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 > 正文
 

外資繞行競爭回避 工行太保華夏集體選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4日 00:42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韓瑞蕓

  北京報道

  外資金融機構的“胃口”越來越大了。近日,中國金融機構成為他們入股的新目標。

  8月22日,新加坡國有投資機構淡馬錫內部人士證實,該公司正與太平洋保險集團進行有關參股的談判。此前,曾有消息指,太保集團旗下的太平洋人壽與美國最大的私募基金凱雷集團的入股談判已經進行了兩年多。而太平洋人壽有可能出讓不到25%的股權,總額約為4億美元。

  與此同時,海外媒體不斷發出工行“選秀”的傳聞。有消息稱,工商銀行已經將戰略投資者初步鎖定高盛集團和德國安聯保險集團,兩家外資機構有可能斥資約35億美元買入工行10%的股份。不過,工商銀行新聞處有關人士對此不予評論。

  也有工行內部人士稱,上述消息的準確性值得懷疑。據記者了解,目前起碼有兩件事是可以肯定的。第一,工行與戰略投資者的最終協議有望于年內達成,如果進展順利,時間有可能提前至工行成立股份公司前后,即9月底或10月初。

  第二,工行高管曾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給出戰略投資者的篩選標準:首先,戰略投資者必須“門當戶對”,即“國際上一流的金融集團”;其次,要符合工行的長期戰略,與工行能夠形成優勢互補。此外,戰略投資者還必須在國內與工行不存在利益、業務沖突,要有利于提升工行的治理水平。

  但就在前不久,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相繼吸引了外國同業競爭對手入股。其中,美國銀行宣布以30億美元收購建設銀行9%的股權;蘇格蘭皇家銀行將出資總計31億美元,購入中國銀行10%的股權。

  此前,據記者了解,

銀監會曾對中、建兩行引入戰略投資者有過四個指導性標準,即長期持股、優化治理、業務合作以及競爭回避。其中,對于競爭回避這項建議,銀監會有人士認為,業務合作難免會涉及部分商業機密,因此戰略投資者在相關領域與銀行應不存在直接競爭。

  不過,這些建議并不是強制性的。無論銀行通過何種方式,監管部門只希望國有銀行能提高治理水平,向“國際一流”銀行的標準靠攏。然而目前,由于外資金融機構參股國有銀行才剛起步,是否能夠如外界所愿幫助國有銀行進一大步,這還不得而知。而投資銀行的研究則表明,外資機構參股國有銀行起碼是有利可圖的。

  德意志銀行最近發表有關四大銀行的報告指出,今年6月,美國銀行購入建行9%股權,股價與賬面值比率僅為1.3倍;交行H股招股時的估值約為1.66倍。

  事實上,這份報告的制作者——德意志銀行也從未放棄入股中資銀行的希望。在與中國銀行接洽失敗后,有外電透露,德意志銀行將于下月底前與華夏銀行達成協議,以1.1億美元總價購買華夏約5%的股權。而收購價很可能超過華夏銀行目前的A股價格。

  確切地說,由于入股資金規模較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從來都對外資機構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年初,荷蘭ING集團以人民幣17.8億元認購北京銀行19.9%的股份;7月,德國投資與開發公司與

南充商業銀行簽署入股協議;正在籌建過程中的
渤海銀行
也已鎖定渣打銀行為第二大股東,持股19.9%。

  根據畢馬威近日發布的統計報告,未來一年里,金融業將成為中國并購市場關注的熱點和重點。畢馬威預測,中國將從2005年下半年起進入金融并購的活躍時期,并在2007年時出現一次高潮。

  截至2004年底,中資銀行業金融機構利用外資總額達到31.86億美元。截至2005年3月,已有10家中資銀行先后得到花旗、匯豐等多家外資金融機構的戰略入股。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