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商學院 > 正文
 

企業商學院漸成新寵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2日 11:18 經濟視點報

  企業創辦商學院這個在國外盛行已久的舉措,目前在國內也已是蔚然成風,并正在吸引眾多的咨詢公司掘金其中。

  企業商學院更多的是致力于企業軟實力的培養,通過整合市場策略、品牌、文化、上下游關系鏈等企業戰略資源,拉近企業上下游的關系,打造穩固的關系鏈。.企業商學院,已成為那些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企業迅速提升應變能力、取得持久競爭優勢的最佳選擇。

  企業掀起創辦商學院熱潮

  10月13日,全國第一屆企業商學院院長暨首席學習官年會將在北京召開,被邀請出席此次年會的不僅有摩托羅拉、愛立信、西門子、

可口可樂等跨國公司的培訓學院院長,海爾大學校長、蒙牛乳業董事長兼總裁牛根生、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等也赫然在列。

  企業創辦商學院這個在國外盛行已久的舉措,目前在國內也已是蔚然成風。

  仔細盤點國內的企業巨頭可以發現,建有自己商學院的不在少數,知名者如

春蘭大學、海爾大學、聯想商學院、亞信商學院、新希望商學院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的商學院相繼誕生;而鮮為公眾熟知者如金大地企業商學院、武漢小藍鯨企業商學院、廣州梅山馬利集團學習中心、威克多企業商學院等,也早在2000年就相繼成立。

  2005年4月,飛速發展的蒙牛集團宣布成立自己的商學院——蒙牛商學院,并聘請多位專家和高級技術人員,讓所有員工輪流參加培訓學習,旨在為蒙牛培養優秀的技術和管理人才。

  而同為國內乳業巨頭的伊利也已先于蒙牛成立了自己的商學院,并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了“伊利集團奶粉商學院開學典禮”。

  中國企業商學院的建立,曾創造了半年之內僅知名企業的商學院就達6家的驚人速度,這種中國式的速度讓那些跨國公司的商學院頗為吃驚。

  一跨國公司培訓師在談到國內企業創辦商學院的熱潮時認為,這不僅是中國企業人力資源培訓的新紀元,也是中國企業發展史上的新紀元。

  而據業內專家預測:中國企業商學院還會有一個大幅度的增長和發展。

  這并非無稽之談,通訊巨頭摩托羅拉下屬的大學在全球設有14個分校,每年的教育經費在1.2億美元以上。而據《財富》雜志的一項統計,在《財富》全球500強公司中,有高于70%的企業擁有自己的商學院,以通過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來提高企業整體的學習能力。在高等教育最為發達的美國,形形色色的各種公司大學已有1600余家。美國企業用來培訓員工的時間相當于13所哈佛大學的授課時間,每年企業培訓經費超過500億美元,是美國高等教育支出費用的一半。

  由此可以看出,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中國企業的成長,將會涌現出更多的企業商學院或企業大學。

  跨國公司的經驗已經證明:建立企業商學院是迅速提升企業應變能力、取得持久競爭優勢的最佳選擇。如今這一理念也已在中國企業家中獲得了一種共識,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再不學習,一定完蛋”,蒙牛則把培訓視為員工最大的福利。

  對企業商學院的重視正在越來越廣泛的區域范圍內為企業家們所接受。9月15日,當競才人才咨詢公司副總經理王棟在接受《經濟視點報》記者采訪時說,她正在位于河南周口的蓮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協商為對方籌建企業商學院的事宜。

  而在百度中鍵入關鍵詞“企業商學院”,會出現4萬多條相關網頁信息。其中提供“企業商學院”解決方案的占到了相當高的比例,如此看來,企業商學院熱潮正在吸引眾多的咨詢公司掘金其中。

  由形式到內涵的轉變

  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是驚人的,而中國企業的膨脹速度也同樣驚人。在先做大還是先做強的爭論中,中國的企業往往會選擇前者。

  在追求大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粗放經營的現象。

  于是,中國企業往往面臨著一個速度和規模的悖論。

  企業如果不能高速發展,不能每年增長百分之幾十,就不算成功;但高速發展也常常導致企業崩潰。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像巨人、三株、愛多等企業,都在年增長百分之幾百的情況下,不出幾年便崩盤隕落。

  企業不搞大不行,但規模大了,經營多元化,企業也就面臨著分崩離析的危險。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維迎把這一現象歸結為中國企業家的困惑。如今,備受困惑的企業家們正在尋求突破之道。

  企業商學院的建立無疑是尋求突破的標志性事件,正如上述培訓師所說,商學院的建立,是中國企業發展史上的新紀元。因為企業商學院關注的是一個企業的核心——人才,它的主要功能是培養人才、推動企業轉型及文化變革、滿足企業對新技術提升的需求。而且這種關注不是一次性的投入,它將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機制,打造一個梯隊式的人才結構。

  正如蒙牛乳業董事長兼總裁牛根生在離開伊利時,有400名下屬跟隨了他。可以說,在蒙牛發展的初期,牛根生的人才儲備是充裕的,但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張,人才的開發和補充就顯得不足,蒙牛商學院就應運而生了。

  蒙牛商學院為蒙牛搭建了4個平臺:一是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平臺,二是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平臺,三是構建客情關系的平臺,四是搞好品牌建設的平臺。

  有人認為,牛根生的決定是聰明的,這正應了西方企業中的一個忠告:“永遠不要讓你的員工干你對你過去的雇主干過的事情。”

  企業商學院更多的是致力于企業軟實力的培養。輔仁藥業集團人力資源部經理張亞峰在接受《經濟視點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需要對外傳播自己的思想,通過這種傳播來影響更多的企業。

  這個在醫藥行業頗有名氣的企業,在2002年接手宋河,曾在業內引起了極大關注,但輔仁的多元化之路并未影響其對主業的專注,2003年輔仁商學院在鄭州大學成立。

  在張亞峰看來,商學院的成立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實踐中不斷梳理和積淀自己的理念、文化,并通過對外傳播使這種文化產生一種影響力和擴張力,從而為企業的擴張打造一種無形的力量。

  在這方面,跨國公司早已走在了前面。一個比較著名的例子是,中國地產巨頭萬科和惠普的合作。

  據稱,2004年年底,萬科在付出了高達7位數的培訓費之后,它的30余名高管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惠普商學院的進修之旅,這曾一度被媒體稱為一個巨頭對另一個巨頭的洗腦。

  但這又是一個雙贏的合作,培訓結束之后,惠普不但獲得了不菲的培訓費,并且實現了“幫助惠普公司在華的重要客戶及合作伙伴建立企業的管理優勢,提高人才競爭力”的初衷。

  而萬科的員工自然是感覺不一般、受益匪淺。萬科集團副總經理兼人力資源總監解凍先生表示:“作為長期的合作伙伴,惠普公司是萬科集團的學習楷模。希望通過他們的實戰特色教學,真正幫助萬科高層領導學以致用,快速提升集團管理團隊的整體水平。”

  當然在提高之余,惠普也很容易從這些在事業上頗有上升潛力的學員中獲得一張張可觀的訂單。

  而素以公司變革的推動者和企業大學中的佼佼者——聞名業界的摩托羅拉大學,更是在2002年就已明確宣布其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重心發生重大轉移,從主要培訓內部員工轉變成為供應商、客戶和戰略伙伴提供培訓和咨詢,目標是與更多亞太地區包括中國的企業結盟,共同走向國際市場。

  對于這一戰略的動機,摩托羅拉公司并不諱言,在摩托羅拉看來,這種新的戰略代表了未來企業大學的發展方向,未來的企業大學應該超越原來的職能,根據客戶的需求,為所有的客戶、供應商和合作伙伴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以此進一步鞏固與它們的合作關系,增強客戶忠誠度,進一步占領市場。

  師夷長技

  企業商學院最早出現在1955年,它由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創立。這是一個位于紐約東部的集酒店和教室為一體的培訓中心,在過去的50年中,一代又一代的通用電氣的經理們齊集那里接受管理和領導培訓。

  這個中心也因此成了通用的人才基地,杰克·韋爾奇在卸任時,最感到自豪的不是他帶給通用的經營上的業績,而是為通用培養了大批的人才。據稱,在過去的18年中,他曾250多次出現在教室里,親自為通用電氣公司大約1.8萬名經理和行政管理人員授課。

  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更是詼諧地說:“松下公司是培養人才的公司,并兼做電器生意。”在他的倡導下,創辦了松下電工學院、PHP研究所、政經塾。

  “有人認為,培訓成本太高,但不培訓成本會更高,因為人們會犯錯誤,以錯誤為代價的成本那就更高了。”在談到跨國公司對培訓的熱衷時,王棟如是表示。

  在跨國公司看來,培訓意味著回報,而不是成本負擔。在摩托羅拉有一個著名的1∶30理論,即在培訓上每投入1美元,就能產生30美元的回報。

  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以后,將在總部的做法復制到中國,也在中國建立了企業商學院。成立于2001年的惠普商學院,至今培訓的人數已超過5000人次,為各大企事業單位提供過上千次的定項培訓服務。

  而跨國公司對商學院培訓的重視也值得借鑒。在惠普商學院,其第一堂課往往由惠普中國區總裁孫振耀親自擔綱。因此,孫振耀除了身兼惠普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的頭銜之外,在業界還被稱為“職業經理人的黃埔校長”。

  “商學院只是一個形式,關鍵在內容和師資。”鄭州泰杰斯企業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王占江認為,學習跨國公司商學院不能僅僅停留在形式上,要真正重視起來,建立完整的體系。像惠普商學院的講師全部來自公司內部的高層經理,從總裁到副總裁,再到高層經理都是商學院的“授權講師”。

  這些人均在惠普任職多年,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業務和管理經驗,學員從他們那里獲得的都是“第一手”的鮮活材料。

  當然,對于惠普的這種安排,也有另外一種解讀,那就是可以更容易地拉近惠普管理人員和客戶的距離,更為貼切地了解客戶的真實想法,這些資料在一般的環境下是無法獲得的,這種關系似乎也比其他的公關方式更為穩固和值得信賴。

  而通過商學院拉近企業上下游的關系,打造穩固的關系鏈,在業內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據稱,很多外企都有意安排自己的高管參與為客戶和政府相關主管部門舉辦的培訓班,通過共同學習來建立穩固的“關系”。惠普的做法只不過是技高一籌罷了。

  企業商學院的門檻

  據一國外駐華培訓機構對中國企業的不完全統計,80%的中國倒閉企業之所以倒閉,原因就在于企業人力資源系統開發和建設與企業本身的發展嚴重脫節。越來越多的事實與結果表明,企業的學習與培訓必須盡快摒棄“急救式”或“蜻蜓點水式”等非系統、無規劃的模式,而構建企業商學院則是一個值得借鑒的模式。

  據負責全國第一屆企業商學院院長暨首席學習官年會聯絡工作的劉崇森透露,參與此次年會的中國企業商學院將占一半左右。

  從行業的分布上來看,主要集中在競爭較為充分和成熟的家電行業和快速消費品行業。而一份關于公司大學的研究則表明:除在企業的初創期暫無.企業大學的必要外,在企業的青年期、中年期、成熟期和變革期,公司對企業大學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企業要做到足夠大才能支撐起一個商學院。”鄭州大學MBA中心主任劉偉在接受《經濟視點報》記者采訪時告誡說,“企業不能盲目地趕時髦。”

  像蒙牛,作為內有員工6000人、外攜合作伙伴百萬人的中國民營企業,為提高企業的集體智慧、提升人力資源水平,蒙牛成立商學院并將其作為.學習型組織的基礎機構,完全是可行的。

  “企業內部資源的一種整合,包括市場策略、品牌、文化、上下游關系鏈等。而企業商學院則是一個最為適宜的整合戰略資源的工具,它與上述各種要素結合得都非常緊密。”王棟認為,對有些企業來說,現在不是考慮要不要建商學院的問題,而是到了考慮如何運用這一戰略工具的時候了。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