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普爾斯馬特(以下簡稱普馬)打著“洋品牌”的旗號,8年時間在全國連續開設了46家連鎖店。然而,從去年初夏以來不到一年時間里,所有店鋪全部倒閉,累計欠債20多億元,董事長出走境外。記者近期調研時發現,普馬超速擴張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畸形“商業理論”,給我國現有商業體系、金融安全以及社會穩定造成極大隱患。
普馬“擴張理論”:瘋狂開店
普爾斯馬特是美國首家經營倉儲式會員商店的零售商。1996年10月,北京人劉五一等以特許經營方式取得“普馬”商標在中國的使用權,成立民營企業北京普馬集團。普馬制定的“高速度、高標準、低成本”原則,在隨后的發展過程中被異化成瘋狂開店的擴張理論。
高速度被異化為不斷開新店。普馬在其8年多的發展中,旗下共開設了46家連鎖店,遍布全國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約30個城市。最高潮的2001年至2004年,普馬開設了33家連鎖店,導致普馬各地經理、管理人員調動頻繁,往往一個店還沒開業,就被調到另一個城市著手新店的“籌建”工作。
高標準被異化為打著“洋品牌”旗號。普馬標榜自己擁有“美國及其它國際性商品的供應、美國式的管理以及計算機集成化財務、商品信息管理系統”。但據調查,北京以外地區的會員店基本沒有美國及其他國際性商品的供應,進貨采購渠道與普通大賣場沒什么區別。2001年開始,走高端路線的普馬會員店出現虧損。普馬又自創“諾瑪特”品牌,并將其與“普馬”混淆推廣,以騙得銀行信任,獲取大量貸款。
低成本被異化為“空手套白狼”。普馬在各地的連鎖店普遍占地較大、店面氣派,但實際上做的卻是無本生意。它通常采取的是“四步走”策略:注冊成立普馬公司、向銀行貸款、向供貨商賒銷貨物、開業后甚至等不到開業就抽走資金,又到新的地區重復上述循環。如新疆諾瑪特2002年10月注冊成立后不久,2000萬元注冊資金就被抽到總部;攀枝花店向銀行貸款3000萬元,但不久即通過西南大區中心被總部抽調2500萬元。
“三靠”:靠政府 靠銀行 靠強勢
記者調研發現,普馬由盛至衰的擴張軌跡,源自它的一套另類“政治經濟學”,概括起來主要是“三靠”。
靠政府。一些地方經濟仍是政府掌握很多資源配置權的“官場經濟”,靠近政府可大大提高擴張效率。普馬抓住一些地方政府急于招商引資的心理,加大“洋品牌”宣傳,將自己描繪成“美國第三大超市”,誤使他人認為是一家外資企業,從而獲得了很多優惠政策。
從擴張布局看,普馬主要瞄準西南地區和二、三線城市。一位普馬工作人員說:“這樣的選擇主要是考慮這些地方政府對‘洋品牌’更迷信。”普馬旗下的連鎖店近一半開在西南地區,而諾瑪特店基本都開在中等城市。
靠銀行。2001年后,普馬選擇新店址已完全取決于外部資金的供給,哪里能提供銀行貸款就去哪里開店。普馬往往將其“洋品牌”獲得的政府支持轉化成“商業信用”,并通過不斷開店造勢來展示資金償還能力強的假象,從而騙取銀行貸款。貴州兩家諾瑪特店大炒“洋超市”概念,輕松獲得銀行貸款8000萬元。
記者采訪了解到,普馬曾被納入一家大型商業銀行總行的“重要客戶系統”,并被推薦給地方銀行,享受資金調撥不受監控等種種特殊“待遇”。整個西南地區約20家普馬店的資金均在這家商業系統內流轉。
靠強勢。普馬的繁榮假象,使其在與供貨商的合作中處于絕對強勢地位,累計拖欠數萬家供貨商貨款近8億元。據供貨商透露,普馬自誕生之日就引入收“門檻費”做法:凡是進入這個賣場的供應商每年都必須交納數額不等的進場費,高則七八千元,少則兩三千元,次年還有續場費。另外,普馬還將單方面制定的漫長的結款周期、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強加給供貨商,后者幾乎沒有任何可以討價還價的余地。
抽空資金的“繁殖體系”
普馬46家連鎖店各有法人,但它的資金流動完全受控于一個“中央處理器”,使得普馬總部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快速地騰挪資金。2002年,劉五一的父親劉爽和弟弟劉宇控股的諾衡控股取代普馬中心,由諾衡控股公司設立“總部資金部”,對全國連鎖店的銷售款、銀行貸款進行統一資金控制。
記者采訪了解到,重慶普馬成立之初曾注資5000萬元,但公司成立數天后,就有4500萬元被抽走;云南普馬欠供貨商貨款1.6億元,其銀行賬目顯示,公司有1.3億元資金曾被北京總部調走。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袁家方認為,通過貸款、占用供應商貨款方式實現零成本擴張,前提必須是資金良性流動,否則哪一根鏈條斷裂,都將使企業陷入崩盤境地。2004年5月,湖南長沙諾瑪特店拖欠貨款近10個月,遭大批供貨商哄搶,被迫關門,隨即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全國普馬連鎖店短時間內全部倒閉。
中國普馬融資過渡小組一位負責人說,普馬在各地的貸款大多為質押及擔保貸款,質押物往往是普馬在各地租賃的地產及店面,甚至是流通性極大的倉儲貨物,而且基本上是各地普馬公司互相擔保。
中國建設銀行貴州省分行委托律師調查后的分析報告指出,普馬正是采取關聯互保、資金高度集中轉移的方式進行融資操作,靠占用銀行資金和供貨商的資金滾動鋪點,滾動融資,形成大市場大零售商的假象。
涉嫌新型經濟犯罪
隨著普馬全國連鎖店紛紛倒閉,涉嫌經濟犯罪的案例相繼暴露出來,有可能隱藏著多領域腐敗黑洞。
今年1月,四川省攀枝花市招商引資重點項目諾瑪特超市暫停營業。經公安部門查實,這個超市不但被“總部”抽走1700萬元注冊資金,還有4430萬元銀行貸款被抽走。2月,青島市公安部門對當地4家普馬連鎖店進行調查時發現,4店不同程度存在被“總部”抽調注冊資金、流動資金、銀行貸款等情況。目前已有536家包括供應商和銀行在內的債權單位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標的額達6900萬元。重慶諾瑪特2002年8月成立不久后,5000萬元注冊資金即被“總部”抽走4500萬元。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普馬全國連鎖店倒閉,是經營性虧損還是涉嫌經濟犯罪,目前眾說紛紜。有的地方公安部門以不能確定普馬事件的性質為由未立案偵查,因而被供貨商和業主質疑。
全國政協委員、公安部特邀執法監督員李漢宇律師認為,從普馬的主觀操作看,其連鎖店都是獨立法人,根據公司法有關規定,法人單位在財務上應獨立,普馬的“北京總部”作為股東,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連鎖店財務只能行使股東監控權,而無權調用或抽走其注冊資金和流動資金。從客觀影響看,普馬連鎖倒閉損害了十多萬供應商、眾多持卡消費者以及多家銀行的經濟利益,涉案規模大、人數眾、資金巨,嚴重擾亂了經濟秩序和金融秩序。普馬連鎖店倒閉事件可確定為一起利用開設連鎖企業、涉嫌挪用侵占加盟企業資金的一種新型經濟犯罪行為。
中國商業文化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郭志軍教授認為,利用連鎖經營圈錢、非法侵占供應商資金和銀行貸款,已成為目前流通領域里新的犯罪途徑,中國普馬可以說是一大典型。但目前一些政府部門和銀行防范意識太弱,監管存在真空,相關法律法規滯后,公安機關等執法部門對這一犯罪的研究不夠。查清普馬事件真相,有利于以此為范本加快對流通領域發展進行規范。已關門停業的昆明普爾斯瑪特諾瑪特滇池店(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