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價格漲跌難料 鋼鐵企業前景堪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5日 06:45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暴利時代風光不在 北京消息盡管大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今年進口鐵礦石價格飆升71.5%的噩夢不會在明年再次上演,但2006年進口鐵礦石價格懸而未決仍然令人神經緊張。 據傳聞,于昨天在青島舉行的第五屆中國鋼材原料國家研討會上,由中國鋼鐵工業協
鐵礦石價格 兩方各執一詞 不管在青島舉行的研討會上,國內買家究竟有沒有同國際賣家討價還價,作為國際第一鋼鐵生產大國的中國,確實有必要在定價環節上先下手為強,因為擺在中國鋼鐵企業面前的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控制著全球鐵礦石貿易80%市場的三大國際公司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在此前曾表示,有意將明年巴西出口鐵礦石的價格在今年上漲71.5%的基礎上再上漲10%至20%。而一些國際投行也紛紛推翻了此前對2006年鐵礦石價格將保持不變或微幅下調的預測,以不同程度的上漲判斷取而代之。 據摩根士丹利預測,明年鐵礦石的價格將再次上漲5%,而瑞銀集團則更將這一數字上調至10%。 一邊是來自國際鐵礦石出口公司和預測機構對明年鐵礦石價格上漲的公然宣揚,另一邊卻是國內專業人士對未來一年進口鐵礦石價格下跌的言之有據,兩者觀點形成了分明的對峙。 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李新創就是持有后一觀點的人士之一。李新創預測,明年的進口鐵礦石價格將略有下降,這主要是由供需狀況決定的。 據國際鋼協對世界61個國家和地區的鋼產量的統計顯示,今年1至8月粗鋼產量為72898噸,較去年同期增加4700萬噸,增長了6.9%。同期,中國粗鋼產量則增加4946萬噸。由此不難看出,世界鋼產量的增長主要集中在中國。 李新創告訴記者,由于國家對鋼鐵企業的宏觀調控,鐵礦石進口許可證制度的實行以及未來國內鐵礦石產能的上升,供需矛盾將日趨緩和。預計2006年,我國對鐵礦石的需求量將與今年基本持平,進口鐵礦石在價格上將與今年有所持平或小幅下降。 減產能否成功救價 就在進口鐵礦石價格不斷攀升,生產成本大幅提高的同時,國內的鋼價卻幾乎自同一時間踏上了漫漫跌途。 據有關數據顯示,9月份以來,國際市場鋼材價格已經反彈,特別是北美市場價格走勢強勁。與此相反,國內鋼材價格一路下跌,特別是各類板材價格跌幅最大,平均跌幅與3月末價格水平相比,高達30%至40%。 國內鋼價的跌跌不休顯然令鋼鐵企業如坐針氈。今年6月,包括寶鋼、鞍鋼等國內鋼鐵巨頭在內的9家鋼鐵企業就曾試圖聯手救市,但卻以失敗告終。 日前,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一紙召喚下,45家鋼鐵企業的老總齊聚北京,密謀讓鋼價止跌回升的良策。在一系列自救的措施中,在第四季度對中厚板和熱軋寬帶兩類產品減產5%的建議引起了廣泛關注。 減產5%真能如這些鋼鐵企業所愿,扳回鋼價不斷下跌的頹勢嗎?李新創對此并不看好。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想法有些不切實際,理由有二:首先,國內的鋼生產集中度低,很難做到讓所有的鋼鐵企業保持一致行動。在這個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這家放棄的市場份額就會有別家迅速填補。其次,中國的地域十分遼闊,鋼生產企業也分布得相對較為分散,因此也很難對各地區形成統一的限制。 目前國內鋼價的下跌是由于鋼鐵生產能力階段性過剩導致的。要想讓鋼價真正擺脫持續下跌的困境,就必須依靠市場手段,這種所謂的協議方式是不起任何作用的。李新創這樣告訴記者。 所謂的市場手段,李新創認為,需要鋼鐵企業緊隨市場需求變化,適時調整生產品種,多生產那些高附加的產品。通過市場競爭達到優化生產結構,合理產業布局的效果,大力發展鋼鐵生產的循環經濟。 暴利時代或將終結 盡管對國內鋼鐵企業因國際鐵礦石進口企業有可能再次向中國發難,國內鋼價的跌勢不斷等情況憂心忡忡,李新創卻對未來鋼鐵市場的前景相當樂觀。 李新創指出,首先,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剛剛開始,城鎮化將在未來提速,這些都為鋼鐵的未來需求提供了廣大的市場。其次,相比混凝土結構的建筑,鋼結構建筑有著堅固、美觀,特別是環保等無法比擬的優勢。未來建筑業將大力推廣鋼結構,這也使得市場的鋼需求量將上升。再次,制造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鋼材以供消費。如近幾年,機電產品出口總值連年增長,占全國外貿出口總值的54.7%,這一趨勢在未來仍將繼續擴大,而這都需要鋼材的支持。 據李新創向記者透露,今年1至8月,全國鋼鐵行業共創造560億元利潤,比去年同期上漲16.7%。他指出,過去鋼鐵企業屬于暴利行業,這也是為何今年以來,鋼價下跌讓如此多鋼鐵企業惶惶不安的原因。他建議,今后,鋼鐵企業應該轉變觀念,追求合理利潤,這不僅能避免因產業上游價格過高而使利潤流向國外企業,而且也能讓下游產業從中受益。 作者:記者 商文 (來源:上海證券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