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漲的意外贏家:中石化半年純利150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1日 07:5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特約記者 羅綺萍 香港報道 國際油海今年風高浪急,能一笑而過的人寥寥可數,陳同海幸運地成為一個。 半年過去,來自中國的一條大船——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600011.SH,0386.HK船長陳同海報告:“我們成功了,(進口原油)采購價只升了10.7%! 業績勁增 身兼中石化集團總經理、中石化股份董事長的陳同海,8月30日在香港舉行中期業績記者會稱,據中國會計準則,中石化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為150.39億元人民幣,增長54%,據國際會計準則,中石化的純利為161.51億元人民幣,增長51%。 中石化是上下游一體化的大型國企,本身有勘探及開采石油天然氣,但由于該公司是全國最大的煉油企業,今年上半年的原油加工量已達6498萬噸,增長18.79%,國內的原油不足以供應,故大部分要由國外進口,預計今年全年的進口量約為9300萬噸。 陳同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今年上半年中石化的采購價平均為34.47美元一桶,同比增幅只為10.7%,主要原因包括在國際石油期貨市場成功規避風險,及增加使用高含硫原油,后者價錢較低,中石化現時具備技術處理高含硫原油,故上半年加工的6498萬噸中,有1339萬噸是高含硫原油,同比增長25.85%,比例大于加工量的增幅。 陳同海對本報記者承認,中石化透過相關公司,活躍于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買賣布倫特原油期貨及現貨,并曾沽出期油合約獲利,令整體采購成本進一步降低。在旁的中石化董事、高級副總裁兼財務總監張家仁,馬上緊張地補充:“我們參與國際石油期貨買賣,是為了對沖及規避風險,沽出合約贏利并非我們的目的! 張家仁的緊張當然有其道理,因為他正是中石化負責石油期貨的總指揮。據熟悉中石化運作的人士透露,中石化股份,是透過集團公司持有70%股權的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石化,UNIPEC,參與國際期油的賭局。聯合石化余下的30%股權,由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持有。 聯合石化早于1993年已獲國務院批準成立,但至1998年才組建,由中石化控股及負責經營管理,該公司的期貨部,即負責國際石油期貨買賣,總部設在北京,并在倫敦、香港、馬來西亞及新加坡設有分支機構。 知情者透露,聯合石化主要參與倫敦布倫特期油的買賣,參與的金額及合約的額度、投資方向均由北京總部設定,再由倫敦的分部操盤。近期國際期油大幅波動,聯合石化曾經在期油價高位時沽出手上合約套利,在低價時再買入,贏利用作抵扣采購原油成本,令整體采購成本得以下降。 陳同;卮鸨緢筇釂枙r,不肯透露中石化參與國際石油期貨買賣的額度:“我們今年要進口約9300萬噸油,參與期油買賣,規避風險是必須的,我們的參與,每一筆交易不一樣,每天進進出出,我說不出數字來! 張家仁則補充說:“今年上半年,我們外購原油遠期合約外購原油34.47美元,只較去年增長10%,說明了應對這種忽高忽低的期油走勢,我們采取了很有效的措施。” 一名歐資大行的證券分析員說,現時看來中石化參與國際期油買賣,采購成本得以降低,但從中石化的賬目中,完全無法看到這方面的交易量及賺蝕記錄,也沒有顯示截至6月底的持倉情況,透明度需要改善。另外國際期油市場風高浪急,中石化這次贏了雖然能降低成本,但如果輸了則會對業績造成重大打擊。 中石化積極參與國際原油期貨的交易,但對于8月25日啟動的上海商品交易所燃料油市場,則興趣不大。陳同海說:“國內成品油價未放開,國內的燃料油期貨我們不感興趣,另外交割問題目前也未處理好。”由于中石化對原油及燃料油的交易量都會很大,往往會在期貨合約到期時交割現貨,故對這些實際問題最為關注。 對沖風云 現時國際石油期貨,以美國及倫敦兩個市場最為活躍,陳同海表示,中石化只參與倫敦期油市場買賣,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為當地現貨買賣同樣活躍,另外布倫特原油供應穩定及主要是大型石油企業參與,也較適合中石化這類“用家”參與。 相對而言,亞洲期油市場遠不及美英活躍,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也曾推出布倫特期油交易,但因交易量小,至2002年摘牌,同年與日本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聯手中東原油期貨,成交才較活躍,但與美英市場仍不能比擬。 陳同海在記者會中又稱:“高油價是全球都關心的問題,我們今年要進口9300萬噸原油,油價波動,期貨價高位,我負責任地告訴你,我們盡量避免在高價位的時候,買那些特別貴的原油,我可以買奧迪時就絕對不會買奔馳,我寧愿買含硫量高一點,我有這個技術及加工能力,所以我的采購成本可以低一點! 他更表達對近期美英石油期貨價格大幅波動的看法:“油價大幅上升的問題,很多專家已陳述了觀點,我只想補充一條我的觀點。油價上升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美元貶值以后,石油組織國OPEC要尋找新的定價區,恰恰各類資金和投資資金抓住機遇,炒了一大把,把油價炒到非理性的高度。根據很多專門機構的評估,現在油價當中,還有每桶10至15美元的投機價值或風險,所以油價漲是暴漲,跌是暴跌,這樣的幅度,是供需上從來看不到的! 陳同海所言非虛。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持倉報告中的非商業基金交易情況顯示,最近12周的持倉報告顯示基金持有原油期貨總金額最高時達32.9%,最低時亦有24.5%,有關基金的持倉情況直接導致市場的異常走勢及劇烈波動,也反常地與美國股市走勢背道而馳。 例如,6月份期油價格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施壓下出現大幅波動,正好被對沖基金利用炒作套利。當7月WTI期油由6月2日的42.45美元一桶,回落至6月30日的35.52美元一桶,美國道瓊斯指數由10262點上升至10435點,升幅達1.7%;相反地,WTI期油在6月30日的35.52美元攀升至7月底的42.55美元桶后,美股亦由10435點大幅回落至10140點,跌幅達2.9%。 一名美資大行分析員對本報記者說,上述數據顯示,油價的飆升主要是對沖基金作祟,有關基金借伊拉克政局不穩持有原油好倉,再沽空美股及美元套利,造成油價與美股的背馳現象。這名分析員又說,美國新冒起的對沖基金Clarium Capital Management LLC主席Peter Thiel的成功故事,也令很多對沖基金及投機者仿效,跟風持好倉及再推高油價。 年僅36歲的Peter Thiel,管理2.6億美元的對沖基金。他于今年3月接受國際財經雜志《Barron’s》專訪時,已預言油價將升至50至60美元一桶,主要理據是美元續弱及石油供不應求,當時華爾街分析員對其看法嗤之以鼻,沒有人相信油價會高于35美元。Peter Thiel獨排眾議,持有2005年及2006年交貨的大量好倉,至上周他宣布,旗下基金市值已升了一倍。 日前,Peter Thiel繼續發表他對油價的驚人預測:2010年之前會升至每桶100美元,且看這次他在期貨市場能否繼續大勝。 反駁“中國餓虎論” Peter Thiel認為國際原油將供不應求,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的需求旺盛。陳同海在記者會上則反駁這種“中國餓虎論”:“我認為基本供需量上,沒有出大問題,全球經濟全面復蘇,包括美國、歐盟及日本,對能源的需求都上升,今年與去年相比,全球新增對消費量的需求,每天達300萬至350萬桶,當中中國只增加了約50萬桶,只占全球新增的消費量的六分之一至七分之一,所以有人說是不是中國發展得太快,成了頭餓虎,把油價抬高了,實際上,國際油價需求矛盾不是由中國而起的! 高油價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這個問題,上至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下至平民百姓都在問,陳同海的答案是:“有沒有影響?有影響!大不大?不大!” 他為記者算了兩盤賬:“我們的GDP已到了1.3萬億美元,如果要影響1%的GDP,就是130億美元,就是說凈進口增加130億美元才會影響1%GDP。我每年進口約1億噸油,每噸油價要漲130美元才要130億美元,即每桶價要漲20美元1噸約合7.1桶),才會影響GDP變動1個百分點,我們上半年的采購價漲了10.7%,到34.47美元漲了3.13美元,還遠不到這個地步! “至于對通脹的影響,我們算過,要價格漲700億元人民幣,才會影響通脹率一個百分點,我們一年賣8000萬噸成品油,每噸要升1000元人民幣才會影響通脹一個百分點,我們沒漲那么多。” 陳同海基于內地成品油價格未放開,對參與上海燃料油期貨買賣不感興趣,但他強調中央對成品油價格的調控,對中石化及國民經濟均有好處。 “國內成品油的價格,因為中央調控措施,適當地低于國際價格,對我們的經營非常有利,今年上半年中國成品油消費增長20%,經濟增長9.7%,成品油價低于國際市場價,令進口減少了,走私幾乎是沒有了,在市場我們雖然單價方面有點損失,但總量來說我們做大了蛋糕! 張家仁則補充說,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并沒有改變,自2001年以來一直正常。中央政府采取調控措施,今年以來已在3月31日、5月18日及8月25日,采取調控機制,控制成品油的價格。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