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公關難解信任危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4日 13:31 中國產經新聞 | |||||||||
撰稿/周廣偉 接連遭遇“鄭州回收過期奶”和“杭州早產奶”危機后,光明乳業僅五個交易日內的流通市值就已經損失了2.04億元。事發后,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佳芬高調開始四處巡回活動,展開危機公關。可是這樣的危機公關能夠拯救深陷困境中的光明乳業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作為一個老品牌的“光明”遭受如此致命的品牌危機,其實讓每個消費者都覺得很失望,可是事情非得要到這種地步嗎? 危機公關最講究的就是處理危機的速度和態度。速度可以讓危機很快得到控制,讓傷害面不會擴大;而好態度可以取得消費者的諒解和同情,可以挽回已經造成的損失傷害,而光明恰恰違背了這兩個原則。 事件伊始,光明選擇了逃避事實,錯過了最好的危機處理機會。而光明乳業董事長王佳芬在事件發生后接受采訪時,斷然否認了光明乳業鄭州子公司加工生產過期奶。這個態度顯然是沒有經過縝密的策劃,也正是因為這個態度最終導致了光明喪失快速公關的機會。 業內人士認為,因為光明沒有找到更好的處理辦法,所以希望通過時間讓媒體和消費者逐漸忘記這個不愉快。 很明顯,沉默是一個最壞的辦法。或許隨著事件的推移,消費者可以將這個事件最后忘卻,但是,到了消費者將這個事件忘卻的時候,他們可能已經選擇了三鹿、伊利或者蒙牛了。 2005年3月以來,亨氏、肯德基、寶潔、聯合利華等相繼出現危機,6月初,雀巢碘超標奶粉事件還沒有落幕,光明乳業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就當大家以為神經可以稍微放松一下的時候,哈根達斯又在深圳傳出“廁所門”事件。 企業危機發生得如此之頻繁,而且又都發生在著名品牌身上,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危機就是危機,是不容等待的,也不是像所有危機公關及管理者所說的那樣,只要善于駕馭局勢,壞事往往可以變好事。我們的企業再不積極去加強自身管理修煉,在搞出惡劣事件后又過于迷信危機公關的魔力,企圖臨急抱佛腳而得以“鍍金”顯然是愚蠢的。 仔細觀察,不難看出,多數危機的發生都是因為產品的質量被懷疑有問題,或者是廣告夸大產品功效。表面看來僅是質量問題,而實際上,這些危機產生,背后原因都是企業在日常管理上出了問題,其實造成危機的許多誘因早已潛伏在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之中。由于缺乏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廣告管理體系,有時,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小事,經過“連鎖反應”、“滾雪球效應”、“惡性循環”,有可能演變成摧毀企業的危機。 因此,強化各項管理程序、追求零缺陷、努力提高工作標準,做到防微杜漸,才是企業排除危機的最有效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