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王冬
因為油價高企吞噬利潤,各家航空公司上半年交出預虧的白卷,在航空公司一番辛苦爭取之后,“燃油附加費”的利好消息終于傳出。
7月25日,國家發改委和民航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國內航線《收取燃油附加有關問題的
通知》,從8月1日起恢復對國內航線(不含內地與香港、澳門航線)旅客運輸收取燃油附加,征收的標準以航段為單位計,800公里以下,每位旅客收取20元,800公里以上,收取40元。燃油附加項目代號“YQ”,將與其收取標準一起標示在客票上,與票價一同收取。燃油附加的執行期限暫定為2005年8月1日至12月31日。
消息傳出以后,各上市航空公司股價反應并不劇烈,僅于7月26日當日股價小幅上漲,隨后幾日又徐徐回落。
轉嫁航油成本或從此開端
據聯合證券分析師馬曉立統計,南航將是這一措施最大的受益者。南航目前超過800公里航程的航線占70%,為各航空公司之最。其平均機票價格將上漲33-34元,可增加凈利潤5億元。東航的機票均價上漲32元,也可貢獻2.8億元的凈利潤。
但是本次機票價格上調的幅度僅為平均基準票價的2%-4%,遠低于2000-2003年間征收航油附加費占基準票價10%的平均水平。與之相對的是國內航油價格創紀錄的高價位。今年3月15日,國家發改委將航空煤油出廠價從每噸4190元上調430元,至4620元,其后又在6月25日和7月23日兩次加價300元,至目前的5220元。這中間累計上漲的1030元油價在短短4個月里創造了25%的漲幅。也就是眾家航空公司預虧公告中所說,無法預料的成本。
馬曉立認為,國內航油價格頻頻調整,已經顯露其價格機制市場化的苗頭,而燃 油附加費只是給航油成本的轉嫁開了個口子,將來極有可能進一步上調。
25%漲價空間失靈
2004 年民航總局曾出臺《民航國內航空運輸價格改革方案》,取消原本一直按機票14%收取的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代之以機票價格在上浮不超過25%、下浮不超過45%的區間自主制定。
但各家航空公司航線重復,目前客源清淡,漲價雷區無人敢趟。迫于油價壓力,三大航空公司——國航、東航、南航在今年四五月間曾申請重開燃油附加費,但在6月即被發改委駁回。
航空運輸成本中,航油排在航材成本后居第二位。由于航空油料供應的壟斷體制,造成國內航油高出國際市場20%以上,航空油料約占航空公司飛行成本的2/3,占到航空公司運輸成本的30%-40%。
東航的數據顯示,2003年航油成本占東航總運營成本的26%;2004年上升至32%;由于今年3月份航油價格的調整,4月份的航油成本又飆升至39%。
可想而知,一方面油價在不斷擠占利潤,另一方面迫于競爭壓力,機票價格無法提升,必然導致虧損的結果。
中國民航總局統計,今年前5個月,國內民航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07.2億元,利潤總額13億元。其中,航空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3.1億元,累計虧損3.4億元。
航油市場化大勢所趨
多家航空公司已經證實,國家民航總局正在起草一份《航空煤油價格改革方案書》(草案),在最新一稿中,上海浦東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等樞紐機場,因其起降航班數量和用油量排在各機場之先,因而可以得到最優惠的航油價格。
2004年,我國境內民用航空定期航班通航機場133個(不含香港和澳門),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32個。
民航總局200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年旅客吞吐量在1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僅有39個,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城市機場旅客吞吐量便占全部機場的37.7%,而西北地區僅占5.8%,兩級分化嚴重,航油價格極不合理,目前各個機場拿到的油價差價,最多有480元空間。
油價市場化的方向已經確定,屆時,由于各家航空公司航線的分布,國航將是最大的得益者,因為最終油價方案并未出臺,只粗略估算可因之獲益3億元,而南航則減少3億元利潤,東航、上航基本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