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醫療器械企業首次發起自救行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8日 06:34 第一財經日報 | |||||||||
產能過剩引發低價競爭,相關企業大規模虧損 本報記者 郭艾琳 發自上海 對一次性醫療器械企業來說,最近的日子很不好過。
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行業內低價競爭等緣故,一次性醫療器械行業出現大面積虧損,今年的虧損企業數達到了70%,盈利企業不超過10%。 近日,國內八大一次性無菌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老總聚在一起,為規范行業內部行為首次發出“自救宣言”。呼吁企業用量最大的5ml注射器的價格提高到0.25元,普通輸液器價格提高到0.49元,同時呼吁形成招標監督機制,規范行業內的招標行為。 產能過剩導致利潤下滑 “集體自救緣于企業近幾年利潤的不斷下滑,不少企業都已臨近停產的邊緣。”昨日,一位參與此次自救會議的老總很無奈地對記者說。從2002年開始,全球石油價格不斷攀升,帶動了塑料原料價格的上漲,平均漲幅達到40%~80%。而塑料又是一次性醫療器械產品生產的主要材料,因此,造成企業原料價格成本隨之提升。 然而,本該水漲船高的一次性醫療器械產品的出廠價格卻僅上漲了5%,不少企業都在虧本出售自己的產品。 同時,該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市場容量僅30多億元的一次性醫療器械市場,卻容納了300多家企業,且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市場高密度集中,“整個行業的產能處于過剩局面,導致各廠家間的無序競爭。”而這成了企業利潤大幅下滑的罪魁禍首。 原先,一支5ml的普通注射器的出廠價格大約為0.3元,而近兩年,這個價格降到0.2元,毛利率也從原來的40%~50%下降到現在的負值。 組織此次自救行動的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醫用高分子制品分會常務副秘書長黃愛貞表示,從去年開始,不斷有企業投訴,稱其已經在虧損邊緣掙扎,而這成了他們發起自救的初衷。 招標費用加重負擔 然而,利潤虧損并不僅僅只是企業自身所造成的。 “不規范的招標行為也是一大原因。”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總告訴記者,一次性醫療器械的招標是由各地方衛生部門或者醫院自己進行的,由于行業內沒有一個規范的質量標準,因此這些招標單位都僅以價格作為衡量標準,哪家便宜買哪家。“有些招標單位甚至只看材料,連樣品都不看,而企業為了能中標,只能不斷壓低自己產品的價格。” 招標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人為加價的行為。該人士還告訴記者,許多招標單位都會將競標企業的產品分為幾個規格,每個規格都加收300~800元不等的服務費。而企業一旦中標,還要交幾萬元的“質量保證金”,這部分錢必須無息地在招標單位放上一年。 “這種行為太荒唐了。”該人士說,招標單位為了多收取費用,甚至出現過19個企業投標,17個企業中標的情況。“可中標后還是一筆糊涂賬,企業的成本也因此提高了許多。” 企業自救能否行得通 行業虧損讓企業想到聯合自救。但這樣的自救能否拯救得了他們? 那位企業的老總告訴記者,在此次自救前,他們也曾試圖向有關部門反映,但一直找不到解決的方法。即使此次發起自救行動,他們也不知道是否有用。 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陶劍虹表示,企業在目前這種混亂競爭的情況下能夠集體自救,這是市場的進步。但另一方面她擔憂,這些企業的集體自救能否實現,因為在醫藥行業有太多教訓,如青霉素工業鹽、大輸液等很多行業都發起過類似的自救,但最后都因其中一些企業的違約行為而不了了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