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電器到國美,這句話在北京幾乎是家喻戶曉,而在南京,這句話就變成了買電器去蘇寧。本來,國美和蘇寧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在一南一北兩個城市做著自己的生意。但是,家大業大了,就難免不把頭抬起來看看別人的飯碗里裝的是什么菜。它們先是在自己的地盤里轟轟烈烈地搞起了降價戰,風頭甚至壓倒了電器生產商,讓人們為商業資本的力量所震驚;之后,他們又把商業的觸角伸向了其它城市,開始在同一塊地盤較量起了拳腳,而且矛頭直指對方。在北京,蘇寧在國美電器[微博]的家門口開了一家電器商場,在江蘇南通,國美也跑到蘇寧電器[微博]的邊上設了一家連鎖店。這兩大商業巨頭就這樣開始了資本的對話。一起來看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記者戴玉嶺的報道。
在北京南三環的劉家窯,相隔兩站地的距離內矗立著兩家電器商場。路南是蘇寧電器,路北是國美電器。雖然我們去的時候是生意比較平淡的禮拜三,可是我們一樣感到了濃濃的商戰氛圍。國美電器正在更換店內的宣傳牌,打出電器讓利銷售的承諾。
國美電器南三環商場總經理盧波說:“國美的應變措施也很及時的。我們會根據競爭對手的價格變化和差異,我們要隨時調整我們的競爭價格。哪怕說是在凈利潤很薄的情況下,我們要取得價格方面的優勢。”
而蘇寧電器則掛出了空調節的條幅,大幅度下調各種型號空調的價格。
蘇寧電器北京分公司總經理任彬說:“我們制定價格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工廠給我的定價,第二方面是市場所能接受的價格,并不取決于哪一個經銷商它的價格。”
似乎這樣還不夠,于是雙方又在北京的各種報紙上比拼起了廣告大戰。國美電器提出:如發現更低價的空調,即可獲得禮品一份;而蘇寧則承諾如果有比蘇寧更低的價格,蘇寧將用現金補償。蘇寧本來是做空調的,然而為了吸引顧客,國美有的電器他們也樣樣俱全。
國美電器集團副總經理何炬說:“在目前我們所做的一些市場上,跟蘇寧的競爭是很少的。”
蘇寧電器集團副總經理孫衛民說:“作為我們這兩家企業來講,注定是做競爭對手的。”
而一向不做手機生意的國美近日也開始要賣手機了,而且國美總部更有“手機半年內不要利潤”的說法。
國美電器集團1987年誕生于北京市珠市口大街,當時是一個面積不足100平方米的家電小賣店。創建之初,他們就提出薄利多銷的經營思路,以降價的方式取得市場認可。蘇寧電器集團1990年誕生于南京寧海路,當時專營空調,銷售方式以批發為主。1999年,公司進軍綜合電器經營,業務逐步與國美重合。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蘇寧和國美成為南京和北京地區影響最大的家電銷售公司。目前兩家的連鎖店都在60家左右,年銷售家電的能力都在200萬臺以上。日益強大的銷售能力使他們開始對生產廠家的價格政策說不。2000年夏天,國內的彩電峰會壘起限價同盟,要求商家按照他們的價格政策執行。然而國美依然堅持低價銷售原則,在京城挑起彩電價格戰,彩電銷售一時火爆。彩電行業的自律價立即轟然倒塌。商家第一次發出這樣的聲音,使廠家大為惱火,當時長虹[微博]以拒絕供貨相威脅。然而誰也無法拒絕火爆的銷售市場,最后廠家還是得向國美低頭。
何炬說:“關鍵在于你的規模,你的銷售能力。那么銷售能力和規模決定了你跟廠家的關系,沒有一個企業,沒有一個商業企業是賠錢去降價的。”
2001年空調業的銷售大王蘇寧電器也開始發威了。今年年初的空調市場幾乎是一潭死水,雖然春蘭等廠家也曾猛踩降價油門想啟動市場,結果卻不見成效。4月14日,蘇寧在他們的南京本部和江蘇全省大幅度降低空調價格。
蘇寧電器商場職工說:“剛剛開門的時候就有五六百人吧,而我們本來是9點鐘開門的,8點半門被擠破了,我們不得不開門。”
孫衛民說:“4月份的時候,蘇寧宣布全面降價,實際上從主要的目的來講,是為了要啟動這個市場。”
蘇寧挑起的空調價格大戰,迅速蔓延全國,一些商場甚至賣到了斷貨的地步。迅猛的銷售勢頭使廠家不得不承認商家的巨大威力。
不是冤家不聚頭,但是,在采訪中,無論是蘇寧還是國美都坦言,像他們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再在低層次的價格戰上糾纏已經沒有意思了。對于他們來講,在全國各地擴展規模,以商業資本運作爭奪上游企業,同時加強和廠家的互動才是他們目前的主要工作。兩家都承認,今后雙方的碰撞和競爭將集中在這些方面。
到達蘇寧的時候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他們的總經理張近東正在深圳,因為那一天蘇寧在深圳的連鎖店正式開業。副總經理孫為民[微博]給我們介紹了蘇寧的發展計劃。
孫衛民說:“這個就是我們現在在全國連鎖發展的一種布局規劃。從這個圖上,我們可以看出來實際上,我們圈定的這塊地方,應該是在全國一半地方的城市里。插紅旗的地方是我們現在已經進去的地區,像插綠旗的這個地方,實際上是我們正在規劃中間,要在這些地區建立我們全資和控股的管理店。”
同樣我們在國美也沒有見到他們的總經理張志銘,那時候他正在山東考察國美在濟南和青島分公司的開設進展情況。巧合的是,國美的副總經理何炬也是在地圖前介紹了國美的擴張思路。
何炬說:“我們形成了以京津為基地,上海為一個基地,還有成渝為一個基地,這樣一個大三角框架之后,我們開始連點成網發展西安、鄭州,把這些中間的這些城市,這些有消費能力的消費一級市場,把它覆蓋起來。”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國美還是蘇寧,都在進行著跑馬圈地式的擴張。從雙方圈定的區域來看,兩家有80%的地區都是重合的。而且在雙方重合的區域中,大城市又是他們爭奪的重點。目前雙方已經展開了對西安市場的爭奪。4月中旬,蘇寧在西安的一家3000平方米商場剛剛開業,一個禮拜以后,國美就有兩家2000多平米的大賣場在西安同時開業;國美剛宣布要進入南京,蘇寧在北京開10家超大型連鎖店的計劃就出臺了;蘇寧在深圳的連鎖店剛剛開業,國美的手也指向了那里。
何炬說:“作為國美來說,我們發展一個地方并不是說投下一家店,然后再去跳躍性的去發展別的地方,我們是有我們的戰略布局的。我們進入天津以后通過一年多的時間,把它建設成7家。進入上海以后也是通過一年的時間,把它建設成9家,形成了比較強大的連鎖網絡。形成強大連鎖網絡以后,我向周邊發展我的加盟店。”
孫衛民說:“在這1500里頭約占10%左右的,是我們自身投資的網絡有150家左右。它所涉及的地區應該是在省會級城市和部分的發達的地級城市,絕大部分的地級城市和所有的縣級城市,作為蘇寧來講,我們會以特許的方式來進行滲透。”
無論是國美還是蘇寧,他們敢于雄心勃勃地迅速擴張,都是源于他們雄厚的商業資本。2000年國美的銷售額是30億元,而蘇寧則達到40億元。目前雙方的資本競爭已經發展到對上游制造廠家的爭奪。去年10月到12月,國美先后發動3次標的額從1000萬元到1億元的定制產品招標,包括海爾在內的10多家家電大廠參加競標,產品的設計、款式、功能乃至包裝都要按國美的要求去做。最近科龍集團又從國美拿到一份1萬套空調的定制合同。記者問:“它對你來講有哪些優勢?”何炬答:“對我來說它成本低、價格低,另一方面呢,適銷對路。因為是我確定的款式、規模、型號,還有功能,還有相應的價格。實效性很強。”
而蘇寧除了走定制的路子以外,又以現金控股注資的方式直接介入生產領域,1999年參股熊貓電子,去年又將年產50萬臺的飛歌空調攬入麾下。
孫衛民說:“那么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我們能夠通過借助制造平臺部分的擁有這個品牌,最終能夠讓我們更加放開手腳地發揮我們的銷售強勢,對我們這個企業發展來講實際上就是有了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有人說,目前國美和蘇寧的競爭就像兩個狹路相逢的武林高手,雖然都揮起了手中的長劍,但是都還沒有砍向對方。國美和蘇寧的好戲還在后頭。不過,有競爭才會有發展,國美也好,蘇寧也好,它們都是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拼殺出來的,自然也明白這一點。他們都表示,面前站著一個強有力的對手,就更不容你犯錯誤,更需要腳踏實地,步步為營,更何況,還有實力遠遠比它們強大的國外商業資本在虎視耽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