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債市熱點聚焦 > 正文
 

中金保媒首只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今起上市交易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6日 09:17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李晶 發自上海

  “而中金公司與中國聯通之間大致來說是一種‘交易關系’,即中金公司利用客戶委托的資金去購買一定期限的中國聯通CDMA網絡收費權,實際是一種網絡租賃費收入,中國聯通提前變現了未來一定期限的網絡租賃費收入。”

  被稱為“國內首例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的“中國聯通CDMA網絡租賃費收益計劃”(下稱“聯通收益計劃”)今日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的大宗交易系統掛牌交易,此舉意味著具有國際標準的、規范的資產證券化方案正式被引入中國資本市場,同時也為中國企業開辟了一條全新的直接融資渠道。

  詳解“聯通收益計劃”

  “聯通收益計劃”是一個固定收益類產品,由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公司”)擔任簿記管理人、計劃設立人及計劃管理人,向部分機構投資者定向發行,并已于8月26日募集成功,總募集資金共32億元,遠遠超過了此前計劃的20億元。

  據了解,聯通收益計劃募集的資金,是用于購買未來特定季度的中國聯通CDMA網絡租賃費中不超過基礎資產預期收益金額的收益權。該租賃費收益權所產生的現金流,將用于向計劃份額持有人支付本金和投資收益。

  長期關注資產

證券化模式的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漢齊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簡單地說,中金公司和機構投資者之間是‘委托關系’,是中金公司拿客戶的錢替客戶投資;

  由于是固定收益類產品,客戶理論上應當取得事先約定的收益,超出或少于預先約定受益的投資結果其處理方式取決于具體的產品合約設計。”

  “而中金公司與中國聯通之間大致來說是一種‘交易關系’,即中金公司利用客戶委托的資金去購買一定期限的中國聯通CDMA網絡收費權,實際是一種網絡租賃費收入,中國聯通提前變現了未來一定期限的網絡租賃費收入。”

  王漢齊指出,這概括起來實際是機構投資者把資金交給中金公司,由其來進行投資,后者則以此發起設立了一個集合委托理財計劃,用此資金購買中國聯通CDMA網絡一定階段時間的收費權。“通過這個運作,中金公司既可以收取管理費及相關收益,找到了利用客戶資金投資的盈利模式,中國聯通同時獲得了新的融資模式,而機構投資者也找到了新的投資機會,可以說一舉三贏。”

  轉讓交易規則

  在上交所昨日向包括會員單位在內的有關機構下發《關于“聯通收益計劃”提供轉讓服務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可以參與“聯通收益計劃”轉讓業務的投資者分為兩類:一類是已開立首位為B、D證券賬戶的機構投資者;一類是擁有債券業務專用席位的機構。前者轉讓是通過上交所的會員單位的代理,后者則是通過專用席位直接進行轉讓。

  該收益計劃總共分為兩個品種,“聯通收益計劃01”和“聯通收益計劃02”,轉讓簡稱為“聯通01”和“聯通02”,轉讓代碼分別為121001和121002,轉讓計價單位為份(面值100元人民幣),轉讓價格最小變動單位為人民幣0.01元,轉讓價格含預期收益金額。轉讓單位為手,1手等于10份;轉讓數量最少為100手,轉讓數量最小變動量為1手;轉讓申報價格上下限為前日最后轉讓價×(1±30%),如前日無轉讓的,則順延。轉讓業務實行T+1交收,T+2可用。

  王漢齊表示,“聯通收益計劃”之所以被設計為兩個交易品種,主要原因可能是

  要設計兩種不同優先級的產品以供不同風險偏好的機構投資者選擇。“也就是說,萬一中國聯通CDMA網絡運營情況較差,收費不足以支付所有客戶的本金加收益,則

  持有較高優先級產品的投資者優先得到償付。”

  記者手記

  潛在風險

  作為“國內首例企業

資產證券化”的產品,“聯通收益計劃“這樣一個新的交易品種,也存在潛在交易風險。

  在“聯通收益計劃”募集說明書中,中金公司對其存在的風險實際已作詳盡揭示,投資者在參與“聯通收益計劃”轉讓業務前,應認真閱讀募集說明書,了解產品特性,關注產品風險。

  王漢齊表示,以券商集合委托理財計劃形式推出資產證券化產品,其法律結構上的風險在法律界還存在一定的爭論。特別是標準資產證券化產品所要求的“破產隔離”是否滿足,值得業內探討。

  而上交所也提示欲參與交易的機構投資者,“聯通收益計劃”份額轉讓是在上交所大宗交易系統上實現,但并非在交易所掛牌集中交易,可能不具有一個活躍的轉讓市場。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