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耗資4000萬復興沙井蠔(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0日 13:13 廣州日報大洋網 | |||||||||
本報深圳訊 (記者李少華攝影報道)具有千年歷史的“沙井蠔”是沙井、也是深圳的一張特色名片。然而在現代化工業進程中,傳統蠔養殖業一度受到強烈沖擊,為了使這一傳統行業煥發新的光彩,深圳市旅游局和寶安區政府、沙井街道辦等部門聯合舉辦的首屆“金蠔節”也將于今日開幕。 沙井蠔的輝煌與沒落
深圳產蠔的歷史可追溯至晉代。宋代歸德(今寶安區沙井鎮一帶)所產“歸德蠔”,是我國最早的人工蠔。 據沙井老蠔工介紹,沙井位于珠江入海口,地理位置獨特,海上浮游生物豐富。其蠔體大,肉質細嫩鮮美。被譽為“海底牛奶”。“沙井蠔”體大肉嫩,蠔肚極薄,有“沙井蠔,玻璃肚”之說。史料記載,沙井蠔業最發達興盛的時候,蠔業人口約1萬多人,蠔船約350多艘,年產鮮蠔平均6500船,最高達8000艘(每船約可開采熟蠔100公斤)。 但改革開放后,蠔區自然條件變化,灘涂變遷,加上深圳特區和毗鄰地區的工業發展,珠江流域植被遭受破壞,珠江水帶來的泥沙在珠江入海口淤積的速度加快,蠔田大大縮小。而且出現了死蠔現象,沙井蠔的鮮美幾乎成了令人懷念的歷史。 建三個基地拯救沙井蠔 然而,發展壯大蠔產業,讓傳統養殖業在現代經濟條件下發揚光大,一直是沙井人的夢想。為此,早在1993年,沙井鎮政府就出臺政策,鼓勵和支持沙井蠔民走出沙井,尋找新的養殖基地。政府通過貼息貸款的方式,給走出沙井謀發展的蠔民以資金支持,10年來提供貼息貸款4000多萬元。 當地政府和蠔民花費巨大財力和心思,分別在陽江、臺山、惠東沿海打造了三個養殖基地,經過10年精心培育,終于使三個基地出產的蠔有了與傳統沙井蠔無異的滋味和神韻。三個基地都是比照沙井蠔田海水品質,經過科學測試后精心選擇確定下來的,不僅沒有受到任何污染,而且,海水鹽度、溫度、浮游微生物、水質等都與沙井蠔原始生存地一致。 沙井蠔的復興之路 雖然傳統蠔產業在沙井每年產值僅僅2000多萬元,但是由于深深根植于當地民間文化和生活,也是真正屬于當地地方特色的產業。今年3月首屆“最具影響力的深圳知名品牌”評選活動,該鎮“沙井蠔”是唯一榜上有名的傳統農業品牌。在11月結束的2004年“廣東省名牌產品”評比中,“沙香牌”沙井蠔業成為深圳市獲得廣東省名牌(農業類)的唯一品牌。 “蠔”對于今天的沙井人來說,更主要的策略是深加工以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可持續發展的后勁。據介紹,建立于1951年的沙井水產公司,經過50多年的努力,現在已發展成集科研、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化、產業化經營的國有企業。其產品沙井蠔罐頭、沙井蠔豉、沙井蠔油等馳名中外、深受消費者青睞。 但是,沙井人在蠔產品的加工上還是停留在粗加工上,很多工序還是以手工為主。據沙井街道辦領導介紹,目前,他們正在謀求運用生物工程技術,自主研發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生物制品,但是,除了資金、技術,當地蠔民現代管理和經營理念的缺乏都成為蠔業發展的瓶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