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不力不在執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5日 09:57 《數字商業時代》 | |||||||||
企業決策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有準確的、足夠的信息,執行不力往往并不在于執行出現了問題 關鍵是信息黑洞和責任失衡這兩個根本問題沒有解決甚至是沒有意識到 特約撰文 張源坤
中國創新能力之孱弱,不僅表現在技術創新上更表現在理論創新上。甚至可以說,理論創新能力的缺乏正是技術創新貧乏的重要原因。有關企業管理的理論,國內理論界幾乎是拱手讓與了美歐商業思想家們。這不,一部《執行》的翻譯出版便攪起了國內商業界不小的波瀾。一時間,幾乎不提“執行”就意味著不懂管理。所幸《執行》的作者很快又出版了另一本商業暢銷書《轉型》,否則這股執行熱不定會把企業引向何處。 兩位資深經理人的作者坦承,那些忙于執行的企業執行的結果出奇的相似。 “他們紛紛遭遇挫折,市場份額被蠶食,利潤迅速縮水,每個季度的業績表現都被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后”,原來“他們所執行的其實是錯誤的計劃”,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企業的宗旨和方向這一根本性的問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轉型”(中文譯名,原文為“面對現實”(confronting reality))。臺灣的譯本譯成“應變”似乎更接近原意,但總覺得沒有直譯成“面對現實”更能反映作者的本意,因為作者覺得為什么執行會出問題,根子就在沒有應時而變,不能面對殘酷的現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其實,作為資深經理人,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蘭用他們敏銳的眼光和對問題實質的洞察力,在兩本書中始終圍繞公司組織管理的兩個核心問題——信息降噪和責任均衡——來展開他們的遠見卓識。 降噪和均衡:管理的兩個核心問題 根據交易成本經濟學的說法,公司組織之所以出現,就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因為所有的生產要素如果都從市場上購買,會有非常高的交易成本。但是組織一旦成立,就不再那么聽從人類的調遣,它要按照自己的邏輯來運行。公司成立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但卻出現了兩個新問題,就是如何面對多變的環境進行有效的決策,如何激勵員工才能使企業高效運行。這實際上就是公司管理的本質問題。 原來,市場上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決策者,他們擁有針對各自環境的信息與知識,決策相對簡單,而且只為自己決策,因此也就不需要外在的激勵。 現在不同了,企業的決策者要面對無數的信息發布者的信息汪洋,雖然信息很豐富,但噪音也大,怎樣排除噪音干擾,識別出關鍵信息做出正確的決策,現在成了頭等大事;其次,決策環境變了,原來只為自己決策,現在必須考慮企業所有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必須使各方面利益達到最優或滿意(所謂均衡),然后才能在有了好的決策后順利執行這些決策,然后才會有超出成本的產出。 因此,我們認為降噪和均衡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問題。各種管理時尚和理論無非都是圍繞這兩大問題來展開。只不過因為沒有這樣的自覺認識,所以把原本相關的管理問題搞得非常支離破碎,讓人無所適從。 像企業資源計劃(ERP)無非是要使信息的排序和組合更加優化;流程再造(BPR)無非是要減少信息傳輸中的噪音,使信息實現無縫連接;競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無非是要識別關鍵信息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使自己處在優勢地位;目標管理、績效管理、360度測評等無非是為了更好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從而解決內部激勵問題;而執行問題,作為企業成功獲利的魔法盒,則更加集中地體現了企業管理的這兩個核心問題。 但是,由于大部分的企業家在管理時往往都是經驗型的、直覺型的,缺少學理根基,因此支離得無法把握這兩個根本。這使得執行不力的根源障而不顯,許多企業因此白耗了老板的激情與員工的精力,浪費了大量寶貴的資源。 執行不力的根源:信息黑洞 企業決策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有準確的、足夠的信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企業耗費了大量的資源,IT財務黑洞就是這么形成的。而營銷日志、競爭對手調查表、月度季度報表、各種市場評估報告等等,則耗費了員工寶貴的精力。但是,這并沒有改善企業的信息環境,企業決策依然面臨有用信息不足無用信息成堆的困擾。 應該說,這就是執行不力問題的來源,但這竟然也被視為一線員工執行力不夠。執行力不夠,首先要考慮的究竟是計劃不切合實際,還是執行不到位;即使真的是執行不到位,也要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能把執行力不夠的責任一股腦兒推給一線員工。 一項正確的決策應該包含兩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是外部信息,另一方面是涉及內部人員的信息。而對決策進而對執行構成最大影響的信息噪音恰恰來自后者,但這至今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一提到信息首先想到的是信息情報部門,是IT部門,想到的是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分析外部市場信息。但是,外部環境信息相對比較好收集、分析,因為這些信息在收集、分析的時候不會與收集者產生互動,不會隱藏。 內部的信息則非常不同,內部人是有意識、有情感、有人格的獨立主體,能對發出的信息做出無數種修飾,能有意吞噬信息,好的說成壞的,愿意的說成不愿意的,小的說成大的等等。因此,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噪音就越來越大,越來越失真。面對這樣的信息資源,其決策質量可想而知了。 然而,忙于千頭萬緒的日常管理的老板們沒有時間深思,他們往往會采取化繁為簡的辦法,干脆屏蔽所有信息,控制所有信道和信源,上傳和下達的只有一種信息,就是老板的信息。這樣做的結果就會形成企業的信息黑洞——任何信息一旦進入都不會留下任何痕跡、產生任何反饋。而信息得不到反饋就會抑制信息的再生產。于是,企業信息資源越來越枯竭。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關鍵是要認識到老板與員工之間存在著一種博弈關系,要使博弈雙贏,只有當博弈的每一方都處在其最優策略上時才能實現。制度經濟學家們給出了許多建議,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通過重復博弈演化出一套秩序,只有有了穩定的秩序,博弈才能減少機會主義的危害。但是,這對于永遠忙于處理大量事關生死的問題的企業家來說,這樣的建議無異于鏡中花水中月。 對于企業家來說,他的詞典里永遠只有現實。即便他同意演化秩序是最優選擇,他也會說,我的決策正是演化秩序的一部分一個環節。是的,企業家是對的。演化秩序正是從每個人每時每刻的決策中來,而不可能出自一個智慧無比、無所不知的整體方案設計者。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的文化建設、制度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一個咨詢方案就能解決的,而是一個長期博弈的過程。 化解之道:重建責任均衡 制度建設之道固然漫長,但要解決企業管理的核心問題——信息降噪,就必須回到問題本身——組織中人與人的相互關系、相互關系中的責任均衡中來。在制度演化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博弈可以有多層次、多角度的描述,但從古至今,最能體現人際博弈核心軌跡的是有關責任關系的博弈。因為,責任是社會人的本質特點。 哲學家康德認為,責任是一切道德價值的惟一源泉。所以,康德在200多年前就發出這樣深沉、有力的呼喚:“不論是誰,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把自己和他人僅僅當作工具,而應該永遠看做自身就是目的。”因此,在人際博弈中,如果有誰單方面剝奪了一個人的責任,弱化了他的責任意識,那么就等于把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強加于他,就等于對他的蔑視、不尊重。如果是這樣,哪怕給他再多的金錢、再多的激勵,也不可能使他成為你事業的伙伴,也就不可能從他身上得到任何真實的信息。這就是責任在人際關系博弈中的意義和邏輯支點。 因此,公司或其他組織中普遍存在的執行不力現象,可以由此得到解釋,這就是責任關系的失衡。對此具有敏銳洞察力的管理實務大師羅杰·馬丁在他的著作《責任病毒》中給出了細致的、具體的、極具震撼力的剖析。馬丁所講的“責任病毒”用一句話來講就是:面對危機而產生的強占責任或放棄責任所導致的責任關系失衡。導致責任病毒爆發并流行的原因,除了危機時刻這一客觀條件外,支撐這種病毒的是四種主導價值觀:一是在任何交流中只贏不輸;二是永遠把局面控制在自己手里;三是避免任何形式的尷尬;四是自始至終保持理智。 馬丁認為,責任病毒的根子并不在組織結構上,而是在人的內心深處。所以,責任病毒極易觸發,尤其在上下級的關系中,由于權力結構本身就處在上下不平等之中,只要上級稍微一強勢或者下級稍微一退縮,就極易引起責任病毒的爆發。責任病毒一旦爆發,就會形成正常責任關系的剝奪、強占或退縮、放棄,接著就會產生責任失衡。一旦責任失衡,就會出現組織機能退化、意志消沉、氣氛壓抑、組織任務完不成等等現象。這時,所有的企業文化建設、制度建設的投入,都會付之東流。 因此,任何想基業長青的組織,必須面對這個現實(confronting reality)或可能的現實,而不是忙著戰略轉型、業務轉型,而是從組織機能的根子上防范責任失衡現象的出現,預防信息黑洞的出現。具體的辦法可以看羅杰·馬丁在書中給出的4種工具:結構化決策流程、框架試驗、責任階梯、重新定義領導與追隨的關系。這些工具的特點是具體、實用、極有操作性,任何組織都可以一試。 當然,這些理論和工具畢竟是西方文化的,對中國人來說未必能絲絲入扣;而且它們都是純粹工具性的,從長期來看,這也只是西醫的治末之術。正如馬丁所說,責任病毒的根子在人的內心深處,要想徹底根除,還必須仰仗中醫的治本之道。在這方面,過早轉入內省和人倫發展進路的中國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智慧寶庫。就上面提到的支撐責任病毒的四種主導價值觀吧,幾乎每一條中國古人都有過深刻的訓誡。 讓我們銘記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的教誨:“事實上,生活的任何一個方面,無論是公共的還是私人的,……都不可能不涉及責任,生活的全部高尚都寓于對責任的重視,生活的恥辱在于對責任的疏忽。” 大部分的企業家在管理時往往都是經驗型的、直覺型的,缺少學理根基,因此支離得無法把握“信息降噪”和“責任均衡”這兩個根本。這使得執行不力的根源障而不顯,許多企業因此白耗了老板的激情與員工的精力。
中國企業只有重建以責任倫理為中心的責任均衡,才能從根本上避免信息黑洞。這也是解決組織管理中兩大核心問題——信息降噪和責任均衡——的必由之路。解決了有效降噪和責任均衡的問題,執行問題的秘密才會向你敞開。 中國文化中化解責任失衡的方法 1.在任何交流中只贏不輸 《論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尚書》: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左傳》: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誠信篤行的謙謙君子風范是化解責任失衡的根本之道。 2.永遠把局面控制在自己手里 《論語》: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論語》: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淮南子》: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 ——不能達成真正的共識,最終導致人倫關系的損害和組織機能的喪失。 3.避免任何形式的尷尬 《論語》: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 《論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孟子》: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正義、謙虛、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避免尷尬的必由之路。 4.自始至終保持理智 《周易》:修辭立其誠。 《管子》:非誠賈不得食于賈,非誠工不得食于工,非誠農不得食于農,非信士不得立于朝。 《論語》: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真理智是實事求是,是誠信,沒有誠信一切信息都是噪音,沒有誠信,所有的均衡都將不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