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研究 > 正文
 

大限將至 城市商業銀行面臨生死關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4日 00:16 中國經濟周刊

  就像讓一個只認識26個字母的孩子一夜之間讀懂英文版的《圣經》,銀監會要求城市商業銀行在2007年之前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8%,否則就有退市危險。在這個時刻,中國絕大多數城市商業銀行和孩子的表情一樣,想哭但是哭不出來。

  《中國經濟周刊》見習記者 劉永剛/北京報道

  10年前,在深圳,中國第一家城市商業銀行(下稱城商行)成立。10年后,我國的城市商業銀行,面臨四大國有銀行的壟斷及股份制銀行的堵截,加上自身業務經營受到地域限制,并嚴格實行政府控股,公司治理結構嚴重滯后,一直在夾縫中謀生。

  前不久,中國銀監會的一紙公告讓絕大多數的城商行雪上加霜。銀監會要求在2007年之前,國內大部分城商行的資本充足率要達到8%,否則將要面臨退市的危機。就像一個只認識26個字母的孩子一夜之間要讓她讀懂英文版的《圣經》一樣,孩子急哭了,城商行無語了。《中國經濟周刊》了解到,到目前為止,全國113家城商行的總體資本充足率僅為1.36%,令人不安的是不良貸款率卻升到了11.7%。

  如何才能解決這一難題?城商行的出路又在何方?

  硬傷“拖累”城商行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近日表示,對于經營管理不佳,風險狀況得不到有效改善的城商行,銀監會在加強監管力度的同時,要限制其規模擴張,避免風險的進一步積累;對于高風險的城市商業銀行,銀監會將會同有關地方政府,督促其加大清收不良資產的力度,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同時,按照監管要求進行必要的重組改造。“對于實在難以救助的高風險銀行,要做好市場退出的準備。”唐雙寧說。

  自1995年第一家城市商業銀行成立至今,城市商業銀行已經歷了近10年的發展歷程,而城市商業銀行起步之初的發展戰略,現在回想起來很是耐人尋味—保支付、防擠兌、穩過渡。目前,這一戰略已經迅速轉變為“規范管理、穩健經營、加快發展”。然而,城商行的底子畢竟太薄了。大發展的動力又更多的來自于加入WTO等外部環境的驅動,因此,當城商行吹響總攻號角時,還牢牢被三條繩索捆著:資本嚴重不足、單一城市制、巨額不良資產。

  作為有經營風險的特殊金融企業,具備一定的抗風險能力是商業銀行正常開業和順利運轉的前提。而國際上衡量一家商業銀行抗風險能力的主要指標就是資本充足率。因此,出于防范風險的考慮,各國金融監管當局均要求,本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巴塞爾委員會規定的8%的最低標準。否則,將對其經營活動進行限制。

  據悉,到目前為止,全國113家城商行的總體資本充足率僅為1.36%,尚未達到8%的最低標準。而根據銀監會頒布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的新規定,城商行的資本充足率將下降2~3個百分點,即下降至4%左右的水平。

  “這還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北京大學經管學院金融學副教授劉晉鐸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城商行補充資本金的渠道不外乎留存盈利和增資擴股。目前,盡管銀監會已經允許并支持商業銀行通過上市和發行次級債券來補充資本金,但在諸多條件的約束下,上市和發行次級債券對于城市商業銀行來講尚不太現實,至少對大多數城市商業銀行來說是這樣的。

  自城商行成立之初,其經營活動就被限制在所在城市。當然,從當時的經濟金融環境和防范風險的角度考慮,單一城市制的經營模式是必要的。在成立城商行之前,大多數中心城市都擁有數十家城市信用社,而其中大多數都經營不善,面臨不良資產嚴重、管理混亂、風險失控等問題,處于破產邊緣。可以說,城商行是在一個爛攤子的基礎上建成的,其成立初期的任務在于防范和化解風險,而非規模和地域擴張。

  “但是近幾年來,單一城市制經營模式的負面效應日益顯現,并成為城商行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劉晉鐸認為。

  另外,城商行的資產質量狀況也呈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的特征。以2004的數據進行分析,最大兩家城商行的資產占比為25%,平均不良貸款率僅為5.6%;60家經營狀況基本正常的銀行資產占比為75%,平均不良貸款率為6.7%;而17家高風險類銀行資產占比為11%,平均不良貸款率為43.9%。可見,仍有相當一部分城商行的資產質量極度惡化,處于破產邊緣。

  利益之爭

  如果說“硬傷”導致了城商行系統的“造血”不通暢,那么在城商行利益格局中,與地方政府的利益之爭則讓它們感到了些許的無奈。因為,地方政府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城商行的改革必然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利益重新調整。

  “城商行的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一般也是當地城商行的最大股東,許多地方城商行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都來自政府部門,城商行的貸款決策也都與地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直關注城商行變革的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學者許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從地方政府來說,能保留一家屬于自己的銀行是極為重要的事情,因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當地的機構沒法控制,而為了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甚至是支持地方政府的政績工程,又確實需要一家城市商業銀行為地方服務。

  但城商行的改革對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形成了挑戰。《中國經濟周刊》獲悉,日前,河南某市商業銀行引入戰略投資者正陷入僵局之中。這個商業銀行為了達到資本充足率的標準,地方政府沒有財力進行新的投入,需要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當地幾家著名的企業有意入股該銀行,但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放棄對該銀行的控股權,雙方在這個問題上已經爭執了相當長的時間,至今沒有結果。

  “在戰略投資者看來,自己拿出的是真金白銀,地方政府不能再繼續干涉銀行的經營,因為過去該行的許多不良貸款都與地方政府的干涉有密切關系。”許靈認為。

  據了解,新的戰略投資者想把城商行打造成為真正的商業銀行,改善銀行的治理結構,淡化行政色彩,但這樣的方案一直沒有結果。而地方政府的想法是,既引進戰略投資者帶來資金,又繼續保持政府對銀行的控制。看來,城商行的改革剛剛破題,地方政府和其他投資者之間的利益調整,還需要時間來磨合。

  改革改什么

  現在如果按照按部就班的模式改革,指望在2006年一年的時間里,就想一下子改變城市商業銀行的悲慘命運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必須要采取超常規的經營運作和改革發展。那么改革究竟是改什么?是改規模、改數據、改行長、改工資、改不良資產率?還是改人心、改思想觀念、改機制?

  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城市商業銀行工作會議暨城市商業銀行發展論壇第六次會議上,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強調,城市商業銀行由于先天不足,目前公司治理、經營管理與資本實力總體來看仍然普遍薄弱,但作為一個整體,城市商業銀行已經走過了危機四伏的困難時期,今后將在監管機構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深化改革中實現進一步的科學發展。

  據了解,城商行的改革出發點是加強業務合作,創建統一品牌,使其在與國有商業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競爭中用“一個聲音”說話。而時下頻頻被提及的方案為:重組、聯合抑或跨區經營。

  許靈認為,所謂的“一個聲音”就是統一內控制度建設、統一科技電子化建設、統一業務標準、統一業務憑證、統一信息披露,這樣做有利于改善社會信譽度不高的劣勢,也有利于行與行之間相互代理,共同拓展業務空間,如解決匯路不通的問題,還可以開展原來因為勢單力薄無法承擔的業務,如:共同貸款、聯合承兌等批發業務。

  另外,“橫向并購,組建集團”是在城商行改革方案中較有代表性和實踐性的思路。以資金為龍頭成立“松散型”城商行企業集團。這種城商行聯合應該資源共享,資金結算合作,通過資源上的共享和業務上合作將全系統經營活動的分力整合為合力,從而有效地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不久前,銀監會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一篇題為《加強監管,促進城市商業銀行的改革與發展》的報告,報告提出:在滿足各項監管要求并按照《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評級體系(暫行)》達到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等以上水平的城市商業銀行,銀監會將會逐步允許其跨區域經營。

  業內權威人士分析,城商行的合并重組很可能是其今后上市籌資的前奏。而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外資銀行更加關注的是中國的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發展,認為將來在中國本土競爭的壓力主要來自這些銀行。其中就包含了各地的城商行。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72,5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