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紅梅
7月31日起,《統(tǒng)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guī)則的公約》(簡稱蒙特利爾公約)在我國正式生效,這部公約的生效,將直接影響到國際航空運輸中旅客的切身利益。什么情況下,我們可以依據(jù)這部國際公約提出索賠?能夠得到多大限額的賠償?民航總局有關負責人作出解釋。
什么情況下公約管用?
新公約適用于國際航空運輸,與航空公司、旅客、航空工作人員的國籍以及飛機的國籍登記都沒有關系。是否屬于國際航空運輸,要看航空運輸合同中所規(guī)定的出發(fā)地點、目的地點和經(jīng)停地點所在的地理位置,只要出發(fā)地和目的地在不同的締約國內(nèi),或者出發(fā)地和目的地雖然在一個締約國內(nèi),但在另一個國家有一個經(jīng)停地點,就屬于國際航空運輸,就會受到此部公約的約束。
賠償限額大大提高
公約規(guī)定,旅客傷亡時,航空公司的賠償?shù)南揞~增加到10萬特別提款權(quán)(約13.5萬美元)。這與華沙公約規(guī)定的約1萬美元、1955年海牙議定書的2萬美元和1966年蒙特利爾協(xié)議的75000美元相比,賠償限額大大提高。
但是,限額只是最高的賠償額度,實際上并不是一發(fā)生傷亡航空公司就一定賠到最高額。旅客的實際獲賠還要依據(jù)旅客的實際受傷害程度來確定。
如果旅客想要獲得高于10萬限額的賠償,必須通過訴訟渠道,向法院提出要求。這時,旅客不需要負擔舉證責任,只要航空公司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旅客就可以獲得高于10萬特別提款權(quán)的賠償。這就是公約規(guī)定的雙梯度賠償制度,即:10萬以下的賠償,航空公司無條件支付,10萬以上的賠償,航空公司在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情況下支付。
航班延誤賠償明確
另外,對于航班延誤,航空公司只對部分延誤賠償,每名旅客賠償限額為4150特別提款權(quán)(約5000美元);行李賠償時,不再按照重量計算損失,每名旅客以1000特別提款權(quán)為限。我國目前的法律規(guī)定是:國際航空運輸中,對托運行李的賠償限額,每公斤為17特別提款權(quán),對每名旅客隨身攜帶行李的賠償限額為332特別提款權(quán)。新公約的生效使民航法面臨修改。
航空公司應承擔旅客在航空運輸中因延誤引起的損失。旅客必須證明自己有實際損失,由旅客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說,由于航班延誤而取消了訂單或耽誤了合同簽約,旅客損失上千萬元等,這樣的損失不能算作實際損失。如果旅客無法舉證或沒有經(jīng)濟損失,航空公司則不負賠償責任。另外,如果航空公司為避免損失發(fā)生,已經(jīng)采取了一切合理要求的措施,則不承擔責任。比如飛機因為機械故障而延誤,航空公司應盡快通知旅客,如果未及時通知,給旅客造成損失,航空公司應承擔責任。至于怎樣視為合理,由法院來判定。
此外,因天氣原因、軍事演習、機械故障等情況引發(fā)的延誤,航空公司無法預料也無法克服,不承擔賠償責任。
各國賠償金額多寡不一
雖然1999年蒙特利爾公約大幅度提高了賠償責任限額,但是這只是一個最高額,旅客的實際獲賠還要依據(jù)旅客所在國家的收入水平與旅客受傷害程度來確定,不同國家的旅客會有差別。
比如在美國,其空難賠償是按受害者本人一生中可能掙到的收入來賠付。因此不同申請者得到的賠償非常懸殊。從幾十萬到幾千萬美元不等。而日本對賠償金額的計算同時考慮受害者的損傷程度、年齡、職業(yè)、正常收入情況、家庭負擔及余生收入上漲等綜合因素。我國對于損害賠償?shù)挠嬎愀嗟氖强紤]傷殘或死亡補助、誤工損失、醫(y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費用,很難計算到很高的金額。有關方面一直在呼吁國家應盡早出臺合理的航空運輸損害賠償辦法,引入余生收入計算,否則中國旅客在法律層面上賠償金額永遠大大少于外國人。
新公約不支持精神損害賠償
新公約規(guī)定,航空公司對“因旅客死亡或者身體傷害而產(chǎn)生的損失”予以賠償,這里是“身體傷害”而不是我國目前民航法規(guī)定的“人身傷害”,不包括精神損害賠償。在航空運輸糾紛中,許多旅客因自己遭受恐懼(機械故障發(fā)生時)、著急(航班延誤時)、歧視(被拒載時)而要求賠償,這樣的索賠,根據(jù)新公約將不能獲得賠償。
從法律角度看,精神損害賠償違背旅客與航空公司利益平衡,會過多增加航空公司的負擔。在美國,旅客對身體傷害引發(fā)的精神傷害是可以獲得賠償?shù)模牵每偷木駛Γ仨氁匀怏w上可看得見的傷害為根據(jù)。就是說,精神傷害是旅客的肉體傷害所引發(fā),否則,單純的精神傷害本身不能索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