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王暴斃撤出中國 土狼華潤雪花低價接盤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8日 13:16 中國經濟周刊 | ||||||||||||
澳大利亞獅王啤酒突然撤出中國,華潤雪花出手接盤。中國啤酒市場的并購從來都是驚心動魄,這一次也不例外。 ★《中國經濟周刊》實習記者 唐韻/北京報道 9月15日,華潤雪花啤酒(中國)公司(后簡稱華潤雪花啤酒)突然宣布,以1.54萬美元的
“對華創和SABMiller(華創與SABMiller為華潤雪花的股東)這樣的公司來說并不是大數。”9月25日,華潤雪花啤酒市場總監侯孝海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對此,華潤集團總經理、華潤創業(行情 論壇)主席寧高寧評價這次收購說。“這不單為我們還沒有營運的江蘇省建立一個強大的品牌組合,亦為我們拓展長江流域的業務創造一個增長的平臺。” 獅王暴斃 獅王倒地太過于突然。而“土狼”華潤雪花的出手速度更讓人驚訝。 “前幾天還在忙著收購,怎么忽然之間就成收購對象了呢?”獅王員工的郁悶,反映了國內啤酒資本市場的慘烈程度。 國外媒體對該事件的反應奇快。世界飲料專業傳媒《飲料世界》(Beverage World)在9月15日即對該收購事件做出報道。而獅王員工也是在同一天才得知消息。 有媒體報道說,獅王撤出中國市場,是因為連年虧損以及不堪成本壓力和競爭的加劇。獅王品牌包括主流的太湖水、林克曼、萊克,在無錫、蘇州、常州及南京等城市估計約有20%的市場份額,分銷至長江流域一帶。截至2004年3月底,獅王國內業務經營虧損共約700萬澳元。 然而此前當地媒體《城市商報》報道,在2003年12月份,獅王啤酒公司收購常州華夏釀酒公司70%股份,組建常州獅王華夏釀酒公司。2003年獅王銷量增長了63%。2004年1月底,獅王在進入中國7年后首次實現收支平衡。 是《城市商報》報道有誤嗎?獅王敗退中國,到底是不是因為虧損? 《中國經濟周刊》曾致電獅王(Lion Nathan)澳大利亞總部,可惜一直沒有回應。 但澳大利亞獅王集團CFO Jamie Tomlinson曾于9月16日對美國飲業媒體《飲料世界》說,“公司出售獅王的決策,代表了獅王對在華競爭地位的戰略評估。” 獅王集團CEO Gordon Cairns也表示,“這次出售,是股東所能獲得的最佳結果,是獅王中國資產、品牌和區域市場價值的最好反映,體現了獅王的戰略價值。” 應該說,一方面,連年巨額虧損使澳洲獅王公司幾乎喪失了信心,另一方面,華潤雪花啤酒出價1.5億美元令獅王心動,才使得獅王在現金收支首次取得平衡的情況下,決定賣一個好價錢。 那么,華潤雪花啤酒為什么愿意出1.5億美元巨額進行收購?收購主導方是華潤雪花啤酒,還是其華潤雪花啤酒股東SABMiller呢? 誰主導了收購 華潤雪花啤酒剛開始公布的收購價格是“7千余萬美元加部分債務”,此前各家媒體報道的也是這個數字。 但據《中國經濟周刊》調查,華潤雪花啤酒所謂的“部分債務”合同價格高達8千萬美元,因此,為本次收購,華潤雪花啤酒總共花去超過1.5億美元(約12億人民幣)。該數字已經得到了華潤雪花啤酒的證實。 1.5億美元的收購案,包括收購獅王旗下的三個品牌:太湖水、世好、萊克。 目前,外界紛紛對獅王三大品牌的命運表示擔憂。 《中國經濟周刊》致電蘇州工業園區紅楓路1號獅王啤酒飲料(蘇州)有限公司,公司接電話的行政人員表示“公司目前無人能夠回答此類問題。” 華潤雪花啤酒給予《中國經濟周刊》的回應是,“收購獅王后,太湖水、世好、萊克等品牌會繼續保留,并會得到有力的支持和發展,其原有渠道也會繼續銷售上述品牌。至于貝克(獅王2003年引進的品牌),并不是獅王品牌,不在收購之列。” 但很清楚的是,華潤雪花啤酒12億人民幣收購的目的,是通過整合獅王渠道,力推其主打性全國品牌“雪花啤酒”。 “該項收購將延伸雪花啤酒的市場勢力至江蘇省及上海市場,該地區擁有160萬噸銷量,比全國平均水平高。”SABMiller非洲及亞洲市場董事總經理Andre Parker對彭博(BloomBerg)新聞社說。 那么,華創與SABMiller,誰主導了這次收購? 2004年8月19日,中國第四大啤酒制造商哈爾濱啤酒公司正式退市。世界第一大啤酒商安海斯-布希國際公司(后簡稱AB)全面控股哈啤,第二大啤酒商SABMiller攜賣股權所得1億美元全身而退。“真正的贏家是外資,SABMiller沒有輸,AB集團更是大贏家。”業內專家評論,“獅王啤酒的敗退,很大程度上就是死于幾大啤酒巨頭的整合之手。” 而在國外媒體看來,華潤雪花啤酒收購獅王,似乎是世界第二大啤酒商與澳洲第二大啤酒商之間的對話。 “華潤雪花啤酒是香港華創與SABMiller合資成立的一家專業公司,兩大股東各持51%和49%的股份。” 但在華潤內部,華創和SABMiller的力量是均衡的,這種均衡,體現在華潤雪花啤酒的管理人員構成之中。“華創與SABMiller并沒有向華潤雪花啤酒派遣一個管理人員,主要是通過董事會進行管理。華潤雪花啤酒管理層人員是按‘三個三分之一’構成:原啤酒企業高層、提拔人員、外聘人員各占三分之一。” 華潤雪花啤酒收購獅王中國公司的行動,是華潤雪花啤酒管理層、華創、SABMiller三方面人員共同成立小組進行談判,并得到董事會批準。 “SABMiller是參與的一方,不能說SABMiller是主角,收購決定權在董事會。” 華潤雪花啤酒公關部王辰佳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華潤雪花啤酒亦表示收購中不存在資金問題。“一是華潤雪花啤酒本身有強大的現金流,二是華潤雪花啤酒有較好的銀行信用,三是雙方股東的投資(華創和SABMiller都是上市公司,有較強的融資能力,其中,華創是香港上市公司,SABMiller在倫敦和約翰內斯堡兩地上市)。” 侯孝海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華潤雪花啤酒目前在國內收購總投資額也就是60億元人民幣左右,對華創和SABMiller這樣的公司來說并不是大數。” 那么,華潤雪花啤酒接連在啤酒資本市場上大手筆運作,其背后的戰略目的是什么呢? 從“取牌”到“做牌” SABMiller非洲及亞洲市場董事總經理Andre Parker對本次收購了如指掌,他說:“該項投資是華潤十年戰略布局中國的延續。我們對華潤在中短期內盈利非常有信心。” 這樣的信心,與上世紀90年代末期涌入中國的外資啤酒商以悲劇收場形成鮮明對比。“在第一輪來華投資的高潮期,許多外資廠商在損失慘重后撤回本土。如今是卷土重來。” Andre Parker說。 此次,外資啤酒經歷了第一次進入中國的潰敗教訓后,改變了投資策略,由品牌輸出變為資本輸出。但不僅僅如此,從華潤雪花啤酒收購獅王來看,啤酒巨頭正在全國構筑自己的勢力范圍。 “這些年的整合的確給中國啤酒市場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去年中國前10大啤酒商的市場占有率總和達到52%,而1998年僅為22%。與此同時,像SABMiller和AB這類早已對中國市場垂涎欲滴的外國公司開始在中國擁有越來越多的啤酒廠和越來越多的分銷經驗,這也有助于他們建立全國性的品牌。” 如果我們把中國啤酒市場正在進行的產業整合看作是一張牌桌,那么全國性啤酒業巨頭就是這個牌桌上的牌手,區域性啤酒品牌就是牌桌上的牌了。 華潤集團總經理、華潤創業主席寧高寧所說:“收購獅王是今年進行的第三次收購行動,亦是為進一步鞏固我們在國內啤酒市場的地位,完成雪花品牌在全國布局的重要一步。” 看來,這局牌還沒有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