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彩華
激勵是現代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困難的職能,這是以人為本的管理和激勵中牽涉到的信息問題所決定的。它被認為是通過高水平的努力實現組織的意愿,而這種努力以能夠滿足個體某些需要和動機為條件。目前在企業的人力資源實踐中,主要的客體對象被分為兩大群體-組織社會化群體和非組織社會化群體,即通常意義上所謂的老員工與新員工。
本文主要聚焦對新員工的激勵技巧。
新員工是非組織社會化群體,是人力資源配置的基礎。這一群體的滿意度對提高入職效益,減少員工的招聘成本與離職成本,提高生產與管理效益意義重大。新員工主要來自于三大群體:社會群體、畢業生群體和內部員工群體,對其激勵應采取差異化定位策略。
社會群體:是指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并取得一定的工作成績的應聘者。這一群體具有不易改變的習慣、自我中心的影響和一定的工作價值等特性。他們再擇業或基于良好的地理位置與工作條件;或基于良好的職業發展機會與前景;或基于企業強大的生命力;或基于豐厚的薪酬福利待遇;或基于家庭的因素。與之對應的在激勵上或提供便利的生活條件;或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機會,進行工作設計;或提供較高的薪酬福利。這種再擇業的動機是復雜的,不是單一的,因此獲取這樣的動機至關重要。這就需要企業招聘者在面試過程中運用各種方式獲取求職者的擇業動機。
畢業生群體:是指剛從學校畢業的應聘者。這類群體具有職業區空白、可塑性強、職業自我定位模糊、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易于比較和表現等特性。從近幾年就業狀況調查來看,這類群體在擇業時更看重的是良好的地理位置與工作條件、良好的資訊條件、較高的薪酬福利待遇和更好的培訓與發展機會。因此在經過雙向選擇進入企業之后,企業更應根據各自的職業興趣與專業為其提供良好的發展、鍛煉機會和資訊獲取渠道。尤其重要的是鑒于其經濟上的拮據,根據其業績提供其相對于市場中位甚至偏上的薪酬水平。正是因為很多企業忽略了這一點,認為“我的價位是最好的”,而導致了很多優秀畢業生的流失。
內部員工群體:是指直接在企業內部崗位之間應聘的員工群體。這一群體具有一定范圍的組織社會化,已經接受了企業文化,但對于新崗位具有陌生性。對于這一群體的激勵更應側重于根據業績的考核給予相應的榮譽感、成就感與物質激勵。
充分分析不同類型新員工的入職動機,采用差異化的激勵方式,在利用物質激勵的同時,充分發揮非物質激勵的效應,對提高整個新員工的價值效應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希望以上愚見,能對人力資源激勵實踐有所借鑒。
出處: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