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農行江蘇鹽城分行樣本:每億元貸款多賺64萬元
本報記者 徐以升 發自北京
以農行鹽城分行所在的江蘇省為例,1-6月,江蘇轄內金融機構本外幣業務共實現利潤127.3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52.88%。
“今年前5個月累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達到了6.65%,相當于加權基準利率上浮11.05%,每億元信貸投放平均收益較原來增加64萬元,有力地促進了經營效益的提升。”中國農業銀行江蘇鹽城分行發布的信息得以讓我們管窺一年以來我國貸款利率的上升以及對銀行收益的影響。
根據央行日前公布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二季度,金融機構人民幣1年期固定利率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7.46%,1年期浮動利率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97%,分別為基準利率的1.34和1.07倍,分別比上季提高0.48和0.14個百分點。
農行江蘇鹽城分行辦公室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自去年10月底央行上調貸款基準利率并放寬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之后,貸款利率在逐步走向市場化,貸款利率現正處于市場化的過渡期,而貸款利率的上浮正體現了這一市場化趨勢。
上述人士對記者表示,從目前的貸款分類來看,項目貸款控制很嚴,比如受到宏觀調控的房地產開發項目貸款控制非常嚴。他表示,現在的大部分貸款為企業流動性貸款,而流動資金貸款的浮動各有不同,要看具體行業和企業的綜合評定,從行業來說比如化工行業,雖然其效益可觀,但如果工廠發生問題,其機器設備將近乎完全報廢,土地的后續處理也很難,因此考慮到綜合風險,其貸款利率會有提升。
他表示:“貸款利率的市場化操作,其意義就是貸款要進行風險定價,一筆同類型同期限同數額的貸款可能貸給一個客戶是一個價格,貸給另一個客戶卻是另一個價格,因為兩個客戶的綜合情況不一樣,這包括信用情況、資產風險程度、貸款保障措施等很多方面。”
一位銀行業人士對記者分析表示,貸款利率市場化的表現,即是企業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不惜較高的價格來獲取貸款。
“二季度以來我們對宏觀經濟的分析才逐步取得共識,那就是隨著企業利潤的減少和企業虧損的增加,以及存貨、應收賬款等等的增加,企業資金形勢緊張。資金緊張對貸款需求量增大,但另一方面銀行由于資本充足率的原因發放貸款受到約束,可以說供給有限,很簡單的市場化考慮就是貸款的價格會提高,這就表現在貸款利率的上浮上。”
對比央行一季度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供的數字,佐證了這一判斷。
根據央行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情況的統計,在一季度、二季度金融機構發放的全部貸款中,實行上浮利率的貸款占比由一季度的51.2%提高到59.32%,二季度環比上升了8.12個百分點。而二季度實行下浮利率和基準利率的貸款占比分別為18.72%和21.96%,比上季分別下降3.18個和4.94個百分點。
就像農行江蘇鹽城分行貸款利率的上浮為銀行帶來更多收益一致的是,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利率的大幅度提升,也必然使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
以農行鹽城分行所在的江蘇省為例,1-6月,江蘇轄內金融機構本外幣業務共實現利潤127.3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52.88%。
而從銀行上半年經營數據來看,以農業銀行為例,雖然農行上半年全行本外幣貸款增加1369.38億元,同比少增778.44億元,貸款增幅回落達36.2%,但上半年農行全行實現經營利潤218.25億元,同比增盈58.29億元,增幅36.43%,經營利潤再創新高。
相關鏈接
2003年以來,中國在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三步:
2003年8月
允許試點地區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利率上浮不超過貸款基準利率的2倍。
2004年1月1日
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的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擴大到貸款基準利率的1.7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上限擴大到貸款基準利率的2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下限保持為貸款基準利率的0.9倍不變。同時明確了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不再根據企業所有制性質、規模大小分別制定。
2004年10月29日
不再設定金融機構(不含城鄉信用社)人民幣貸款利率上限。但仍對城鄉信用社人民幣貸款利率實行上限管理,但其貸款利率浮動上限擴大為基準利率的2.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