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上海獨立設區 洋快遞空中斗法搶灘中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1日 12:56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肖可 北京報道 9月6日,美國交通部公布草案,包括聯合包裹、聯邦快遞、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和波拉航空貨運公司的四家公司共獲得新增貨運航班39個,這些授權有望在月內獲得批準。 中美航權談判令航班數目大幅增加,為洋快遞在內地設立分撥中心掃除一大障礙。聯
據陳嘉良證實,聯邦快遞將在中國上海設立獨立分區,今年10月投入運營。中國是聯邦快遞在全球惟一設立分區的國家。 2005年12月18日,國內快運市場將對外資獨資企業正式開放,而此時洋快遞們已經在摩拳擦掌、蓄勢待發。 航線網絡之爭 在美國交通部公布的這個草案當中,聯合包裹、聯邦快遞分別獲得了12個航班,這些航班將在今明兩年分兩次開通。兩大快遞巨頭飛往中國的航班數量將增加兩倍,公司的中美間貨運總量也將隨之擴大兩倍。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副會長李力謀表示,中美新航權協議解決了跨國公司在中國國內快遞業務的延伸問題,縮短了快遞的時間。這對國際快遞巨頭開展中國業務是非常有利的。 下手最快的是聯合包裹(UPS),它目前有6個從美國飛中國的航班,草案獲批準之后,公司將在美國到上海的航線上每周加飛6個航班,并在明年增加6個美國到廣州的航班。這些新的航班將使聯合包裹首次有可能在上海和日本之間提供直達航班服務。其亞太地區總裁肯.托羅坦公開表示,UPS將成為首家在中國建立轉運中心的美國航空公司,并將在上海建立航空轉運中心,承擔中美間所有貨物的轉運,還將中轉美國至日本、韓國的貨物,甚至成為中國和歐洲的轉運中心。 聯邦快遞目前每周有11個航班飛往上海、北京和深圳,如果新航班最終得到確認,聯邦快遞每周飛往中國的航班將增加至23個,是目前航班數的兩倍多。 航線對于快遞公司猶如生存基本工具。加快網點建設將成為快遞公司的最大任務。 敦豪位于香港國際機場的全新亞洲轉運中心正式揭幕。該中心每天最多可處理440噸空運快遞貨件,其旗下的丹沙公司——環球海空貨運及物流公司已開始擴展在珠江三角洲的業務。與此同時,亞太轉運中心的計劃正在洽談之中。 洋快遞們和EMS的博弈 2005年12月18日是外商獨資快遞業務放開的大限。而敦豪速遞、聯合包裹(UPS)、聯邦快遞和TNT都已在不同程度地開展國內的快遞業務。前三者通過代理和合資公司進行,而后者是完全通過代理在做。 最新公告顯示,聯邦快遞的中國業務量今年二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純收入同比增長了47%;而聯合包裹今年二季度甚至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0%。盡管如此,洋快遞們仍然沒有停止與中國各方面的游說。 早在2003年9月2日,聯邦快遞與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書,考慮把新白云機場變成其新的亞洲分撥中心。消息透露聯邦快遞已與原亞太中心蘇比克灣亞太轉運中心續約3年至2010年,并與菲律賓Diosdado Macapagal國際機場(前克拉克空軍基地)簽訂協議,預留發展用地,為日后拓展亞太區業務提供另一選擇。 事實上,談判的關鍵落在成本問題上。陳嘉良認為:“一是中國的起降費很高,因為我們的架次比較多,因此對于成本就有很大的壓力;另外就是國內的燃油費很高,這將造成我們操作成本提高! 對此,聯邦快遞認為解決方式是,“我們有合適的渠道與中國政府進行溝通,以促成合理的方案! 與此同時,以DHL、聯邦快遞、TNT和UPS為代表的外資快遞公司正在通過亞太快遞商大會向商務部等中國有關部門進行游說。他們針對的目標是即將出爐的新《郵政法》。 2003年11月17日,由國務院法制辦牽頭、國家郵政總局起草的《郵政法》修改稿第五稿出爐,此舉引發了外資快遞巨頭的強烈反對。因為,“第五稿”中規定:500克以下的信件的寄遞業務由郵政企業專營,500克內外都要郵政部門授權。而據粗略統計,重量在500克以下的公函在多數國際快遞公司的業務中都占到60%以上的比重,是國際快遞公司最賺錢的生意。 目前EMS手中的王牌就是《郵政法》。在世界各國普遍都將郵政專營的范圍日益縮小的時候,中國郵政專營的范圍依然很大。聯邦快遞等國際快遞巨頭的步伐加快,接受最直接的壓力將是國內快遞企業,尤其是原本在國內快遞市場占據老大地位的中國郵政特快專遞(EMS)。 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中美新航權協議的深化,未來洋快遞們有可能只靠自己的力量就能開展中國國內的業務。畢竟FedEx和UPS等公司都是市值上百億美元的超大規模快遞公司,擁有幾百架自己的飛機,空運航線遍布全球,每天處理貨件數百萬件,這是EMS所不能比擬的。 近日有消息稱,國家郵政總局正醞釀在年底前將各地EMS業務徹底獨立出來,并以此為基礎組建全國性EMS總公司,從而使EMS總公司、各地EMS公司都成為獨立法人,自負盈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