每年為住房要多支出20%的費用,這將導致若干年內都面臨支出收縮的問題,F在讓房地產降溫,壓低居民在房地產上的過度支出,將有利于其他消費熱點的形成,如人們可以擴大汽車消費的支出等。
《第一財經日報》:基于現狀,您有何政策建議?
王小廣:金融方面,特別是貸款政策應該稍微松點,下一步或下一次刺激內需時,應是稅收政策為重點,在完善稅收體制和減負上多做文章。
不過現在是加快稅制改革的最好時機,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可以加快出臺增值稅轉型、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征收燃油稅等稅收改革措施,這些措施一部分是減少企業稅負的,一部分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還有一部分是刺激節約型消費的,對增加總需求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這些政策出臺并落實,可以使通縮的壓力明顯減輕。插圖/蘇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