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沛案例:浙江某科技公司,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在國內市場已經處于領先地位,公司員工由創業時的十幾人發展到近千人。然而,其華南區分公司的業務卻始終不盡如人意,在一年時間里,華南分公司已有數位高管相繼離職。對此,總公司十分不解。在公司總部,人員規模一直在增加,公司員工隊伍卻十分穩定。總公司特意派人飛赴廣州,在一番考察之后,卻并未發現華南分公司在公司架構、工作流程與銷售渠道上存在任何不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該公司面臨如此嚴重的人力資源危機?原來,在這家公司創業初期,無論是技術人
員還是市場銷售人員,面對的都是一個全新的事物。但公司的骨干員工卻是相關行業的精英人士,他們是在認同產品市場前景、對個人的職業發展有明確方向的情況下加入該公司的。而一般的員工,由于面對一個全新的產品,無成熟案例可循,因此該公司十分注重對員工的培訓發展規劃,使員工在企業中有足夠的職業發展空間。盡管當時該公司薪水與相關行業相比處于中下水平,但由于員工職業規劃與企業發展目標一致,員工對公司有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這使員工一直保持創業初期的昂揚斗志。而該公司華南區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一方面同類產品已得到了充分的市場認可,產品市場已有多家企業進入。另一方面,新員工要么沖著該公司的名氣和薪資而來,要么對這個行業缺乏了解。顯然,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明白自己在該企業的發展方向,自然也不會有明確的職業目標,在經歷一些挫折后,部分員工選擇了離開。對此,銳旗人力銀行認為可對部分員工引導職業生涯規劃,讓員工的職業目標最好與企業發展目標相一致,如同該公司總部曾做過的一樣,雖然在當時是無意識而為。
業內觀點:
A、從員工自身的需求看職業生涯規劃是責任,而不是“福利”———
熊禮木(中山某電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在我看來,目前,大多數的中國企業宣稱的所謂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只不過是“做秀”,對外宣傳形象而已,甚至有“炒作”之嫌。實際上,大部分人的職業規劃是在經歷數次跳槽之后得以實現。這也反過來說明職業規劃的失敗,或者職業規劃能夠實現的渠道過于狹窄。企業感興趣的也是如何“挖人”,而不是給自己的員工提供良好的培訓機會和發展空間。但是企業對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應該是企業發展必須采取的重要舉措之一,不是對員工的“福利”。企業要發展,要做到百年老店,要做成行業老大,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必須要改變觀念,不能再將員工僅僅看成是打工者,而應當看成是關系到企業成敗的戰略合作伙伴,企業和員工完全可以是一種雙贏關系。在現代企業里,員工應當是可以給企業帶來利潤的最可貴的資本,是活的資本,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三大資源之一。
B、從企業發展的自身角度看職業生涯規劃建立企業人才庫的有效手段
———陳哲臻(祈福酒店管理公司人事行政部經理)作為企業來講,幫助員工規劃職業生涯能使企業更清楚自身企業所擁有人才,對內部人才庫的建立能產生巨大的幫助,建立內部人才庫直接導致企業越來越關注及參與員工的職業規劃。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先生曾用八年的時間栽培楊元慶等人,才能使聯想集團多年來保持活力及不斷成長。此外,企業能主動與員工規劃職業生涯,令員工清楚公司的長遠目標,也能了解自己在公司的發展方向,更有助員工努力工作向目標邁進。從更深的層面來講,當員工清楚知道自己的發展方向,有明確的目標與期望值后,會激發他們的熱情與創造力,激勵他們克服困難來提高企業的績效。為企業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也是達到企業和員工共贏的局面、激勵員工和留住員工的一個措施。
C、從企業和人才的需求平衡上看職業生涯規劃在幫助員工發展中發展自己
———劉湘勇(全球職業規劃師、銳旗人力銀行加盟連鎖機構營運總監)很多情況下,企業贏得員工敬業和奉獻精神的關鍵就在于,能否為自己的員工創造條件,使之有機會獲得一份有成就感和自我實現感的職業。通過職業生涯規劃,企業能更全面的了解員工的興趣、愛好、理想,可以根據員工的職業目標和現狀安排員工的培訓,使員工看見他在企業的成長方向和成長空間,使個人職業目標和企業目標統一起來,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員工敬業度,讓員工的工作滿足是來自生涯發展。企業則能達到自身人力資源需求與員工職業生涯需求之間的平衡,創造出一個高效率的工作環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企業氛圍。企業幫助員工的職業發展,通過個人發展愿望與組織發展需求的結合實現企業發展,達到企業目標。(Robby/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