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債市元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31日 09:31 《財經時報》 | |||||||||
中國債券市場短期內的發力點將是支持票據和財務公司推出的“金融債券”,這些創新手法將使得債券市場在2006年開始,進入陽光明媚的春天。鱗次櫛比的舉措背后,更能使集中在銀行體系的金融風險得以緩解 本報記者 鐘華
12年一輪回,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終于迎來新的轉折。 人民銀行正在積極醞釀推出超過一年期的企業債券。 這意味著,在2005年由央行主導推出的短期融資券、資產證券化產品之后,中國的債券市場上將迎來更多的新兵:資產支持票據、財務公司推出的“金融債券”…… 這些創新產品給中國帶來的不僅僅是債券品種的豐富,更重要的是債券等直接融資的興起,將大為緩解目前中國的金融風險主要集中在銀行業的困境。 新產品井噴 自2005年5月始,中國迎來了債券市場創新浪潮。 從華能等公司成為第一批短期融資券發行者開始,短期融資券像飲下了興奮劑的短跑選手,迅速起跑。截至2005年11月底,中國共發行1121億元短期融資券。 但短期融資券只能算是中國金融界啟動債券市場騰飛的第一步。 2005年12月16日,中國建設銀行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建元”和國家開發銀行的“開元”產品相繼公開發行。2006年,資產證券化產品創新還將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進行。 據了解,中國央行的下一步安排是盡快推出資產支持票據(ABCP)。在2005年即將過去的幾天前,央行曾就此召開專門會議,參會方只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光大銀行。 《財經時報》獲悉,央行在會上要求5家金融機構就“資產支持票據”進行研究和準備工作。準備充分后,提交人民銀行備案,此后,即可擇機在銀行間市場發行。 從目前的進展看,人民銀行還未就如何發展資產支持票據給出具體的政策框架,只是要求不要觸及已經出臺的有關法律法規。 在2005年12月,中信集團的一項嘗試或許更有破冰之意。這項給中國債券市場未來發展帶來深遠影響的舉措是,開啟了90億元企業債券無擔保發行的首航之旅。 此舉改變了企業債券發行必須要銀行擔保的傳統,企業將可根據自身需要采取靈活方式發行債券。這意味著,企業債券的發行門檻已被降低,更多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參與到債券市場之中。 政策松動 創新產品的不斷出現,意味著中國金融業正在繞開目前企業債發行的政策限制。 長期以來,國家發改委每年批準發行的企業債券規模僅在300億元左右,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融資需求。 發改委這種嚴格的政策限制源于12年前的痛苦回憶。 1993年,中國為防止社會各種形式的集資對金融市場造成沖擊,下令將企業債券發行的融資計劃絕大部分轉由銀行貸款解決,以重整中國債券市場。之后,中國的企業債開始了至今已長達12年之久的計劃審批生涯。 由此帶來的一個后果是,債券市場的發展難以與經濟發展相匹配。而同期,國際債券市場獲得了巨大發展。就美國而言,債券市場存量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是150%,中國的這一數據還不到50%。 尤其要指出的是,在中國當前債券市場7萬億元的存量當中,企業債券十分弱小,其規模僅為全部債券市場1/30左右,幾乎不堪一提。 化解風險 央行對于債券市場發展的推動步伐之快,超出一般人的想像。這種沖刺般的奔跑,不僅僅是因為央行急于想和國際接軌,其真正目的是緩解目前中國的金融風險過多集中在銀行業的困境。 在2005年11月中國推出的第一份《金融穩定報告》中,央行不惜筆墨地分析了中國企業過度依賴貸款的現狀。央行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目前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嚴重失調。 在市場人士看來,失調是拉開目前債券市場大發展序幕的主要因素。隨著利率進一步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深化,未來一年,債券市場的金融產品創新將是金融界的主旋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