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融資券加速商業銀行轉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9日 10:02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謝利 9月23日,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發布公告稱,由中國工商銀行作為主承銷商的公司2005年第一期10億元短期融資券將于28日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這意味著,從5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以來,短短4個月時間內,獲準發行短期融資券的企業已增至21家,總發行量達512億元。按照這一速度測算,今年全年短期融資券的發行將突破
毫無疑問,以目前2.92%的1年期發行利率較之同期5.58%的銀行貸款利率相比,短期融資券顯然大大節約了企業財務成本,受到熱情追捧不足為奇;而其在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改進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方面,對我國金融市場建設和金融整體穩定的重要意義更無需贅言。然而,從商業銀行角度看,這1000億元短期融資券更像是一把“雙刃劍”,在為銀行增加中間業務收入的同時,也因為貸款替代效應和優質客戶流失而令其產生強烈的危機感。事實上,眼下不少銀行已經開始感受到“冰火兩重天”的滋味。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對于短期融資券給銀行信貸業務帶來的壓力這一話題,銀行信貸部門多以“工作太忙”等理由予以回避;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承擔承銷業務的資金或同業部門,卻對此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同業部老總興奮地告訴記者:“我們正在與6家企業洽談融資券承銷業務,雖然目前競爭激烈,但大家還是非常看好這一業務,畢竟它能給銀行帶來可觀的手續費收入和投資收益。” 據了解,目前短期融資券承銷費用為3%-5%,加之貨幣市場資金面充裕導致一二級市場形成一定價差,使承銷行所獲不菲,無怪乎商業銀行爭先恐后進入該市場。不過,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發債企業不斷增多,市場供需失衡狀況將逐步緩解,銀行投資收益必然縮小;另一方面,短期融資券發行主體的擴大,也將帶來信用風險的擴大,雖然銀行可能由此獲得更高的收益率,但持有和交易短期融資券的風險也將隨之加大。 實際上,銀行從承銷費用和投資收益中所得到的“小利”,遠不及短期融資券替代傳統貸款業務給銀行造成的凈利差損失。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金融業分析員伍永剛曾做過這樣的測算:如果銀行某優質客戶將原來在該行一定規模的貸款改向銀行間短期融資券融資,按0.3%承銷費和2.9%發行利率進行投資計算,銀行收益約3.2%左右;而與此同時,銀行發放該筆貸款利率5.58%,扣除1.2%的邊際不良率和0.3%的風險貼水以及假定0.5%的組織實施成本,則銀行實際所得收益率為3.58%。兩相比較,短期融資券替代貸款使銀行縮減了0.38%的凈利差收益,這還是在銀行取得該客戶承銷資格的前提下,否則凈利差損失將更大。一些信用級別高的優質客戶除了越來越熱衷發行短期融資券解決短期資金問題外,還可能用融來的資金償還銀行流動性貸款,尤其是那些非承銷其短期融資券銀行的貸款。在這種情況下,貸款銀行若不能主動幫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最后的結果很可能是“人財兩空”。 或許正是這一尷尬處境,使商業銀行在主動與被動的選擇中加快了結構轉型的步伐。伍永剛分析認為,短期融資券推動銀行結構轉型可以從三方面看:首先是改變業務結構。銀行的部分貸款業務將轉向中間業務,如從事短期融資券的承銷,可獲得相應手續費收入;同時投資理財產品和業務也將快速增加;另一方面,短期融資券的發行也有助于貨幣市場收益率的穩定和提高,銀行在貨幣市場上的投資收益將趨于增加。從客戶資源角度看,中小銀行可借助短期融資券方式介入原大銀行的高端客戶;大型商業銀行也可相互參加承銷團和投資短期融資券,互為分享高端客戶,實現利益均沾,風險分散。其次是優化資產結構。短期融資券的普遍發行有助于銀行主動適應短期貸款票據化趨勢,通過投資短期融資券促進銀行信貸資產向非信貸資產的調整。第三,伴隨銀行業務結構和資產結構的轉型,收入結構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利息收入占比過高的形勢將逐步改觀,代之以投資收益和中間收入的大幅提高。 盡管銀行結構轉型是一個相當艱難而緩慢的過程,但它確確實實已經發生了。一個較為直觀的信號是,許多銀行在繼續爭奪大型優質客戶的同時,開始將目光更多地轉向中小企業,因為后者巨大的資金需求和較高的風險溢價將成為銀行新的利潤來源。據記者了解,近來幾家股份制銀行紛紛制定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計劃,有些已經開始實施推廣,這不僅有助于化解社會長期普遍存在的中小企業融資難矛盾,對提高銀行資產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也將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除此之外,銀行也開始意識到,要想吸引和留住優質客戶,并與之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必須盡快轉換自身的角色定位,從單純的資金融出者轉變為全方位金融服務提供者,為企業度身定做個性化、差異化金融產品和服務。 應該說,這是一種更為深刻的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