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云/文
乳業“圈地”七月生變
三元、伊利、光明突破各自的勢力范圍,向對方的領地發動進攻
編者按:乳業的三巨頭本來擁有各自的勢力范圍:三元盤桓北京、光明雄踞上海,伊利則在全國拾遺補缺,一直以來,三巨頭在各自的市場相安無事地穩穩當當地收獲利潤。但是,乳業市場高速成長的誘惑,和外資借力發力的威脅,迫使三巨頭再也坐不住了,伊利率先舉起價格“屠刀”,三元和光明隨即急急應戰,一場戰事在七月的華南打響了。
三元高層的深夜行動
7月17日,北京三元食品公司某外埠經理深夜飛抵廣州。次日起,他的身影便頻頻出現在廣州各三元牛奶代理商的店面,珠三角各地的代理商們隨即星夜云集廣州。這位經理面授機宜后,又依次抵達深圳、廈門、福州等地,進行同樣的市場考察,18日夜間,記者與這位經理見面時,他透露說,此番對廣州、深圳及福建市場的考察完成后,三元將對北京市場之外的大華南市場發動適當的市場動作。
三元的這位經理沒有明言市場動作的具體情況,但讓人明顯感覺到他此行與最近乳品市場的格局波動有關。早在5、6月份,由伊利降價而引發的牛奶價格風暴在華南地區愈演愈烈。在伊利將250ml利樂裝牛奶的價格由2·50元下調至2·20—2·30元左右之后,包括廣東本地品牌在內的華南牛奶市場價格全面下滑,降價幅度大致相當。據記者觀察,惟獨三元在這次風潮中沒有跟進,但其贈品明顯加大了分量,業內人士評之為:三元也在變相降價。
價格大戰的合理解釋
作為中國乳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伊利選擇在這個夏天率先發動波及全行業的價格大戰,意欲何為?本來伊利在華南市場上經過幾年苦心經營已經占領了大約30%的市場份額,超出其他品牌有10個左右的百分點,并且,乳品是一個正在成長的市場,遠未達到飽和的程度,競爭尚未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在這樣的情況下降價,拼掉的是一大塊利潤,怎么說都不合算。
伊利集團華南地區負責人劉建業對此的解釋是:降價是受高速成長的市場的誘惑,目的是以此為手段繼續提升在各地區的市場份額,進而對另外兩家競爭對手北京的三元和上海的光明形成牽制,以鞏固伊利的全國性強勢品牌的地位。
與大家電等非日常消費品不同,牛奶已從補品變成了和蔬菜糧食一樣的生活必需品,隨著這一觀念的變遷,影響消費者選擇的因素不再是品牌而是價格,口味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因而在各商家的市場爭奪中,我們看見的更多的是在價格和促銷上的動作,而在品牌拉動方面卻難見各廠商有什么作為。在消費者品牌忠誠度極低的情況下,市場反應最敏感的是價格,在有了份額之后,品牌的影響力才會顯露出來。面對一個增長極快的市場,“圈地”是各路英雄必然的選擇。在市場份額與利潤之間,各家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前者,這應該是這個夏天牛奶價格大戰的合理解釋。
內憂外患的市場格局
在乳品市場上,很清晰地顯現出這樣的市場格局:第一陣營是伊利、三元和光明。在北京,三元以幾十年的歷史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霸主地位,超過80%的份額足以令挑戰者望而卻步。光明之于上海猶如三元之于北京,在上海周邊地區,光明是當之無愧的領導者,這京滬兩巨頭各自守著超過1000萬人的大市場穩收利潤。而伊利所在的呼和浩特至多不過200萬人口,有限的市場逼迫其走出內蒙古面向全國市場。上市之后,有了資本市場的支撐,伊利更是有恃無恐,明顯地加大了向全國進軍的力度。雖然也有不多的品牌在實施全國擴張戰略,但自三元、光明分別走出京滬之后,并沒有另外一家能與伊利、三元和光明匹敵。
第二陣營是類似燕塘、香滿樓這樣的地域品牌,其幾十年的經營已在各自的區域內鞏固了自己的地位,這是上述三巨頭全國戰略的主要抵抗力量;
第三陣營的主要是近年來其他行業進入乳品業的新人,在前兩派的擠壓下已難有作為。
就伊利而言,欲減輕向全國進攻的壓力,除了要對付各地方勢力外還必須想法牽制京滬兩巨頭的對外擴張,此次引發價格戰用意十分明顯。但兩巨頭也決不會退卻,因為在他們各自的大本營內已鮮有撼動他們的力量存在,只要在全國堅持下去就不會有多大閃失,另一方面,伊利在京滬兩地也在排兵布陣,只要牽制巨頭的力度足夠大,要么是京滬,要么是全國,伊利終會有利可圖。在京滬兩大市場上,即使很小的份額也會很可觀,因為畢竟市場太大。
題外之意是合力攘外
此次乳業價格戰“圈地”的用意還在于合力攘外。記者注意到,伊利、三元對達能參股光明都抱有戒心,要對付各地域品牌對于伊利和三元來說已頗費力氣,已難以對付,而達能借光明進入乳品市場更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在達能尚未在乳業發力之前盡快占領市場,這已經是一個共識,況且,入世在即,很可能還有別的國際巨人進入這個市場,在此之前如果不盡力而為,將來就難說乳業將是誰家的天下。以目前的市場發育狀況而言,價格比拼就成為未必是最優的,但一定是立竿見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