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沒有龐大的矸石山,沒有高聳的煙囪,看不到洗煤的污水,聽不到輸煤機的轟鳴,甚至連個煤塊都見不到。在這里所能感覺到的只是綠樹草坪、鳥語花香……
這是《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東煤礦采訪時看到的情景。在這片占地不過90畝的礦區里,1/3是草地,綠化覆蓋率達到38.6%。河北邢臺礦業集團黨委書記、金牛能源董事長劉慶法說:“如果不是門口那副牌子的提醒,或許沒人會認為這
里是煤礦。而這正是金牛能源所打造的‘綠色礦山’!
據了解,在邢東礦建設初期,周圍村莊的老百姓都捏著一把汗。先于村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俺當過礦工,俺知道煤礦最讓人受不了的是噪聲和煤塵;還有污水會染黑土地,矸石山越堆越高。所以當年俺曾帶頭反對在村邊建礦。現在看來,這種擔心真是多余的!
邢東礦礦長張文海介紹說,之所以會有矸不堆山、煤不落地、不冒黑煙、立體綠化的這種良好局面,是因為礦井從最初的設計上就充分地考慮了環保的重要性,從噪聲、防塵、水污染、綠化等各方面進行了全盤考慮并付諸實施。他說,由于邢東礦井瀕臨邢臺市區,緊鄰農村,最近的地方距民房僅有4米,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到煤礦生產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為了降低噪音污染,他們將煤礦產生噪聲比較嚴重的主扇風機設在了地下,這一措施大大降低了噪音。又采用了全國最先進的環保型壓風機設備,這種壓風機產生的噪音比傳統壓風機產生的噪聲降低了30分貝。并對一些設備“全副武裝”:將距民房較近的副井絞車房所有墻壁全部貼上了隔音板;將配電車間、壓風機房、主副井絞車房、卸裝機房、皮帶運輸走廊全部增加為雙層玻璃,有效提高了隔音效果。現在在邢東礦的圍墻外幾乎聽不到什么聲音。
在煤礦周圍居住的居民最煩惱的恐怕就是漫天黑塵了。針對煤塵污染,邢東礦設計了一座容量為4萬噸的原煤倉,煤炭上井后直接入倉、直接裝車,達到煤不落地,建成全國第一家“產煤不見煤”的煤礦,從而從源頭上截斷了煤塵的產生。在所有轉載點還全部使用了噴霧設施,并對原煤倉進行了全封閉,除正常裝車外,其他地方全都是密閉的。所有到邢東拉煤的車輛必須帶苫布。還將職工食堂的灶具改燃煤為燃氣,對鍋爐房的除塵系統進行革新改造等等。這一系列措施,都大大減少了煤塵的污染。同時,針對水污染問題,邢東礦設計建設了專門的污水處理站,對井下排放的污水和生活污水進行處理,改變了煤礦排放的都是黑水的傳統觀念,經過處理后的污水全部達到了環保要求,受到周邊村民的稱贊。
矸石處理一直是一個令煤礦生產管理者頭疼的問題。有資料顯示,我國工業固體廢棄物最多的就是煤矸石。長期以來,煤矸石的排放大多數采用由井下提升至地面,再向指定的區域排放,久而久之形成我國煤炭行業特有的矸石山,不僅占用土地,污染環境,更是煤礦生產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
邢東礦自2001年11月投產以來就致力于矸石充填項目研究,經過33個月的探索試驗,最終形成了完備的井下矸石充填系統——把礦井生產中產生的矸石,填到井下那些不能開采的建筑物永久煤柱里,不但實現矸石不升井,避免占用土地和環境污染,而且還可以把常規方法不可能采出的煤炭資源采出,提高資源開發率。
在北京召開的“煤礦井下矸石充填系統技術與裝備研究”項目鑒定會上,邢東礦井下矸石充填系統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中科院院士宋振騏、工程院院士錢鳴高稱:“這一項目為綠色礦山建設做出了創造性的貢獻!睂<覀冋J為該巷道充填系統及裝備在煤炭開采領域屬“國內外首創”,并且“填補了我國井下巷道矸石充填輸送機和井下巷道矸石固體管道泵送充填注漿設備兩項空白”。2005年3月8日,由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煤礦井下矸石充填技術及裝備研究”被列入2004年度煤炭工業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作者::李新民 實習生 侯堯杉
。▉碓矗航洕鷧⒖紙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