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銀行 > 經濟學人--華生 > 正文
 

銀行改革:制度跨越的挑戰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8日 09:21 新浪財經

  

銀行改革:制度跨越的挑戰

新浪專欄作者華生。(新浪財經資料圖片)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華生博士,燕京華僑大學校長,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僑聯副主席。1987年1月赴英國牛津大學學習,1991年至1995年應聘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任教。回國后擔任牛津—劍橋國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中國國際質量認證咨詢促進會秘書長、法人代表,國家環保局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中心理事長,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職。

  5月8日-5月14日,新浪財經把一周的時間留給華生。----編者按

  點擊進入華生的BLOG

銀行改革:制度跨越的挑戰     5月8日  星期一

  文/華生

  與股市改革之前、之中的爭論、激情、混戰和喧囂完全不同,銀行股權的改革,一個理論上和實踐上牽動著超過股市參與者10倍以上人口利益的更大和更具挑戰的變革,卻幾乎是在公眾和媒體的茫然無覺中拉開了帷幕。這似乎從另一角度證實了生態學家的警示:人們往往為瑣事而爭吵,而漠然面對正在改變他們命運的變遷。尤其是在今天這個急劇變化的時代,人們感知的,往往并不是真實的世界,而是受行政管制和商業化本能雙重驅迫的大眾媒體經常告訴他們的世界。

  中國的銀行體系,堆積著中國億萬老百姓曾經幾乎是全部、今天仍然是主要的終生積蓄,一直被國際上認為是中國經濟體系的最大黑洞和風險所在。幾十萬億的金融資產,不僅使股市的全部流通市值不足一個零頭,而且使聲名顯赫的國資委管理的幾萬億國有資產相形見拙。

  但是,這樣龐大資產的狀況、運行和管理,在過去的長時期中,被列為國家金融的核心機密而隔絕在大眾的視野之外。只是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原先完全絕密的數字和情況才慢慢披露和公布出來。但對于其中真實的情況和機理,絕大多數人仍然是不甚了了。人們只是從動轍以萬億人民幣的規模去化解其中一家銀行的壞帳,才對問題的嚴重性有大體的印象。不過由于人們通常已經為幾千萬、幾個億的巨額損失所震驚和憤怒,萬億的概念確實因為超越了我們大家能感知的日常經驗而被公眾和媒體麻木地處理了。

  勿庸置疑,改革這樣一個銀行體系是太必要了,而且需要非凡的勇氣和智慧。去年,經過慎密的策劃和精心的準備,四大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革起步了。建行的改制、引資和成功上市,中行的引資改制,標志著中國銀行體制改革的全面啟動和順利推進。從銀行的每一個數字都是國家金融的最高機密,到引入國外戰略投資者進入銀行做股東、進董事會,這確實是一個制度和時代的跨越。

  關于銀行改革的批評是在改革已經進行,銀行已完成上市后的信息披露時開始的。這類批評和置疑主要是關于國家金融安全的擔心和銀行資產賤賣的猜測。這類批評實際上并沒有多大聲音,人們也不知道誰為代表。多數人往往是從它的反駁者那里才知道有批評的存在。盡管缺少爭論的公開對手,我們看到有關的金融部門負責人紛紛站出來表態,強調引資之后,銀行的控制權仍在國有股手中,國家金融安全并無問題,銀行資產賤賣問題也并不存在。更有對股權分置改革置疑很多的國外投行大腕們和國內知名經濟學家對銀行改革表示了無保留的支持,并封殺了討論的空間。

  應該肯定,銀行引資改制的方向是完全正確的。至于入資的對象和價格,公平地說,在很大程度上是商業和技術問題,很難有絕對的客觀標準。商業談判總是要雙贏,只有自己合算別人無利的事情也不可能成功。因此,關于銀行體制改革的討論實質上并不是關于具體談判條款和價格的合理性,而是這樣一件關系整個國家和億萬人民切身利益的事情能否只由少數財經精英料理,不容別人插手甚至插嘴的問題,即銀行改革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性的問題。

  首先,就國家金融安全問題來說,引外資改制確實存在一個悖論。引進外資的理由是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和管理水平,這樣外資就要參與管理。而保證國家的控制又意味著管理權在本質上不能與外人分享。從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情況看,為國家金融安全計,大銀行并不無條件歡迎外國資本進入,但一般為民族資本所有,而不是國家控制,即內外有別,外資被認為是不夠安全的,國家直接管效率低黑洞大,實際上最終也不安全,民族資本被認為是最安全的。而我們的銀行改革,是國家控制為主、嫁接外資參與的模式,排斥的正好是民族資本。這樣看來,銀行改革中的金融安全戰略不能說沒有討論的空間。

  其次,關于引資中銀行資產是否賤賣的問題。就中方而言,一家銀行剝離壞帳,注資成幾千上萬億人民幣,成本不可謂不低。但對外方而言,中國銀行體系深不可測,法律體系和執行系統都極不規范,不斷落馬的銀行高官在他們眼中更說明銀行丑聞迭出,投資這樣陌生的外國和險惡環境自然要求很大的折扣,因此最終談判成的對象和價格條件都是中方人員艱苦博弈和辛勤努力的結果。這樣的結果可能不是最佳或完美,但說是賤賣,顯然對當事人并不公允。但是換個角度看,外資投入后幾個月,上市就賺個近乎翻倍的收益,說是承擔的風險所得,未免有些勉強。同時,這家并非什么頂尖的外資銀行還另有在若干年內以約定的低價購買相當股權的期權權利,僅僅這個權利又可以外加上百億人民幣利潤進帳。再加上帳面值保護承諾、上市不成的回購承諾,這樣的“戰略投資者”誰看了不眼紅?須知這樣的好事如果落在國內民企頭上,國資流失的呼聲恐怕早已鋪天蓋地,甚至把交易推倒重來,嚴查法辦了。在這種情況下有人議論幾句難道都不行嗎?其實,只要允許更多的特別是國內資金入圍競價,出售資產的價格就可以大不相同。因此銀行資產買賣的價格空間,也不是沒有討論的余地。

  最后,安全戰略也好,是否賤賣也好,都取決于辦事的程序。國有工業資產雖然量小很多,還有一個龐大的國資委管著,規章條例一大堆,社會和媒體也高度聚焦。規模驚人的金融資產,出資人變成了一個公司,關起門來辦事。據說關鍵的問題有時權力也有限,還要幾個非出資部門大家都操刀,結果當然誰都不能負責。這么大的金融資產,用這種不很正式的程序和模式去處理,當然也有討論的必要。

  銀行系統于國民經濟,就如血管系統于人的機體。在我國股市規模很小,國民經濟的運行幾乎完全依賴銀行間接金融的情況下,銀行的作用就更為關鍵。從一定角度上說,中國的市場經濟能否真正確立,中國的金融安全是否真有保障,就取決于我們的幾大國有銀行能否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銀行。銀行引資改造,雖然是在這個方向上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但是真正要把這個改革走穩、走好,顯然還有太多的問題需要回答和研究。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56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