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炎興北京26日報道】 《制糖行業結構調整部分企業關閉破產》的文件于去年8月份下發,時隔一年,調整步伐停滯不前,令有關人士手足無措。最主要的問題是破產企業的職工安置費沒有得到解決。據統計,破產企業現在所需安置費用的缺口達2/3。資金需求總數約28億,各地政府自己能解決的不到10個億。糖業調整力不從心。
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據了解,1991年之前,糖實行比較嚴格的計劃經濟,工廠負責生產,不負責銷售,糖產品由國家定購。1991年以后放開糖業市場,但由于方方面面的政策沒有配套,例如糖料收購資金沒有保障,出現了整個行業價格的大起大落。經過兩次大的波動以后,有關部門認為,應該對糖業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把這個行業完全地放到市場中自由競爭是行不通的。糖業協會秘書長認為,為了保證糖農的利益,國家必須設定一個糖價,農民的利益和糖業企業的效益才能得到保證。而這個價格又要求一個穩定的總量來保證。那么,國家通過結構調整來控制糖業的生產總量勢在必行。
我國糖廠規模普遍偏小,日處理糖料1500噸以下的糖廠359家,占糖廠總數的67%;日處理糖料500噸以下的糖廠90家,占糖廠總數的17%。從企業的規模來看,重復建設的情況比較嚴重,中國糖廠的平均規模在世界上來說是最低的,像貴糖一年產量是八九萬噸,南寧糖業也才十幾萬噸,不算大。東亞集團大概有50萬噸,像這樣的集團就有一定的規模了(東亞集團是中泰合資的企業,有5個廠)。更有甚至,像內蒙,9個糖廠產出10萬噸,一個糖廠產糖量才1萬噸左右。
焦念民說:“首先要解決的是總量控制問題,應達到基本的供給平衡。一些落后的生產能力要淘汰,比如一些原料不足的老產區。對于一些不宜發展糖業的省區要整體退出,如遼寧、吉林、山西大同。”
現今,中國的糖業確實比較落后,迫切需要提高技術水平。我國糖業的發展和國外相比有將近四十年的差距。
結構調整的設想
有業內人士指出,國家結構調整的設想是好的,當時也得到了各個地方政府的支持。此設想如下:壓減落后生產能力,優化結構和合理布局;原料缺乏、不宜種植糖料的一些地區分期分批退出制糖行業;對主產糖區資產負債率高、虧損嚴重且扭虧無望的糖廠實施關閉破產。
關閉破產的150戶糖廠,1998~1999年制糖期虧損額約為19億元,占全行業虧損總額22億元的86%。這些企業關閉破產后,壓減制糖能力273.5萬噸,將為全行業扭虧奠定基礎。
調整后全國保留制糖企業389戶,生產能力779.5萬噸(其中甘蔗糖生產企業340戶,生產能力694.5萬噸;甜菜糖生產企業49戶,生產能力85萬噸),糖業區域布局將趨于合理,形成南方以廣西、云南、廣東甘蔗糖產區為主,北方新疆、內蒙古、黑龍江甜菜糖適當發展的布局。這樣調整,雖然糖廠數量和制糖能力有所下降,但通過提高糖廠開工率等措施,可滿足目前食糖市場的需求。
資金卡住了調整的車輪
但是誰又曾料想到在一年后的今天,糖業結構調整的實施已經出現了好多問題。其中,資金的缺乏足以讓糖業內人士氣短。
最為關鍵的問題是破產企業職工安置費的來源無從解決。列入破產名單的150戶企業中,包括中央企業6戶,地方企業144戶;涉及職工13.7萬人;需職工安置費約26.5億元。其中,中央企業2.4億元、地方企業24.1億元;此外,地方還需要解決兌付拖欠農民糖料款17.6億元。
列入國家破產企業名單的150戶制糖企業,分布在全國19個省區。其中,有11個省、區屬老、少、邊、窮地區,每年由國家財政給予補貼。在這些地區的破產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是建在省級或國家級貧困縣的扶貧開發項目。如云南省18戶破產小糖廠中,有8戶建在國家級貧困縣;陜西、遼寧、江西、寧夏、甘肅等省、區也有類似情況。
僅廣西自治區12戶破產企業,需安置職工費用1.3億元,需兌付拖欠農民糖料款1.4億元。自治區和破產企業所在地政府,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經過努力,只籌集到1.34億元,仍有1.4億元的資金缺口。江西省贛州市有7戶糖廠實施破產,其中6戶宣告破產,由于資金缺口較大,無法終結;另一戶也因職工安置費嚴重不足,縣政府改制工作雖已進廠多日,但破產工作遲遲無法進行。
政府和保留企業給予資金支持
南寧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證券部的林主任說:“目前國家對于糖業結構調整政策的實施,據廣西省的情況,采用兼并的措施比較多,南寧股份就是5家糖廠合并為統一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因為資金的缺乏,實施破產關閉的案例很少。雖然在編制破產方案時,各地政府均承諾負責解決職工安置費及兌付農民白條問題,但實際執行時卻有難度。”因此,林主任建議國家在職工安置資金方面給予支持,或者要求有關省、區領導兌現原先承諾,使糖業結構調整工作順利進行。
因難以承擔破產費用,同時受到糖價回升影響,個別地區縣政府要求退出結構調整規劃。據南寧糖業林主任介紹,現糖的價格上漲,一方面是由于工業臨時儲備糖規模及力度比以往加大,在去年100萬噸的基礎上增加35萬噸,這將有利于緩解糖廠資金嚴重困難的局面。另一方面是由于食糖在食品加工中的消耗量明顯增加,糖精限產取得明顯成效,食糖作為甜味劑在食品加工上的使用量將增大。另外,走私糖得到有效打擊、農村市場得到進一步的拓展也是重要原因。
如云南省景坎糖廠、普文糖廠所在地政府要求保留糖廠繼續保留糖廠繼續生產,普文糖廠已經市政府協調,今年由銀行安排生產4000噸糖的封閉式貸款,相應種植了甘蔗1.5萬畝。
另外,在一些地區有個別糖廠出現了假破產、真逃債的情況。“破產企業所在地方政府擬將破產企業經過資產重組、轉賣或租賃后繼續生產食糖。沒有糖業主管部門和經貿委出具的關于關閉破產企業廠消人散,專用設備銷毀的證明材料,關閉破產企業的銀行債務不予核銷。”焦秘書長建議應有專門單位執行檢查,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使破產企業真正做到廠消人散,確保實現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優化結構目標。對于沒有進入破產程序或者已經破產但設備未核銷的糖廠,2001跨2002年制糖期一律不得以任何名義開機生產。
廣西最大的糖業集團東亞集團有關人士建議可以參照國外糖業生產管理的做法,對食糖生產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無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一律不得從事食糖生產。
保留的糖廠每年提供一定的資金解決農民的白條是否會加重保留企業的財務負擔?焦念民說,這種方案是完全可行的。關閉一部分糖廠,給這些企業騰出了一定的市場空間和原料市場。國家實行結構調整,保留的企業從中受益,這些糖廠承擔一部分費用是理所當然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