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的利潤算是“過冬”?
正方:樊綱還未進入“冬天”
什么叫冬天?過去別的行業賺3%的利潤率,你們現在賺30%,雖然比過去賺300%少,但相比3%來說也非常多。這不是冬天,而是正常的情況。
經濟學研究的問題,這是一個利益均衡,市場本身是一個利益沖突、利益均衡,這里面有很多的利益集團,住房者、低收入者、整個的銀行業,我們的宏觀經濟,方方面面都是利益均衡點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只是一個利益群體。因此要看到過去那樣的情況,我們大家都高興不說話的時候,那一會兒沒有人說是變革時期,都認為是正常的,但是我認為是不正常的。現在確實需要進行一些調整,而且要趁著問題不太嚴重的時候做一點調控。
反方:開發商時間成本不可忽視
300%的利潤,那是誤導,從事開發從來就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利潤。現在的樓面地價通常就要去掉40%,再加上開發成本,在房地產開發上,時間絕對算是一種成本。他們算賬一天就能算完,其他行業例如制造業的利潤雖然低,可是我們開發一個項目的周期長,別人流通了好幾次,我們卻往往還在不停地投入,時間成本絕對不可被忽視。目前的現狀是發展商都放慢了速度來應對政策,但是這種狀況不能持續下去了。如果再繼續這樣下去,這個行業就得像股市一樣,很難再起來了。(張艷紅)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
不要妖魔化外資
說外資大舉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實在是對外資的一種“妖魔化‘說法。因為有充分的證據說明,外資在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占有率非常低。我們可以看一下,2003年以來,外資流向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資金規模在開發市場上占比重不會超過12%,在銷售市場上所占規模不超過26%,因此,不要把國內房地產的問題歸結到外資身上。如果我們認為房地產行業有泡沫的話,怨不得別人,只能說是自作自受。
另外,很多人說外資跟國內的資金有替代作用,比如說外資買房,國內資金被擠出。我們發現國內開發商開發資金的投入、銷售資金的投入,和外資在這兩個環節介入資金的增長量相比,國內資金的增長還快一些,所以不存在外資替代國內資金的情況。可能宏觀調控對房地產企業還是有相當大的影響,迫使很多資金鏈比較緊張的開發企業,不得不介入多種融資渠道,尤其是境外融資渠道。(張艷紅)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
單一融資格局需要打破
根據目前房地產市場的經營狀況,房地產以銀行為主導的融資模式,短期內不會改變。因為一個市場的建立,不僅需要相關的制度法規出臺,更需要整個市場的條件和環境。也就是說,大多數金融資產掌握在銀行手里,銀行是不可能輕易轉移出來的。當然,房地產業以銀行為主導的融資方式,并不會是完全單一的方式。融資渠道多元化,融資市場多元化,肯定是今后一段時間內要進行的。
融資可能是房地產業今后發展的一個大的方向,近幾年來,國內房地產市場與之前的房地產企業已經今非昔比,有一大批很好的優質房地產企業已經發展成功,他們可能會比較容易地進入證券市場。而最近股權分置改革的問題解決的速度非常快,如果股權分置改革的問題在短期內可以解決,房地產企業憑其資質、盈利水平、發展前景,肯定會成為股市里的一個很有潛力的行業。
當然還有保險市場,保險資金的規模目前達到了1.2萬億元,如果到今年年底,達到1.3萬億元到1.4萬億元左右的資金,它們就需要找好的出路和好的盈利模式,而房地產市場作為一個持續發展的行業必然會吸引保險資金的進入。
目前,投資基金已經發展得相當不錯,這也將成為今后房地產市場融資的重要渠道。今后房地產市場的融資肯定是多元化的,但是以銀行為主導的模式在短期內可能不會改變。(張艷紅)
上海三湘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惠湘:
地產商要涼水洗頭,熱水洗腳
目前,中國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戰略拐點,而其顯著特征就是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未來無論是從土地、資金、供應等方面,將會向優勢企業傾斜;另一方面,從購房力,也就是消費者的角度,也將向有品牌、有規模的企業傾斜。而這實際上就是行業洗牌的開始。
因此,未來房地產業有三個需要整體提高的方面:第一向金融企業學習安全與服務;第二向工業企業學習品質控制和成本;第三向高科技企業學習團隊建設與創新。
未來,對房地產企業來說,做事要多思考、多實踐,通俗地說就是:經常的涼水洗頭、熱水洗腳。(林明)
中國房地會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顧云昌:
調控成敗在土地
為什么房價上升過快,而產品質量卻提升不快,根本原因在于供不應求。
培育一個健康的市場,就應該將目前的供不應求調控成供大于求,這樣的市場在今天的市場經濟下才是生態化的市場。如何達成生態化的市場,關鍵在于供應,尤其是土地的供應,同時加強對虛假需求的抑制。
對于自有資金炒房,在目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也會對市場產生影響,至于需要怎么樣的控制力度,應由銀行來控制把握。當前真實的需求在各地還是非常旺盛的,從去年公布的數字來看,整個市場是供不應求的。2004年全國土地的開發量少于2003年,2005年上半年的土地開發量又少于2004年上半年。意思就是說供應的壓力仍然很大,所以,盡管目前成交量很小,但等觀望結束,需求量迸發出來后,市場仍然存在供不應求的壓力。
縱觀世界發達國家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手段,美國已經九次升息,英國七次升息,其中就是為了控制房地產泡沫。我的觀點是成敗在土地。(林明)
融創集團董事長孫宏斌:
調控是大企業擴張良機
去年我在博鰲的演講題目就是“將每個變化當成機會”,要把變革作為一種常態現象去面對,不僅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更要以積極的行動來實踐。
對于這一輪的宏觀調控和企業內部變革,是房地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必然的結構性變化,這次變革的顯著特征是,房地產整個運作環境已經得到很大程度的規范,比如,土地市場供應方式的規范、金融融資方式的轉變等,這些都是10年前無法相比的。
對企業而言,不必要評論政策,最重要的是積極面對改變,以積極的心態實踐變革。我認為,這些調控政策對于大企業而言,是一次發展的良機。(林明)
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
房地產業還沒有進入“冬天”
房地產行業仍舊是一個幸福的行業,發展商仍舊是幸福的商人。那么房地產的問題是什么呢?是開發商賺錢太快了,因此就需要調整。雖然現在正處于調整期,但是絕對不能夠說是“冬天”。
假如不調控,讓這個市場繼續高漲下去,以兩年翻一番的速度發展,這就不再是一個地區的問題了,它會擴展開來,炒房團也就會四處出擊。如果任憑這種投機行為繼續發展下去,讓它將泡沫越吹越大,那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造成經濟危機,也就是金融危機、房地產危機,樓市就不僅是跌價60%、70%的問題了。
而經濟危機就是消滅過剩的生產能力,達到供求的均衡。在消滅生產能力的背后,就是消滅企業,消滅那些中小企業,全世界概莫能外,在危機中淘汰的都是中小企業、中小房地產商。(張艷紅)
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淮:
風險分擔機制亟須建立
購房人在買房時不僅要面臨房價漲跌的風險,還要面對利率、匯率等多方面的風險,而由于物業是一個長期持有的過程,因此,購房人又面臨一個長期持有的風險,但是,目前來看,風險全部壓在了購房者身上,這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真實問題。
購房者現在為什么觀望,就是因為他們認為房價會降,他們在努力規避價格漲跌的風險。其實,關鍵的問題還是購房者應不應該承擔這種風險或者該不該給他們建立一個風險分擔機制。
因為風險不應由持有房產的居民來承擔,社會應該給購房者和持有者提供足夠充分的避險方式和途徑。中期來看,需要給購房者開辟多種避險方式。對于一些不應由購房者來承擔的風險,就應該由制度或者市場其他主體承擔起來。(林明)
中國銀監會政策法規部副主任李伏安:
開發商要更加有彈性
穩定的投融資政策建議是什么呢?應該從基本的原理說,要提高供給方應對市場彈性的能力,也就是說,讓開發商有更好的手段、資金、渠道和積累去順應市場的變化,當市場需要增加供給的時候,馬上能夠調動資源去增加供給;當市場的需求下降時,馬上能夠比較輕松地調整資源去減少供給。
同時要提高我們的需求方,如購房者,或者投資買房的人,他們有應對市場變化彈性的能力。當利率調高一個點,或者當租金提高時,他們可以用另外的方式解決它,使需求和投資有比較大的彈性空間。
除此之外,其他的政策建議,我們應該降低房地產交易的成本,要制定明確、透明、穩定的市場交易規則,這是市場效率最大化的主要目標,也就是說讓市場有足夠的流通性,解決中國人的買房問題以及城市化進程問題、住房的質量和品位更新換代的問題,市場交易主體以及交易產品的基本穩定問題,這些都需要通過市場效率最大化來解決。(張艷紅)
全國工商聯住宅產業商會會長聶梅生:
十字路口四面紅燈市場成交難“解凍”
目前幾乎在各大城市,都出現了市場交易量下降的情況,供需雙方交易出現了凍結效應。
5月份,一系列房地產新政策出臺之后,目前正處于執行、操作的階段。這就好像是供給一條路,需求一條路。從政府角度,應該是負責調控供給和需求,而現在的情況是所有的政策都一并出臺,最終導致的現狀是相當于處在十字路口,四面都是紅燈。
如果是在四面紅燈局面下,就應該看一下哪邊的流量大,哪邊的流量小,留下一個冷靜的思考期,來分析下一步。而目前就處在這樣的時期。
這種供給和需求同時調整的時間不會持續太長。目前隨著房地產新政的出臺,逐漸可以看到市場的效應:首先是在某些房地產非常過熱的地區開始有跡象,比如東南、長三角地區這一帶,尤其是上海、杭州等,已經明顯可以看出這樣的跡象;其次各地也都有很清楚的反應。因此,在對目前這樣的情況分析清楚之后,在未來的政策方面就應該有所區別。
有統計顯示,全國各地的影響情況并不一樣,有些地方增幅趨緩,有些地方呈現負增長,而有些地方則增長更快。因此,下一步應該是更加理性地根據各個地方的情況因地制宜地來制定政策。(張艷紅)
稅收是否區別對待
正方:聶梅生應該有加有減,區別對待
現在我們所有的稅收全部都是加稅,實際上按照國際的情況,在這一塊應該是有加有減的,應該利用加減雙向來調節。如果我們再繼續增加二手房交易和住房轉讓交易中的各種稅收,將不利于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并非都是商品房,私有存量房中有68%是房改房,僅有13%是商品房。當然這13%部分是另說,但是目前存量住宅是這樣的情況。房改房是有補償性的優惠,實行房價差價時已經將這些差價作為補償留給了職工,現在又要通過增加稅收收回去,應該考慮宏觀調控前后政策的連續性。個人消費這一塊對中低檔房應該是減稅,高檔房不減稅,二手房交易中要區別房改房和商品房,但高檔房交易不減稅。
反方:樊綱應該實行統一稅賦
我認為沒有必要搞得太復雜,一種房子一種稅,那會造成很大的扭曲,也定義不清。而且我也建議,從我們經濟學分析的角度來說,我比較贊成統一的稅賦,統一的交易稅,不管是新房子還是舊房子,不管是高檔房還是低檔房。如果對低檔房不收稅,可能反而使大量的投機資金轉向低檔房,使低檔房的價格炒起來。用統一的稅收,低檔房因為價格比較低,繳的稅也會比較少,用這樣的方法才能解決問題。(張艷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