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正值空調銷售旺季,但中國家電協會發布的“LG空調低價惹怒美國同行”這條信息卻讓所有的空調企業感到了陣陣寒意。
針對這一“事件”,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秘書長于治璞,他表示,如果此次“事件”成立,不僅將大大影響國內空調企業對美出口的良好勢頭,引發其他市場的連鎖反應,還有可能讓中國空調出口滯后很長一段時間。
對此,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姜風透露,目前中國家電協會、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正在就此事與美國企業律師團積極協商,“我們會努力通過協調來解決問題,避免走到打官司那一步”。但不管“事件”的結果如何,中國空調出口今后應當避免類似事件的出現。
LG遭美反傾銷調查
中國的低價家電產品在美國遭遇反傾銷已不是頭一遭,但此次事件中引人注目的是,被美方直接點名的低價競爭產品竟是韓國家電巨頭LG在中國的工廠——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的空調。
4月11日,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披露:LG電子在華所產空調低價出口,引起了美國企業抵觸。美國企業向中國商務部、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和中國家電協會提出,必須制止和控制LG的低價行為,否則將進行反傾銷訴訟。
而在半年前,美國的一些空調器企業已經委托律師對從中國進口的LG空調器進行調查和收集資料,目前這些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初步計算出了傾銷幅度,最保守的傾銷幅度達到了35%,正準備提起反傾銷訴訟。
根據海關公布的2004年中國空調出口50強排名,2004年中國對美出口空調645萬臺,其中LG對美出口為210萬臺,占全國對美出口總量的32.5%,但LG出口單價比全國平均出口單價低20.9%,更比出口量排名第三的格蘭仕低近50%,而這樣的比重足以造成美國對中國所有空調企業的敵意。
不過有關人士在分析這一數據時認為,這種單純的類比并不科學。LG電子幾年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空調生產企業,而中國又是LG電子在韓國本土之外最大的生產基地,因此LG從中國出口的空調數量巨大并不稀奇。至于單價較低的情況,應根據出口空調的品種分析,這與每個企業出口的產品結構有關,比如窗式空調的價格就低于壁掛式和柜式產品,這也可能影響整體出口價位。相對而言,LG的主要出口地在美國,而美國市場對中國空調的需求恰以單品值較低的窗機為主,這也可能是造成其產品均價較低的原因。
對于此次“事件”,LG電子(中國)方面在4月13日作出了官方回復:LG電子(中國)已與總部以及美國公司進行溝通,但LG電子內部均不知這一消息;如果LG存在問題,LG會給出說法。LG電子中國公司新聞發言人表示:“我們至今仍然沒有收到美方的調查函,LG也不會做影響中國市場和中國企業的任何事情”。
莫步彩電業后塵
盡管這次調查對象是LG,但緊張的決不只是LG一家。
根據美國法律,一旦正式對中國出口空調是否存在傾銷進行立案,則中國所有向美國出口的空調企業都將列入黑名單。去年5月,正是美國裁定中國彩電在美傾銷成立,使國內彩電業因此蒙受巨額損失,幾乎失去整個美國市場。
“目前仍很難說美國企業是針對LG還是整個中國空調行業。”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姜風認為,從去年的出口量來看,盡管LG出口較多,但國內空調企業決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如果反傾銷成立,受影響的將是所有的中國企業。”姜風表示,我們不希望因為某個在華企業的低價出口,而毀了整個國內空調企業出口。
令業內人士擔憂的是,這件事會否成為中國空調行業反傾銷噩夢的導火線。如果剛剛在海外市場施展開身手的空調行業,也面臨高幅度的反傾銷的話,那對中國空調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秘書長于治璞指出,作為跨國企業,LG電子一旦遭到反傾銷起訴,可以“隨走隨留”,因此,此次事件提醒我國政府加大對跨國企業管理,避免類似事件出現。
鑒于這一事件的嚴重性,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和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家用電器分會4月12日聯合召集空調器主營生產企業座談會進行了緊急磋商。
不過,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空調遭遇國外市場反傾銷,并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而這也不是中國空調第一次面臨海外市場反傾銷。早在2004年10月,中美洲國家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就曾仲裁認定我國7家企業向該國傾銷空調的事實存在,并對這7家企業的出口產品征收52.79%到343.16%的反傾銷稅,平均稅率為141%,其中針對松下-萬寶(廣州)空調有限公司的反傾銷稅率竟然高達343.16%。
當時,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秘書長于治璞表示,雖然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只是個小國,但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反傾銷已經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中國的空調業應警惕反傾銷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以免波及主要出口地歐盟和美國,而一旦群起效仿,這對產能過剩的中國空調企業來說后果嚴重。
反傾銷困局與反思
入世后頻繁密集的反傾銷攻勢,是國人在中國入世前沒有料到的。這其中固然有在低迷的世界經濟大氣候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慣常性;另一方面,經歷了多次貿易摩擦的中國企業也應該更多的反思自己。
國際上頻繁出現反傾銷及技術性貿易壁壘,盡管帶有明顯的貿易保護主義色彩,并且在相當部分案例中具有不公平性與歧視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的產業自身也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行業自律不夠,內部惡性競爭普遍存在。為了爭取市場,一些企業不是從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檔次及技術含量入手,而是慣于打出那張最簡單、最方便的價格牌,更有仿冒者或“三無”企業變本加厲低價傾銷,最終逼得好企業、好產品隨波逐流,這些現象已引起國際上很多正規的進口商與進口國相關制造商的強烈反感和不滿。
雖然LG事件目前還沒有最終的定論,但空調反傾銷的大棒依然隨時可能降臨。即使如此,國內一些空調品牌似乎并不理會,低價出口空調的浪潮依然難擋。來自海關的數據統計,今年1至2月份僅廣東省空調出口就達到235.3萬臺,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5.5%和21.3%,其中,科龍、志高等增幅甚至超過了40%,而格蘭仕、美的等空調巨頭也證實,即使是提價后,3、4月份的出口形勢相當樂觀。
在出口增長的同時,空調出口價格卻一路下滑。據志高空調營銷總監張平透露,雖然不少企業對出口空調價格進行了上調,但是根據海關統計,今年1至2月份,國內空調出口均價與去年下半年相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2月的出口均價更是去年6月份以來的月度出口最低價格。
對于迅速崛起的中國家電業來說,遭遇國外反傾銷是正常的,但其中所暴露出的很多問題也值得我們深思。中國企業需要反思自己過去一味價格競爭的經營路線,特別是在全球競爭的視野當中。“只有能夠持續挑戰產品性價比的企業,才具有持續的競爭力”。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家電企業相當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法則,但對于價格競爭的過分依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進一步成長。
從企業微觀層面分析,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策略上也存在誤區,即過度依賴價格競爭策略,對一個市場的出口量往往在短期內暴漲。而且,我們的企業經營戰略也有欠缺,沒有建立健全預警機制,很容易讓人抓了把柄或者不能避免問題的發生。
對此,有專家指出,反傾銷是個信號,它告訴我們應該加快技術創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保持一種平常心態從中吸取教訓,而不只是一味依靠低價去爭奪市場。 不管“LG事件”的結果如何,中國空調出口今后應當避免類似事件的出現。(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