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債市熱點聚焦 > 正文
 

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 市場期待資產支持證券亮相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8日 08:48 中國證券報

  中信證券 苗嘉

  本周二,中央

國債登記結算中心正式發布《資產支持證券發行登記與托管結算業務操作規則》,為資產支持證券登記、托管、結算和兌付資金代理撥付提供規則指引。至此,已經有多方主管機構針對資產證券化業務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資產證券化產品正式亮相前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市場期待首次產品的面世。

  4月21日,人民銀行和銀監會正式公布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試點辦法》)拉開了證券化業務的序幕。之后的四個月,根據業務分工,各部委、機構陸續出臺配套措施安排,歸納來看,這些政策措施主要對資產支持證券的資產池設立規則、證券的發行審批、信息披露、登記、托管、交易、會計處理等作出相應的規范。但從操作環節分析,還有兩方面的法規尚待出臺。其一、財政部和國稅總局關于稅收管理的規定;其二、主體資格問題。主體資格又涵蓋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投資主體資格,即各監管機構還未對各管轄主體制定投資管理政策(目前只有勞保部同意社保基金參與投資);另一方面是機構業務準入的資格,即設定對發起機構、受托機構、貸款服務機構、資金保管機構、證券登記托管機構的準入要求。

  以上兩方面的法規尚待研究、出臺,但從人民銀行、銀監會對資產支持證券推動的力度來看,不存在大的障礙。關鍵問題是,資產支持證券在市場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很多機構主體認識到這是一種新型的融資模式,與傳統的負債型融資相比,可以不增加資產負債率,產品的信用建立在資產池的基礎上而不是發行體本身,可以將具有發展潛力的項目與經營狀況不佳的發行體截然分開。那么什么類型的主體有資格,可以通過發行進行融資呢?

  根據資產類型的不同,我們將發行體分為兩個大類,即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對于非金融機構而言,主要的資產池體現為具有現金收入的項目資產,如具有收費權的資產(電力、水務等)。但由于資產類型的多樣化,涉及權屬關系的復雜化,現金收入的不確定性,以及項目資產池在現階段無法與信貸資產相抗衡的規模性,導致主管部門當前很難從非金融機構突破,進行資產證券化的操作。而金融機構的主要資產類型是貸款,總體上資產性質明確、現金回收銀行有歷史經驗數據、歸口主管機關明確、資產規模效應明顯,當然最主要的是符合當前對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的調整方向。因此,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就享有證券化操作的優勢。除銀行以外的金融機構可否發行資產支持證券呢?我們無法在《試點辦法》中找到答案,但可以結合近期出臺的《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金融債券發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金融債管理辦法》)進行分析。該辦法規定”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商業銀行次級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適用本辦法!笨梢岳斫鉃椤督鹑趥芾磙k法》中的某些規定將形成對《試點管理辦法》的補充,并形成對證券化主體的隱性要求。具體來看:

  1、發行主體:《試點辦法》發起機構為”銀行業金融機構”;《金融債管理辦法》發行體是指”金融機構法人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及其他金融機構!碑斍白C券化試點的機構是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那財務公司、保險公司,甚至證券公司以后也有可能成為證券化的發起人。

  2、發行條件:政策性銀行沒有明確的指標要求,僅僅是向人民銀行報送申請。商業銀行要求核心資本充足率不低于4%;最近三年連續盈利;貸款損失準備計提充足等。財務公司發行的主要條件是資本充足率不低于10%。可以推測,以后金融機構在滿足上述條件的情況下均可作為證券化產品的發起人。

  3、發行規模:由于涉及到多種金融機構和差異性的融資需求,《金融債管理辦法》中并未對金融債券發行規模做出明確量化規定,僅隱含體現在其風險監管指標中!对圏c辦法》中亦沒有對規模的明確要求。

  綜合來看,圍繞資產證券化的相關法律、法規正在陸續出臺,主要的操作流程和運作模式已經逐漸清晰。市場都希望產品能早日出臺,特別是在試點產品正式推出后能出臺”非試點性”的資產支持證券管理法規,并早日形成資產支持證券產品的市場。

  愛問(iAsk.com)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