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薛惟中 武漢報道
7月26日,武漢市舉行自國家發布房產新政之后的首場土地拍賣會,四宗起拍價超過億元的“大盤”因無人舉牌而流拍,媒體紛紛報道“武漢土地拍賣遇冷”。然而就在3個月前,香港世茂集團、瑞安集團及和記黃埔三大財團還接踵而來,一舉在武漢砸下80多億,期間內地城市土地出讓的成交紀錄也兩度被世茂集團和瑞安集團刷新。
從“地王”頻出到無人出手,難道僅僅半年,武漢這個二線城市土地交易市場的基本面就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嗎?
場內場外觀望氣氛濃厚
當日,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共有6宗地塊掛牌,其中武昌積玉橋E片、江漢區江達路、橋口路、江岸區肉聯廠等4塊地塊,面積介于4萬至10萬平米之間,起拍價從1.39億元至5.63億元。其中,武昌積玉橋E片作為江南片最大的舊城改造項目曾被多家房地產商看好。在這之前,武昌積玉橋舊城改造出讓的前兩塊地已經以2.09億元和1.5億元成交,此次掛牌的E片地塊總面積為10萬多平方米,起拍價5.63億元。
雖然當天交易大廳仍然被前來“觀摩”的地產商擠得滿滿當當,但4宗大的地塊從始至終無人舉牌。最終兩家武漢本地開發商拿下兩塊較小地塊,土地面積共12畝,總成交價3030萬元,兩塊地的樓面地價分別達到2067元和1714元,“這個價格與歷史數據比較,處于中等水平。”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萬科地產武漢分公司營銷總監汪能平分析說,平心而論四塊地塊都不錯,本次掛牌成交率不高的原因,是由于國家針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政策走勢尚不明朗,房地產開發企業及市民對土地及房屋市場投資更趨謹慎、理性的結果。
樓市的表現以及今年上半年的一些統計數據也似乎印證了汪能平的說法。
受到今年5月以來國家房地產新政的影響,武漢市的房地產市場開始進入“靜默”期,表現為空置率提高,個人購房意愿逐步回落。二季度的武房指數顯示,該市商品房供應量比上季度增加了38%,而實際銷量卻下降了約7%。武漢市房地產信息網也顯示,7月26日武漢市重點區域商品房待售房屋有7.68萬套,而當日銷售僅209套,明顯供大于求,持幣觀望現象令商品房空置率持續增加。
與此同時,不少武漢市民的購房意愿也正在下降——上半年,全市個人住房貸款新增45.58億元,同比少增10.58億元。
“房屋銷售速度的減緩使許多本地地產商的資金鏈受到影響,出手也就沒有以前大方,加上外地的大地產商也在觀望,大盤自然無人問津。”武漢天和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瑞鋒說。
沒有資格做“地王”,
也不會回到“低谷”
2001年以前,武漢的房地產價格處于二線城市的“價格谷地”,更遑論與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相比,至今年上半年,武漢市的住房均價也才剛剛突破3000元大關。
但是就在這個“價格谷地”,今年年初卻一下冒出兩個“地王”:2月2日,香港世茂集團以31.5億元,拿下武漢有史以來出讓的最大一宗國有土地——漢陽鸚鵡洲858畝濱江地塊。同時,這宗土地的成交價也創下國內土地競拍的最高紀錄,成為新的“地王”。4月28日,香港瑞安集團再次刷新紀錄,以33.9億元的價格拍得漢口永清片719畝土地的使用權。
4月30日,和記黃埔出手16.23億元拿下中心城區兩宗地塊,前后不到三個月,三大財團在武漢擲下81.63億元,一時間武漢地產全國矚目。
業內人士估計,這些項目建成后的賣價將達8000-10000元一平方米,而武漢市直到今年一季度,平均房價才摸高到3000元/平方米,世貿、瑞安、和黃們是不是吃了虧呢?
“吃虧?他們絕對不會。” 武漢市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吳之凌也說。他從規劃的角度指出,世貿拿的錦繡長江地塊,是武漢市中心區最后一塊可供大面積開發的濱江地塊,屬于稀缺資源。
今年6月,建設部等7部委到武漢調查,認為武漢的房價上漲過快,一個直觀的因素是武漢在短短的時間內出了兩個“地王”。對此,武漢市政府負責城建交通的副秘書長羅國風解釋說:“武漢不夠資格做‘地王’,這種價格與北京及上海比起來差距甚遠,里面很大一部分費用是拆遷還建的費用,還有配套設施的費用,我們在這個地方向中央也算做個檢查吧。”
“其實這四塊地流拍,跟地塊本身有問題有很大的關系。”武漢市土地交易中心副主任蘇福海揭開了4塊土地流拍的真正原因。據他介紹,這四個地塊其中有兩塊是危房改造地,“拆遷量過大”,而包括積玉橋E片在內的另兩塊地“規劃要求的公建部分太大,達到40%,而樓面地價達到1700多元,在這個地區來說偏高了。”“以這四塊地的條件,不僅現在會流拍,再掛牌還會再流拍。”因此,土地部門正準備對其進行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