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債券 > 正文
 

8萬億企業債成為市場香餑餑 收益可觀沒有風險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2日 09:15 新京報

  

8萬億企業債成為市場香餑餑收益可觀沒有風險

部分企業債收益情況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第一手拿到企業債每100元能賺2元,1億元就是200萬元收益而且沒有風險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要大力發展債券市場,這是發展債券市場的字樣首次見諸于政府工作報告。權威分析人士認為,今年的債券市場發展將迎來難得好機遇。而在各類型債券中,企業債發展潛力空間巨大。

  據了解,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總體規模是八萬億元,其中國債三萬多億,金融債將近三萬億元,其他的是企業債和短期融資債券總共兩萬億左右,企業債總體規模不到一萬億元。

  業內人士稱,未來企業債還將以信用等級高的國有大型企業為主要發行主體,但一些資質優良的民營企業也將出現在發債主體當中。

  企業債成為香餑餑

  由于投資企業債利潤可觀,企業債正在成為債市香餑餑。

  一業內人士表示,能夠第一手拿到企業債的利潤非常可觀,利率高的企業債每100元賺2元,一個億就是200萬元收益,而且不承擔任何風險。

  據了解,由于今年發行一些期限較長的企業債,利率高于國債和市場利率,票面價格為100元的企業債,在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可以達到110元,中間的差價產生了巨額利潤。目前10年期的國債利率為2.98%,市場上企業債,如果發行利率是3.9%,就發不出去;如果發行的利率大于4.01%,高于4.01%基點就折算為價格。

  “能夠買到幾千萬元企業債非常困難,即使對企業債進行承銷的公司,甚至不可能提供大量的企業債,很多都被提前打招呼賣給某些機構。利率高期限長的企業債,按平價拿到后,很有可能在100元的基礎上加2元賣出,都有機構愿意接手。”一位長期投資于企業債的人士透露。

  該人士稱,“2003年以前,我要是從營業部買幾千萬債券,老總都會感動得要哭。可是最近一只企業債,我找了一個省里的高官,僅僅要到500萬元企業債指標。如果能拿到1000萬企業債,我愿意出15萬財務費用。”

  企業債發展難題

  在4月22日一金融論壇上,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高堅表示,現在發行二百億金融債,只有一兩個人到中央國債金融公司招標,半個小時這二百億資金就定下來了,六天以后這個資金就到位了。但企業債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完全市場化的一級市場,因為企業債還需要審批,發行的利率要經過審批,這個利率要經過發改委和央行的審批,而且利率按照原來的要求不能超過存款的百分之多少。這個市場在監管上是分割的,一級市場發改委管審批,二級市場上市是證監會管,所以上市以后,還有一個一級半市場或者灰色市場。

  北京一家貨幣基金的投資總監告訴記者,企業債在整個發行機制上存在很大問題。

  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高堅認為,發展債券市場一定要建立很好的投資人基礎,增加新的品種,適當地放松管制,提高市場的積極性。目前國債和金融債占絕大多數,兩個加起來有6萬億左右,企業債比重很小,在美國和發達國家,企業債是債券市場的主體。但是目前園內企業債發行價格忽高忽低,大大限制了發展。

  據了解,國際金融市場上債券市場規模占了一半。在美國,三分之二的信貸是債券市場提供的。發行債券跟銀行借款相比具有優勢,即風險分散,一個公司的破產不會導致連鎖反應。

  加息對企業債影響有限

  從2006年4月28日起央行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5.58%提高到5.85%.

  國信

證券分析師表示,提高利率幅度有限,對企業債有一定影響,但是影響不大。他認為債市目前趨勢性反轉為時尚早,但短期應提防資金面收緊壓力。

  工銀瑞信基金管理公司姜云飛則表示,加息對企業債有一定影響,發行企業債需要提前三個月確定利率。為了能夠把企業債發行出去,利率制定要比市場利率高一些,因此市場利率被提高。如果央行進一步采取其他手段,比如控制貨幣信貸,這樣市場利率就會接近企業債利率,甚至有些企業債利率將和市場利率持平。

  本報記者 劉寶強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72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