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絲綢出口摩擦劇增局面 應加強調控增加內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8日 06:41 第一財經日報 | |||||||||
黃建謨 今年年初世界紡織品貿易配額制度取消后,我國紡織品對歐美出口摩擦日益增多。我絲綢產品目前在歐美市場無配額限制。但我主要市場的印度,在繼對我低級絲征收反傾銷稅后,現又對我綢緞進行反傾銷調查。我國政府表示反對任何世貿組織成員濫用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變相延長配額體制的做法;同時強調,不鼓勵企業通過簡單的出口數量增長來開拓
目前絲綢出口仍存在價格低、經濟效益差的嚴重問題。進入21世紀,我國絲綢生產相對較為穩定,桑蠶繭年產量大體在50萬~55萬噸。真絲綢出口也逐步得到恢復。從前幾年每年出口22億~25億美元增至2004年的31.99億美元。但目前絲綢出口仍存在價格低,我國生絲每公斤出口價格1990年曾達50美元,但隨后幾年絲綢出口陷入“量增價跌”的怪圈中,價格一直處于下降趨勢。2004年是多年來出口最好的年景。桑蠶絲出口價格較上年提高了25%,每公斤仍僅19美元,遠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從《繭絲綢行業“十五”規劃》的執行情況看,2004年桑蠶繭產量為56.5萬噸,略高于規劃要求的50萬~55萬噸水平,但出口價格則低于規劃的要求:廠絲每公斤25美元(2004年為19美元);印染綢每米6美元(2004年為3.7美元);真絲服裝每件/套12美元(2004年為8.82美元)。這些情況反映了我國絲綢出口還是粗放式經營,經濟效益不理想。絲綢業的繭、絲、綢各個生產環節和流通體制中的貿工農組合關系,形成了完整的絲綢產業鏈系統。為使這一產業鏈保持平穩、持久運行,必須處理好絲綢業發展幾個主要問題,才能根本轉變絲綢出口增長模式。 我國2000萬個體蠶農是弱勢群體,絲綢工業企業有2480家,但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他們經常受到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沖擊。2004年我桑蠶絲出口數量較上年進一步下降9.18%。按全社會口徑測算,2004年桑蠶絲產量在9萬噸左右,已超過歷史最高產量1994年的8.78萬噸。對此要有足夠重視,要控制與穩定生產總量。適度的產量和合理的價格是我們立足于世界市場的基礎,也是轉變出口增長模式的基本條件。在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的同時,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際市場上,一些傳統的原料消費市場,如西歐、日本及韓國,對生絲原料消費日益萎縮,轉而進口成品。而一些新興國家,如印度、越南、泰國及中亞國家,大力發展蠶桑生產,擴大出口,成為我們的競爭者。因此,從長遠看,大力發展終端產品是振興我國絲綢業的重要途徑之一,但在目前仍需保持一定比例的原料出口。幾年來我絲綢出口成品比重逐年提高,2004年服裝已占出口總金額的67%。但絲綢制品出口仍以來樣、來料加工,客戶定牌為主,只賺取加工費,出口效益不高。如我領帶每年出口多達1.5億條,占世界銷量的三分之一,但平均每條售價不及3美元,而意大利領帶售價較我貨高數十倍。 從戰略發展觀點,在積極發展出口的同時,現在必須大力開拓國內市場。我國人民有愛好絲綢的傳統,尤其是近年來人們購買力提高,對絲綢需求日益增加。2004年我進口真絲綢緞1.17億美元,真絲服裝及制品3270萬美元,反映了國內消費者對高檔絲綢產品的需求。因此,必須逐漸轉變“重出口輕內銷”的觀念,在出口為主的同時,大力開發國內市場適銷的傳統和非傳統產品。這將對出口提供有力支援,也為絲綢生產的持續、平穩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在全球配額取消后,出現了自由貿易的環境,如何做到公平競爭是個現實問題。目前我國絲綢產品,除少數絲類仍實行配額外,絕大多數品種都是放開經營。一些新加入出口和規模較小的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不惜低價甚至虧本競銷,破壞市場正常秩序,對整個出口造成惡劣影響。更有甚者,今年以來發生了有的出口商應印度進口商要求,綢緞出口虛開低價發票,欺騙印度海關,逃避關稅,引起印方對我綢緞動用反傾銷調查措施。針對此動向,我主要綢緞出口企業在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組織下,已成立全國綢緞出口協調委員會,呼吁全行業加強團結‘加強自律’共同維護市場秩序,堅決抵制“低開發票”,以維護全行業的利益。(作者為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原總經理、國際絲綢協會副主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