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債市熱點聚焦 > 正文
 

資金不斷流入 銀行主動性選擇存款迫在眉睫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1日 08:26 中國證券報

  建設銀行福建省分行 黃建鋒

  近期,貨幣市場利率繼續現底,1年期央行票據的發行利率已降到2003年4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另一方面,富余資金還在繼續增長,我國金融機構的資金經營困局沒有絲毫緩解的跡象,為避免資金營運的進一步虧損局面,金融機構迫切需要轉變傳統的存款經營模式,根據成本主動性負債。

  信貸資產是金融機構最重要的資金運用。我國金融機構2005年信貸資產增長呈現出乏力之勢,但信貸投放在6月份出現了強勢增長,當月新增4653億元,同比多增1832億元,當月新增額占上半年新增額的32%。市場有人士認為金融資產信貸資產增長將一挽既往疲勢,資金富余問題將得到解決,資金經營困局也將得到疏緩。事實上,在信貸有效需求不足,資本內在約束強力等制約下,我國金融機構信貸資產增勢乏力的格局還將持續。受考核因素和市場排名因素的影響,不排除一些金融機構在季末、半年末和年末等關鍵時點之前集中投放貸款,以迅速擴容信貸資產總量,這種信貸投放的增長是非持續性的,在關鍵時點一過之后即會出現回落。因此,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在6月份出現強勁增長之后,在7月即出現了明顯回落,甚至出現了少見的負增長,當月貸款額度下降了321億元。因此,希求通過信貸資產的增長解決資金經營困局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是不現實的。

  受限于信貸資產無法有效增長,在缺乏其他運用渠道的形勢之下,資金涌向貨幣市場是必然。貨幣市場在資金的強勢推動下,形成了資金總量頻頻潮涌,資金利率頻頻現底的格局。在此格局之下,許多金融機構構建起以超額存款

準備金率為底線的資金運作模式,一些資金運用,包括央行票據、回購和拆借等,其收益率均明顯低于付息成本率,更低于完全成本率。這一資金運作定位有一定的客觀性和合理性,是現實環境之下的被動選擇,但畢竟是權宜之計。從商業化原則和市場化原則衡量,金融機構的資金運作必須充分彌補其成本耗費,在此基礎上實現盈利,因此,長期以低于完全成本的水平確定資金運用,對金融機構效益的提高和價值的創造無疑是有害的。比如,當前1年期央行票據利率為1.3274%,1年期存款付息率2.25%,則100億元的央行票據(1年期)運用將虧損約1億元,如果將存款必須承擔的其他成本完全考慮進來,則虧損額會更大。因此,我國金融機構有必要對資金運作進行審視和反思。

  受傳統經營慣性的影響,我國金融機構對存款表現出本能式的追逐,數量型和粗放型的經營模式的特點非常明顯。正是在此思想的指導下,我國金融機構對存款進行非理性競爭一直以顯性或隱性方式存在,對存款資源進行被動性的追逐,為此,許多金融機構累積了數量龐大的高成本的存款,這也成為金融機構提高經營效益的制約因素。對此,金融機構有必要修正既有的經營模式,確定主動性負債的經營思路。主動性負債,即對存款堅持“有取有舍,有進有退”的主動性態度,根據金融機構自身實際狀況,通過價格杠桿等手段,積極吸納低成本存款,逐步退出高成本存款,實現存款成本結構的優化。

  我國金融機構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推行主動性負債有其積極條件:一是我國貨幣市場資金形勢寬松,數量龐大的資金囤積于此,金融機構獲取存款之外的融資非常便捷且低成本,因此,主動性負債不會影響其流動性管理。二是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己經構筑起“貸款利率管住上限,

存款利率管住下限”的管理框架,央行將存款的定價權賦予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可以自主地根據實際需要對存款實行從“零”到“法定存款利率”之間的差別化定價。此外,金融機構在服務產品定價上的權限也在擴大,這為存款的主動性管理提供了更多可能。現在金融機構己經開始進行了一些積極嘗試,比如一些金融機構己經將高付息率的協議存款定權集中到總行層面,由總行統一實行定價,對既往的協議存款實行到期退出或降低利率。又如,建設銀行對儲額低于300元或500元的儲蓄存款小額存款賬戶,除了征收賬戶管理費之外,對其存款只實行0.01%的利率,這也是以價格手段對系統資源耗費高但效益貢獻度低的存款實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選擇。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