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視點報記者 劉金松/文 陳代述/圖
與國外企業巨頭早已紛紛打造自己的商學院相對應,國內企業創辦商學院也漸成時尚與熱潮。與大學商學院相比,企業商學院有哪些特點?其創辦的動因是什么?河南企業創辦商學院的時機是否成熟,又如何創辦?為此,記者專訪了《經濟視點報》專家顧問團成員陳光明副教授,他不僅擔任河南財經學院MBA導師,而且在一線從事著咨詢管理工作。
對接市場與企業需求是動因
經濟視點報:作為MBA導師,您如何看待企業商學院和大學商學院的區別?
陳光明:企業商學院和大學商學院各有不同,大學商學院偏重于理論成分,偏重于面的把握,即使借用一些案例,也往往是第二手資料,而且,課程設計方面以學位課設計為主,離企業的實際相對較遠。企業商學院則不同,它完全立足于企業的實際,以提升企業管理水平、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為核心,所以,不論其課程設計或師資選擇都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更能符合企業的需要。就大學商學院本身來說也不一樣,發達國家的商學院的教授、學者大多具有企業背景,要么來自企業,要么就是企業的顧問,企業經驗較為豐富。對于絕大多數的中國商學院的教授們來說,90%以上都是研究型的,即使接觸過企業也大多是蜻蜓點水,所以,要想滿足企業的需求,距離尚遠。
經濟視點報:海爾集團、新希望集團等相繼.自己的商學院。河南的輔仁藥業集團也打出了商學院的旗號,首開河南企業.商學院的先河。在您看來,是什么動因促使企業紛紛.自己的商學院?
陳光明: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無法在研究所或研究室中誕生的,高等學府只能造就社會需要的一般人才,真正的管理精英是在企業這個大學堂中誕生的。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許多具體的問題亟待解決,但是,企業決策者博覽群書,四處求教,也找不到合適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把這些問題提交大學商學院,其結果可能是,方案出來了,問題也耽擱了。較好的企業中人才濟濟,許多管理者又是當事人,讓這些人士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遠比那些不了解企業實情的外來“和尚”做得更好。若加以有實戰經驗的學者、專家的具體指導,則會錦上添花。這是促使企業紛紛.自己的商學院的真正動因。
創辦企業商學院是較好途徑
經濟視點報:在從事MBA教育的過程中,您是否也有過與企業合作的經歷?
陳光明:是的,但我們不是按學院的體制為企業服務,而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設計既適合企業需要又能解決企業問題的專題性課程,在專家組建方面,我們依據的標準不是按學歷、職稱、頭銜,而是按該專家是否既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又具有豐富的企業實戰經驗為標準。
經濟視點報:您覺得河南的企業是否也具備了創辦自己商學院的條件?
陳光明:河南的企業創辦自己的商學院不是條件已具備,而是勢在必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中國經歷了20多年的改革,對整個高校體制的觸動卻較少。無論是課程設置、職稱認定、人員的淘汰與提升,還是相關的激勵政策,與企業相比,不知遲緩了多少步,大鍋飯、平均主義現象依然存在。高校擴招的結果是,老師們在教學上疲于應付,少有時間進行科研,更少有時間深入企業進行社會實踐,這對于管理專業的教師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在這種背景下,企業運用市場機制創辦自己的商學院,真正實現了與市場與企業需求的對接。對于企業來講,課程可以自主設計,專家可以按自己的標準選聘,這樣,整合整個社會資源,遠比依附于一家高校的商學院更具有實際意義和效果。
經濟視點報:在10月份,由河南省中小企業局出面主辦的企業培訓將在全省巡回講演。目前的企業外培訓似乎已難以滿足企業系統培訓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該如何選擇?
陳光明:對這種情況,若以普及知識為目的,企業參加學習也未嘗不可,但要想真正解決問題,企業恐怕要請更專業的專家或咨詢公司才行。
經濟視點報:跨國企業的商學院往往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內部培訓功能,成為多功能的集合體,如惠普商學院就明確提出幫助中國的重要客戶中的高層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在這種提升的過程中,跨國公司往往借此拓展了自己的業務空間,這對國內的企業有何借鑒意義?
陳光明:跨國公司.自己的商學院不僅僅是為了培訓,它所體現的作用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自己的商學院為依托,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這在通用電氣、惠普已非常普遍。
第二,加強內部的交流與溝通。企業達到一定規模時,不同層次的管理者之間的交流溝通就成了大問題,而通過自己的商學院進行交流式探討,比較容易達到溝通的目的。
第三,有利于企業培養后備人才,使企業人才輩出。
第四,有利于展示企業形象,加強企業與客戶的溝通,并進一步促進市場的拓展。
中國的企業要想走進國際舞臺,需要全方位提升自己。創辦企業自己的商學院,是解決這方面許多問題的較好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