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債市要聞 > 正文
 

短期國債PK央行票據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1日 14:39 《財經時報》

  在具體運作過程中,短期國債與央行票據存在一定沖突,這是因為前者對后者有替代作用。

  □本報記者 鐘華

  中國政府在調控宏觀經濟時,終于可以兩手并舉。

  有關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提高中國直接融資比重的呼聲自去年始,此起彼伏。金融主管部門更不遺余力對此進行推動。

  最直接的變化是,新的國債發行制度得以施行。一項名為國債余額管理的新制度,有望彌補原國債赤字管理制度下財政手段的缺陷,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實行國債余額管理意味著每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批給

財政部一個國債的市場存量(所謂余額),在此額度之內,發多少國債、期限品種如何安排、何時發行,由財政部自行決定。

  在財政部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看來,更重要的是國債余額管理制度還賦予了國債的金融與貨幣政策功能。這一作用,將通過央行的市場操作發揮出來。

  外界通常認為,以往中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配合更多地表現在“積極、穩健”幾個字的總原則和方向上,但它們在日常操作中卻各自獨立,彼此缺乏配合。在國債余額管理這一制度下,一年期以內的短期國債品種將獲得發行,這將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之間的經常溝通搭建起橋梁。

  貨幣政策職能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否相匹配在經濟運行中格外重要。兩者作用于經濟的結合點是公開市場操作。

  公開市場操作是指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債券,用以擴張或收縮銀行系統內的現金數量,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或貨幣市場利率,最終達到微調經濟增長速度的目的。

  在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最主要的是國債,其中尤以短期國債居多。

  但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對國債一直采取赤字管理方式,國債發行的目的是彌補財政赤字,其功能單一,總體規模也很小;同時,財政部更傾向于發行中長期債券,缺乏發行一年以內期限國債品種的動力,因為它需要占用當年的發行額度。

  這就造成公開市場業務操作中缺乏有效的工具,央行于是被迫放棄國債作為公開市場標的物,在2003年發行央行票據來充當這一職能。

  采取國債余額管理后,一年期以內的國債品種,不會增加下一年度國債市場的余額,因此,也無須列入該年國債發行計劃,這就為短期國債的發行打開方便之門。

  就中國當前而言,短期國債發行可以緩解商業銀行充裕的流動性、缺乏良性投資品的現實問題。

  在楊濤看來,短期國債具備高流動性、高安全性,作為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將有助于提高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這也符合政策原理和國際慣例。

  工具之爭

  但國債要想在公開市場操作中充分發揮貨幣政策職能,還有待財政部和

人民銀行之間密切配合。

  有關貨幣政策專家指出,人民銀行今后在進行公開市場操作時,還需綜合評估財政部國債余額的執行情況和具體操作,因此,貨幣政策決策的難度會有所提高。

  在具體運作過程中,短期國債與央行票據之間具有相互替代作用,這就需要兩者的協調與配合。

  不過,在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楊濤看來,央行票據雖然一直被看作過渡性的工具,但在短期內,央票不可能很快退出歷史舞臺。

  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央行票據的規模較大,2005年的發行量達到2.75萬億元,而同期發行的國債僅為5000多億元;二是央行票據已經運行較長時間,已經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并在短期利率中享有“話語權”;三是央行票據的大量發行主要是出于對沖外匯占款的需要,短期國債主要還是基于財政政策的需要,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

  楊濤認為,短期國債最終將替代央行票據的地位。與此同時,央行票據面臨高成本、稅收、超額利潤和影響長期利率等諸多問題,大量的央行票據發行將弊大于利。

  從國際經驗來看,國外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手段主要以頻繁回購和現券買賣為主。在這樣的公開市場操作形式下,央行票據將淡出公開市場。

  劉尚希預計,未來2~3年,短期國債將對央行票據在公開市場操作中的地位造成巨大沖擊。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財經時報》,中國人首選的經濟周報!
全年定價:98元
電話訂閱:010—87762866轉8011、8017
網址訂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