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鹽業調查生產篇:出場價偏低 鹽場步履蹣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8日 02:50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 周三 晨路 發自湛江 廣州 廣東的海鹽在全國食鹽中成本最高。多年來,廣東的鹽業一直在思考,鹽場的出路在哪里? 鹽場困境
1月20日,廣東四大國有鹽場之一的廣東省湛江市徐聞鹽場內,職工老林正守著鹽田。老林看守的鹽田屬于條件較好的。老林說,他一年生產的鹽量大約80多噸,年收入5000多元。鹽場的人說,去年徐聞鹽場的職工收入是四大國有鹽場中最好的。年景不好的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廣東鹽場職工的月收入只有300元左右。“那不叫工資,叫生活費。”提起收入,人們都很沉重。 徐聞鹽場辦公室的張主任說,徐聞鹽場600多公頃的鹽田,2004年收入1200萬元,除了人工、水電、醫療、管理等費用外,只有100萬元的利潤。沒有資金改造設備,這筆錢只夠拿來做基本的維修。至今鹽場欠社保費300多萬元,共欠債5000多萬元。 1月21日,記者到達另一個國有鹽場——雷州鹽場的馬留工區,它建于上世紀70年代,據說是廣東生產條件最好的鹽田。讓記者吃驚的是,與一般的鹽田不同,這兒遠遠望去,沒有一座倉庫。雷州鹽場的一位老職工告訴記者,鹽場共欠債1800萬元,他們沒錢建倉庫。露天堆放,鹽受污染的問題沒法解決,也不時有附近村民來偷鹽,與職工的沖突不斷。 記者在工區中見到一座加碘鹽廠房。鹽場職工說,鹽業總公司很少調運加碘鹽,所以加碘鹽廠基本荒廢著,現在主要用來做鹽的粉洗。一位職工很氣憤地說,鹽業公司為了把持利潤,違反國家《食鹽專營辦法》的要求,把加碘環節放在沒有獲得“生產許可證”的鹽業公司,而獲得“生產許可證”的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卻不能生產加碘食鹽。如果把加碘的環節、分裝小包裝食鹽的環節留在鹽場,每噸可增加100多元的利潤。 記者事后向廣東省鹽業總公司求證此事,該公司的理由是,廣東的鹽場不能達到質量標準,所以不在鹽場加碘。鹽場的人士則認為,加碘并不需要很高的工藝,這不成為理由。 廣東四大國有鹽場中的另外兩家——電白鹽場和陽江鹽場也很困難。電白鹽場的職工將由1300多人裁減至400人;陽江鹽場近幾年都虧損、負債經營。 “價格差”造成貧富分化 “貧困”——是描述廣東鹽場最真實的詞。“國家要淘汰廣東的海鹽”一說早已甚囂塵上。 廣東鹽業總公司的一位人士說:“如果只從經濟的角度講,根本不會讓廣東鹽場存在。現在政府主要是從社會穩定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這位人士解釋道,廣東的鹽場冗員多,生產率效低,在收入跟產量掛鉤的情況下,收入自然低。廣東鹽場職工人均產鹽量不到45噸/年,而北方人均產鹽可達800至1000噸/年。廣東海鹽的出場價又是全國最高的,所以,省鹽業公司更傾向采購外省井礦鹽。 一些廣東鹽場人士直指,生產企業的貧困,根本原因是鹽的產銷價格差異太大,出場價太低——目前已是市場經濟,我們按市場經濟的價格購進原材料,包括電線、馬達、電機、水泵等,但卻按計劃價格低價出售海鹽——正是因為收入低、投入少,才導致鹽場設備落后、效率低。 據廣東省物價局價格管理處的有關人士介紹,鹽的定價權在價格主管部門,國家制定鹽的出廠(場)價和批發價,省制定零售價。按國家定的價,廣東省海鹽的產區批發價比外省井礦鹽高出100多元/噸。但是,鹽價自1996年調整過之后,至今基本沒有變動過,以湛江地區鹽場的出場價為例:一級粗鹽(不含稅不含碘)304元/噸;二級粗鹽296元/噸;三級粗鹽284元/噸。 而鹽業公司在低價調撥鹽場的鹽后,批發給企業的價格卻很高。小工業鹽(除純堿、燒堿外的工業用鹽)一噸批發價為715元(可上下浮動10%),加碘食鹽的批發價為1500~1700元/噸,鹽業公司每賣一噸鹽的利潤在200~1000多元不等。 與此同時,鹽場的銷量還需計劃下達,不是生產多少就能銷售多少,鹽場只是鹽業公司的“生產車間”。 鹽價結構、銷售體制的嚴重不合理,已造成鹽業內部貧富的兩極分化。一邊是鹽場瀕臨倒閉,鹽民生活貧苦,年薪只有2500~5000元;另一邊是負責銷售的鹽業公司卻收入很高。據透露,省鹽業公司老總的年薪30~40萬元,普通干部年薪10萬元以上。 食鹽產銷上千元的巨額“價格差”,還導致了私鹽泛濫。據了解,廣東“私鹽”有三分之二來自正規企業。鹽業銷售環節巨大的利潤空間,正是私鹽屢打不絕的根本原因。現行的體制堵住了“正門”,制鹽、用鹽企業為了生存和競爭,只得采取不正當途徑,使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產品成了“私鹽”。 “壟斷——高價——私鹽泛濫——加強壟斷”,形成了一條“循環鏈”,以犧牲了制鹽企業、用鹽企業和社會的利益為代價,換取了鹽業公司一家的利益。 應給鹽場“國民待遇” 廣東省鹽業總公司的有關人士說,國家要淘汰南方海鹽,公司曾想把三低(低產、低質、低效)鹽田進行“退鹽改養”。他們做過三次這樣的努力,讓鹽場把部分鹽田改作養魚養蝦,但鹽場不太支持。 廣東的海鹽真的沒有市場嗎?有食品營養的學者認為,日曬海鹽含有豐富的有益健康的礦物質和多種微量元素,如:鈣、鎂、鋅、鉀等,比井礦鹽更適合作直接食用鹽。香港地區每年都從廣東汕頭鹽場進口海鹽供市民食用。 鹽場認為,廣東是缺鹽大省,如果讓鹽場進入市場,允許廣東海鹽打廣告,根本不愁銷路。關鍵是如何籌備資金,對原有設施、裝備進行更新改造。 廣東省國資委有關人士表示,為了保持社會穩定,國有資產不會退出鹽業,省財政會補貼這一塊,但資金主要用于人員安置和堤圍加固。 長期從事鹽業改革研究的原國家經貿委鹽業辦負責人、國家國資委研究室助理巡視員陳國衛指出,政府注資并不能真正解決鹽業的出路,鹽業的問題在于:食鹽生產企業享受不到市場經濟的“國民待遇”,不是真正的商品生產者,不能進入市場。時至今日,食鹽生產者還沒有產品的商標、品牌,不能與消費者直接見面,只能按計劃調撥給鹽業公司經銷。只有改變這一體制,允許食鹽生產企業進入市場,鹽場的困境才能解決,政府也才能一勞永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