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全欣/文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家電業在世界跨國公司的全面“狂轟濫炸”面前,已經從被動挨打、沉默,進而轉向自我調整、奮起反攻,開始向國際市場“沖刺”。
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步走進人民生活的中國家電業,從90年代開始遭遇洋品牌的沖擊,幾乎是一片空白的中國家電市場,仿佛是一夜間,漂泊到市場飽和的港灣。
眾所周知,目前,彩電、冰箱、空調、洗衣機、微波爐等主要家電產品的生產能力目前都已經超過了市場需求,統計數字顯示,中國僅彩電過剩就達2000萬臺。
帶著曾經以280億元人民幣的投入,帶來4500億元回報的輝煌,中國家電業今天卻無可奈何地陷入供求失衡、核心技術不足的尷尬境地。
于是,在和洋品牌競爭的沉浮中,在不得以而為之的價格大戰中,一批頗具眼光、實力雄厚的中國家電企業,另辟蹊徑,重新調整戰略,紛紛把企業未來的發展定位在全球化戰略上。
為了成功進入國際市場,有中國“彩電大王”之稱的長虹[微博]集團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巨資,建立自己的重點實驗室,在美國硅谷、日本大阪、荷蘭阿姆斯特丹都有長虹的技術專家和國外同行在實驗室埋頭研究,他們因此而在彩電領域演繹了每三天申請一個專利、每五天開發出一個新品的故事。
有這樣的基礎,長虹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顯得輕而易舉。1999年長虹產品銷往海外的數量比上年猛增9倍,2000年出口額超過2000多萬美元。目前長虹產品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擁有8000多個營銷網、1200多個售后服務網。
中國著名的康佳集團推行國際化戰略后,產品獲得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質量認證標準,并成功開拓了東南亞、澳大利亞、印度、美國、中東等五大市場。
廣東格蘭仕目前擁有全球最大的微波爐生產基地,年生產能力占有全球市場的35%左右,產品暢銷80多個國家。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全球范圍內的產業重組和分工正在進行,家電的整機加工日益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和集中,這為中國家電制造商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在全球范圍內根據自己的發展步驟和效率最大化原則,選擇最優資源組合,才能獲得成功。
長虹高層表示,長虹與索尼、松下這些世界一流品牌相比,要實現品牌的全球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目前世界十大重要經濟區域性市場,長虹最終要全部進入。今后幾年,長虹每年出口將保持在100%以上的速度,到2005年,海外市場銷售額將占到全公司的20%以上,海外企業布點達到10家。可以想象,面對國際品牌強大的技術、設備力量和生產規模,中國家電業在向國際市場的“沖刺”中,希望和挑戰相伴相隨。只有迎難而上,才能讓中國家電業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美好夢想,在不久的將來真正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