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貨幣市場資金過于寬松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證券市場資金相對稀缺。證券信用交易的推行,將有助于改變證券公司資金短缺的局面
□ 本報記者 鐘華
新修訂的《證券法》開啟了發展證券信用交易的大門。
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研究所人士透露,推出證券信用交易的條件已基本成熟,證券監管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實施細則,“快則三月,慢則半年”出臺。證券信用交易是一種保證金交易制度。例如,在發達國家股票市場上,投資者可利用少量的保證金,向證券經營機構借錢(融資)購買股票,或借用股票(融券)賣空。
在這位人士看來,發展證券信用交易是中國證券市場全面改革的重要內容,并會有實施細則加以詳細規定。他認為,國內推出證券信用交易可借鑒臺灣和韓國的集中授信模式;同時可分步實施——先行拓展證券公司融資渠道,推出其對客戶的保證金交易(融資);之后再推出融券交易,也就是做空的機制。
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的權威人士對《財經時報》指出,該中心一直致力于融券交易制度研究,隨著《證券法》的修改,推出融券交易時機已基本成熟。
金融市場惡性循環
央行剛剛公布的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報告顯示出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大、急需投資出口的急迫性。工行董事長姜建清曾坦言,大量富余資金給投資渠道單一的商業銀行帶來了挑戰,商業銀行日益陷入流動性困境。
由此帶來的問題是,過多的錢追逐貨幣市場有限的投資工具,致使貨幣市場收益率屢創歷史新低,進而存在與存款利率倒掛的現象,蘊藏著巨大的系統性風險。
與貨幣市場過于寬松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證券市場資金相對稀缺。中國的儲蓄近年來持續大幅增長,但急需將“儲蓄轉化為資本”的證券市場多年來一直未能如愿,這造成原本可以給企業提供直接融資的證券市場,其渠道不僅未拓寬,反而在收窄。
上述問題無疑會導致金融市場的惡性循環。證券市場越低迷,儲蓄增長越快,銀行風險越大,這使得銀行業和證券市場的系統風險雙雙大增,進而構成對中國金融體系安全的威脅。因此,解決這一惡性循環,勢必需要銀行業與證券業的密切合作。
在姜建清看來,商業銀行面臨的困境在于金融市場流動性的不平衡,解決途徑之一是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鼓勵銀行等合規資金進入股票等證券市場。
前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顯示,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在回購市場上從銀行融入資金9902億元,是去年全年的2.3倍;證券公司在拆借市場上從銀行融入資金達2998億元。但是,貨幣市場上融資都是短期的,對于證券市場而言,其效率十分低下。
解鎖之匙
怎么辦?證券市場的問題恐怕還需要系統地解決。招商證券有關人士指出,證券信用交易的推行將有助于改變證券公司資金短缺的局面。
中國在證券市場發展之初曾出現過證券信用交易,但彼時多是證券商與大客戶之間的私下交易,由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股市劇烈動蕩,私下的信用造成了證券業巨大的黑洞,從而被禁止。
但前不久,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再次提出證券市場信用交易問題。她說,要適時恢復推出證券信用交易,拓展證券公司的融資渠道。與此同時,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也提出,銀監會將會同有關部門探索拓寬銀行資金投資于證券市場的途徑。
必須承認,證券信用交易是一把“雙刃劍”。它具有相當的投機特性,具有推漲壓跌的市場效應,是抑制市場波動還是放大市場波動,全世界的證券市場實踐都未有一個明確結論。
因此,中國證券市場推行信用交易機制,引起了部分人士的擔憂。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指出,證券信用交易涉及證券市場和貨幣市場等市場之間的互動,在現行分業監管體制下,證券、銀行等部門的監管協調機制有待建立,監管手段和水平“還跟不上”。
不過,深交所綜合研究所的有關人士指出,中國證券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逐漸成熟,市場中現在就存在的透支行為、三方貸款合約以及信貸資金入市等,都表明發展證券信用交易擁有市場基礎;《證券法》的修改和券商的逐漸壯大,也為此提供了基礎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證券市場構建信用交易制度的背后,不可或缺的是,銀行在信貸資金方面的支持。
深交所這位人士強調,穩定收益的銀行應采用怎樣的合規渠道把資金送入證券市場,這一點必須認真研究。至少,銀行也好、券商也罷,必須具有嚴格的內控制度、細致的業務操作流程,及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控制信用交易風險主要體現在——控制券商從事交易的規模與比例。這包括,券商的資格認定制度、市場信用額度的管理制度和單只股票的信用額度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