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研究 > 正文
 

股份制銀行治理之道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4日 15:04 楚天廣播電臺事事關心

  

股份制銀行治理之道

    中信實業銀行行長陳小憲(左二)同武漢分行行長徐學敏(左二)在基層行調研 (圖片來源 楚天廣播電臺事事關心)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北京大學一丁姓教授近日談起一番“居安思危”理論,記者頗有心得。他認為:中國2010年前面臨的國際現狀越來越復雜,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國內經濟和社會領域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換言之,自亞洲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危機決不是短期現象。”全球化將發展中國家置于風口浪尖之上。在深知市場化和快速全球化進程中,中國在全球和其他體制方面的弱點越來越明顯。

  對于中國可能發生的危機,專家們關注經濟危機、社會危機均占26.39%。在經濟危機中,專家們最關注金融危機;對于可能性最高的危機,專家認為首當其沖的是社會危機,其次是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和就業危機。

  丁教授還撰文認為:金融問題原因是中國的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長期沒有建立起來。金融體系缺乏引導資本順利向生產領域的推動能力和監管功能,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缺陷,也是中國企業經營環境的根本原因。國有銀行占有80%的總信貸資金,吸收75%的居民儲蓄,卻創造了不過30%的工業總產值。在行政干預下,銀行機構一直忙于向半死不活的國有企業“輸血”。受國有企業的不良貸款拖累,銀行系統的改革進程緩慢,無疑加大了金融風險。這種體制也為權力作為資本進入經濟過程創造了外部條件,是導致金融腐敗或國有資產流失的根本原因。盡管有人僥幸中國在1997年沒有遭受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但這并不意味著其內部沒有任何問題。

  從事金融多年、其間擔任政府官員,而今又在中信實業銀行武漢分行行長任上的徐學敏博士,對金融可謂駕輕就熟。他的關于“銀行治理之道”既是對國家金融政策法規的理解,是他睿智的折射,也是他在實踐中思考、探索、總結的發展之道、求真務實之道,確實有點道道;而且文章的字里行間記錄了我國金融改革、社會發展進程的一些大膽嘗試及親歷,可稱之為道中之作、經驗之談,不失為銀行治理的一個重要信號,值得一讀。這里不妨實錄如下:

  視點一、股權激勵與競爭激勵

  徐學敏博士認為:按照《公司法》和《商業銀行法》組建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初步建立了商業銀行的法人治理結構,并憑借其較先進管理體制,實現較快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經營管理基礎。但由于內部治理結構的缺陷,在組織管理框架,總分行關系、業務拓展、經營決策和風險管理框架等諸多方面仍難以超越傳統體制的束縛,與規范化的國際商業銀行相比差距較大。因此,自加入WTO至2007年間我國全方位開放金融服務領域,在這段并不太長的“過渡期”內,通過公開上市以擺脫體制困境,增強競爭力,不失為一條重要的途徑。

  商業銀行的資本金是衡量商業銀行穩健性的標志,也是銀行機構發展、業務擴大、科技投入、改善經營和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條件。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普遍較低,補充機制不完善,尤其是股份制商業銀行規模偏小,難以抗衡國際化競爭,有的資本金嚴重不足,不良資產沉重,已面臨“技術性破產”的境地,因此,亟待通過公開上市補充資本金和增強競爭力。探索新的資本補充機制,自主選擇公開上市、發行債券、引入戰略投資等多種形式及時補充資本金。

  上市固然有其積極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國內外眾多的上市公司因重大決策失誤或長期經營管理不善而被摘牌的事件時有發生。可見上市并非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有研究顯示,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前一階段的經營績效及競爭力水平與國有商業銀行比較相對較高,主要不是取決于股份制商業銀行具有較高的產權激勵,而更取決于其有較為嚴格的市場約束。

  在考量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徐博士還發現,其中已上市的商業銀行,其國有股權相對較小,產權問題解決已較為徹底,但是并不一定有更好的經營績效。而且在現實條件下,外部的社會監督體系仍然存在較大阻滯,

證券管理體系和社會公共治理的不完備,仍難保障上市公司穩健經營與良好績效。實踐再一次證明:競爭的激勵而不僅僅是產權激勵,她決定股份制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最為關鍵的因素。

  視點二:內部治理結構與公共治理結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股改上市主要是從總體上解決商業銀行的產權激勵問題。那么競爭激勵的引入則更有助于解決商業銀行內部激勵問題,理順總行與分支行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建立商業銀行有效的治理結構,尤為必要。

  徐學敏博士分析說:現代商業銀行治理結構與股權結構相聯系,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與高度分散型股權結構相適應的以外部監督為主的治理結構:二是與相對集中型的股權結構相適應的以內部監督為主的治理結構。

  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治理結構,并沒有嚴格按照所有權原則來構建權力組織,而是靠政府的行政性任命來構架其治理結構,通過非經濟的外部環境制度來界定銀行內部的委托—代理關系。董事會、監事會的設置及銀行主要負責人的任命都由政府負責,董事會、監事會缺乏產權約束,難以形成對代理人實行有效監督的內在動力,商業銀行內部人控制的格局難以打破。

  鑒于中國金融市場還很不完備,股份制商業銀行公開上市后,分散股權和職業經理市場的迅速建立都有較大的難度,我國商業銀行的治理結構應當以內部監管治理模式為主,同時,借鑒外部監管模式中關于股權分散和積極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做法。

  在企業的治理結構中,董事會的組成及其權力應用是最為核心的內容。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股改上市過程中,需要建立一個更加獨立的具有戰略眼光、有威望和專業能力的董事會,改變現有董事會“橡皮圖章”的狀況,致力于商業銀行戰略的制定和對經營管理層的激勵與監督,按照現代公司治理規則,科學設計內部董事與外部董事、執行董事與非執行董事的構成比例,形成能代表真正所有者利益的強有力的、獨立的董事會,并通過其領導的薪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

審計委員會和風險控制委員會等專業委員會,適度而有效地監督和處理銀行經營管理中的各項重大問題,而其中董事會最重要的職能是聘用、激勵、監督以及在必要時解聘高級管理人員。為此,迫切需要建立商業銀行經營者(主要是分支機構管理人員)的替代機制,逐步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建立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確立職業經理人的標準及論證制度,推行高薪制、重獎制、退休金制和嚴格的懲戒制度,從而有效解決商業銀行的低效代理問題,促進其經營機制的轉化及經營行為的理性化。為了強化銀行內在約束,還需要有計劃地逐步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發揮員工在銀行內部治理中的作用,激勵廣大員工尤其是高層員工努力將企業長遠利益與自身利益結合起來,實現兩者利益的兼容。

  商業銀行內部治理之道,不可能脫離社會的公共治理而獨立存在。事實上,社會公共治理的質量與效率會在很多層面和角度上影響商業銀行的內部治理。財政部門代表國有出資人、

銀監會代表存款人,其他政府部門從各自的職能出發為維護社會經濟秩序,都同時對商業銀行進行監督管理。按照現代公司治理的要求,所有者以及實施公共治理的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自我克制,不直接介入銀行微觀的經營行為和決策。政府應放棄對總分行行長人選的直接干預,而將重點工作轉向主持商業銀行強有力的董事會選舉,再由董事會獨立選聘職業經理。銀行治理結構的改善,要求改革銀行的監管制度,提高其效率;要避免監督失職而導致銀行的危機,也要防止監管不當而對銀行內部治理結構的破壞。中國商業銀行的發展呼喚一個相對獨立,具有世界一流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的銀行監管當局。

  視點三:企業文化與價值導向

  股份制商業銀行面臨著內部管理體制的脆弱與外部激烈競爭的兩難處境。一家家新建的分支機構,憑借市場準入的高門檻而獲取的資源,通過粗放的經營方式,在初步立足市場后,逐步向國有商業銀行的原有體制復歸,并迅速耗盡資源,步入短周期怪圈。通過對有問題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分析我們看到,治理結構的缺陷是其制度的根本,而缺乏以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則是其重要的環境導因。

  在我國現實的社會和市場環境下,社會道德水準的普遍下降,社會對腐敗的漠視,對損公肥私并成功逃懲罰過的經理人的容忍甚至艷羨,法不責眾成為一種預期,組織中誠實規范得不到肯定,肆意逢迎、違規越線被奉若能人如此等等,形成一種有害的文化環境,嚴重扭曲了人們的價值觀念,對管理者的行為形成強有力的誤導。因此,我們在討論股份制商業銀行治理結構改革時,不能小視文化環境的影響。

  文化是一組人類群體行為規范的穩定預期和共同信念。經濟學將文化分為三種類型,或曰三種行為規范:一是理性限定性規范,即限定個人理性的規范;二是偏好內生化規范,即改變個人的偏好;三是均衡篩選規范,因規范會影響人們的預期,從而篩選出均衡,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篩選出不同的均衡。當人們對均衡的預期變成一種信念時,它就是一種文化。可見,文化是以規范為基礎的,是限定并引導人們做出一定選擇的現實環境。因此,我們不能泛泛地將企業文化理解為團結協作、責任感、使命感、勤勉敬業、規范穩健等一般觀念。同樣,商業銀行的企業文化是以企業的治理結構、內部組織管理體系及其運作和激勵約束機制為依托的一種環境或價值導向。

  當今商業銀行的競爭不僅表現為產品和服務的競爭,而且體現于企業文化的競爭之時。金融產品和服務在技術支援和營銷手段等方面差異日漸縮小,客戶的選擇將更加注重對企業文化及其衍生的企業形象的認同,優秀的企業文化正在誕生為一種新的競爭手段。與此同時,蘊涵在企業文化中的穩健經營理念與管理機制的碰撞,更是規范銀行經營行為,避免經營風險與道德風險的有力保障。因此,對于處于快速擴張時期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尤其是其分支行,從初創時期開始就在規范的治理結構下,構筑優秀的企業文化極具戰略意義。

  (本期節目策劃:黃前明 ;文字統籌:沂流、劉應書;嘉賓主持:徐學敏博士;攝影:王鵬)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