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交易策略) 不能不了解債市的生態環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7日 05:52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國內債市缺乏風險管理工具的弊端越來越突出,各機構要求盡快推出避險工具的呼聲越來越高。隨后,帶初級衍生性質的交易品種買斷式回購、遠期交易等交易品種在銀行間市場相繼正式推出,國債預發行制度也在研究準備之中。 但是,有人已經預計,國債預發行制度也將和買斷式回購和遠期交易一樣,陷入有人喝彩、無人參與的尷尬境地。對于曾經熱切盼望、并積極準備投身其中的交易員來說,確實
目前,央行和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正在共同研究一個課題--《中國金融生態調查報告》。生態說是一種生態學的策略思維方式,是研究組織個體、種群、群落之間的關系及其與環境的相互影響。其主要觀點是組織被環境支配,認為一切活動的組織,為了生存和進化,會根據外部生態環境選擇內部行為策略。組織行為不會充分理性,生活中充滿了動態不平衡。 在2004年12月初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央行行長周小川首次提出改進金融生態的說法。隨后,他在多種場合闡述這個概念。從中都能看出央行對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高度重視。 雖然與我國金融市場整體生態環境相比,債市生態環境算是相當好的了,但是在制度建設、信息透明、競爭結構、獨立、公平、公正等方面還有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同時,現存的金融機構內部管理官本位、激勵機制缺失、行業結構壟斷等全局性金融動態環境沒有根本改變,各種機構投資者仍會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簡單的不做復雜的,做看得見的不做摸不著的的行為方式,而且在相同生態環境下,會產生同質現象、羊群效應。 在我國快速發展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了解債市生態環境,就可以了解機構策略思維及行為方式。在市場因素發生變化時,就可以合理分析、預期機構的行為反映和對應的市場變化方向,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投資和風險管理策略。 作者:琢磨 (來源:上海證券報)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