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兌酒”現象充斥乳品業 還原奶啟動淘汰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12日 10:50 中國經營報 | |||||||||
本報記者徐曇北京報道 秘而不宣十幾年之久的“還原奶”近期一再遭受公眾的審視,消費者把它等同于“勾兌酒”,這無疑給乳業發展蒙上了陰影。即使是那些以鮮奶為原料的乳品企業,也認為誠信反而讓自己吃了虧,他們的產品與“還原奶”同等銷售,是不公平的市場競爭。 出臺《鮮奶標識管理辦法》,已經成了目前最迫切的議題。近日,一部包含16條規則
與“勾兌酒”劃上等號“還原奶”比竇娥還冤? 所謂“還原奶”,是把奶粉按比例加水還原而成的液態奶。 “還原奶是一個短缺經濟的產物,在中國乳制品發展歷史上起過積極作用。”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長劉成果表示。 “還原奶”大概始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中國奶牛飼養水平低,鮮奶產量少,供不應求。于是,歐共體開始對中國進行奶粉援助。為保證市場供應,企業將奶粉還原為液態奶出售。 劉成果表示,中國奶業協會的一些元老,基本上就是做“還原奶”工作的。 那么,使用了十幾年的還原技術,為何現在一再遭受指摘呢? 也許是市場上流傳的“60%的液態奶是‘還原奶’”的說法過于聳人聽聞吧,但農業部農墾局副局長丁力承認,“到下面去檢查奶業工作,到幾個企業去看,他們生產的大量產品都有兌奶粉的現象,消費者并不知道。” 農業部乳品質量監測中心主任王金華表示每天接受很多奶制品的檢驗,我也知道有些企業,在巴氏奶或者是滅菌奶里面加奶粉,但是在包裝上,沒有一家寫明原料配方當中有奶粉。” 一些企業的產品是“還原奶”卻聲稱是鮮奶。“還原奶”因妨害了公眾的知情權而首先受到抨擊,又因為消費者對“還原奶”知之甚少,“還原奶”一度被形容為“勾兌酒”。 事實上,今后,還原技術作為調節季節性供求差異、資源合理配置的主要手段還會存在。比如,企業在產奶旺季將多余的牛奶轉化為奶粉,在產奶淡季再將奶粉還原成液態奶。 目前,“還原奶”的供給過多,對乳業養殖環節的影響越發引人注目。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長劉成果表示,“還原奶”的供應過多,奶牛飼養環節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這是因為,乳品企業大量使用進口奶粉做原料,沖擊了奶源基地建設,沖擊奶牛養殖業的發展。去年,全國多處地方都出現了奶農賣不掉牛奶的“倒奶”現象。 不能說在有些地方出現的“倒奶”現象都和“還原奶”有關,但是也絕不是一點關系沒有。 幾乎一段時期以來,“國內牛奶消費不足”都是乳品行業的主流聲音。于是市場的需求一再被挖掘,鮮奶供應卻跟不上,“還原奶”的存在成為必然。時下各個地方借乳業振興經濟的熱望,更擴展了“還原奶”的生存空間。 國家發改委產業研究所所長馬曉河認為,目前各地在調整產業結構的過程中,有一個傾向,在農業里面,把奶制品作為供給的重頭戲,適合上的地方要上,不適合的也要上,出現了盲目的大干快上勢頭。而奶源基地的建設則過慢,因此出現了“還原奶”生產的過快發展。目前,從鮮奶的奶源基地建設和加工增長上看,還是遠遠趕不上“還原奶”的生產速度。 標識出臺能否終結鮮奶和“還原奶”之爭 “還原奶”的存在,擠壓了以鮮奶為原料的生產企業的市場空間,使這部分企業為此憤憤不平。 把鮮奶做成奶粉,又把奶粉還原成液態奶,兩度加工,“還原奶”和鮮奶的營養價值當然不可同日而語。有企業認為,還原奶生產的液態奶成本低,以鮮奶做原料和以“還原奶”做原料生產的液態奶,兩個產品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競爭,是不規范的競爭。不出臺標識加以區別的話,有失市場公平性。 黑龍江省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德勝對記者表示:“根據我國乳業發展的現狀,奶源比較緊張,出于市場的需求,‘還原奶’并非不能生產,但要有明確的標識,使消費者對所消費的產品有知情權;同時,規范產品的標識、創造公平競爭的行業發展環境,對加工企業也是至關重要的。” 至于市場上到底有多少家企業生產“還原奶”,奶業協會對此諱莫如深。但標識一出臺,對于那些嚴重依賴奶粉原料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有人推斷,乳業企業可能會為此上演淘汰賽。 一些以鮮奶做原料的企業也寄希望于標識制度出臺后,會自動調節鮮奶和“還原奶”產品的價格,通過消費者的選擇和市場機制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因為在香港有過這樣的先例,雜牌混戰的乳品消費市場在實行標識制度之后,一些大品牌站住了腳,諸多小雜牌退出了市場,最終市場秩序趨于規范。 劉成果認為,目前絕不是要取消“還原奶”。因為“還原奶”的存在還有其客觀必然性。首先,液態奶供求有矛盾,供小于求,所以要用奶粉還原液態奶來補充。同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關稅下降,外國奶粉會進一步降低價格(進口的奶粉目前是1.4~1.5萬元/噸,而國產奶粉的價格卻1.7萬元/噸),這樣企業就有生產“還原奶”的積極性。 尷尬現實:檢測技術空白 “還原奶”和鮮奶,在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方面存在著差距。識別“李逵”和“李鬼”,檢測技術是關鍵。 但是存在了十幾年的“還原奶”一朝被揭開,事發突然也許讓乳業主管部門措手不及,因而,檢測手段明顯滯后于標識的出臺。“還原奶”與鮮奶無法鑒別,標識制度的實行就有可能失去現實意義。 劉成果表示,目前檢測手段還是空白,原來的問題還沒暴露到現在這種程度,沒引起重視,所以才沒解決。 農業部乳品質量監測中心表示,會在最短的時間內,研究出來鮮奶和“還原奶”的檢測方法,目前的工作也很有進展。 此外,與標識制度配套的處罰措施也不明確。而如果沒有相應的處罰措施,那么企業添加了奶粉又不做標識,也不會對其聲譽或效益產生太大影響。 黑龍江省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德勝認為,在制定處罰條例時,應充分考慮罰款額占企業用“還原奶”所獲效益的比值,使其不敢違反規定。 標識的爭論幾乎成了近日乳品行業內最大的熱點,也有業內人士擔憂,因為配套措施不完善以及來自企業的阻力,標識制度會否因此流產。尤其是大批“還原奶”生產企業,會因標識制度實行而遭受重創。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就曾嘗試過實行牛奶的標識制度,但最終沒有推行下去。一方面,標識制度的實行會增加企業成本;另一方面,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在實行標識制度時,對自己的會員單位有牽制力,但對國內其他乳品企業卻不能完全掌控。 這一點與企業的希望相悖。企業希望:“制定鮮奶標識的制度一定要在公平、有序的環境下,讓所有的牛奶生產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共同執行鮮奶標識,這樣才有利于液體奶市場的價格控制和規范經營。” 中國農業大學何廣文教授認為,標識的實行對某些企業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尤其是生產“還原奶”的企業有可能生存不下去了。但他們的加工能力已經形成,進一步該如何投資轉向?隨著標識制度的實行,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都需要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