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職業發展 > 正文
 

員工充電:謹防學習強迫癥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6日 19:42 工人日報企業周刊

  當今,一場學習風暴席卷職場,業余充電已成職場打拼之必需。有專家預言,5年內培訓者將多于求職者。然而,學什么、怎么學卻又成為許多員工的新困惑。無計劃、缺選擇的學習,成了員工的新負擔

  胡慧平 曉舟

  【事件】朋友患上了“學習強迫癥”

  最近,兩位朋友先后找到我,敘說了他們在職學習中產生的困惑和苦惱:

  朋友小金大學畢業后工作1年多,他說:“我很想再去讀書,卻苦于不知道該讀什么。現在公司的總經理在讀EMBA,財務總監在讀ACCA,技術總監在讀在職研究生,市場總監剛提出申請,要到英國愛丁堡大學自費進修一年,就連辦公室的秘書,也在參加某大學的中文專業自考。我說什么也不能落伍啊,趕快選一門讀。”

  他想讓我幫出出主意,選讀什么最好。看他那迫切又茫然的樣子,我覺得他患上了近日風傳的職場流行病:“學習強迫癥”。

  朋友曉冉工作時間雖不長,卻通過了一系列資質考試。他通過業余苦讀拿到了近年來炒得很熱的導游證、人才中介員等證,前些天又通過了注冊會計師的兩門考試,目前還在準備“心理咨詢員”的考試。

  按說,他一身“裝備”儼然高強,抗職場風險能力很強了。可當我見到他時,他竟是愁眉不展。問為何,他郁悶地說:“唉,為考證和參加培訓,我強迫自己犧牲了多少和朋友聚會、吃飯的樂趣,放棄了多少可以掙錢的機會?本以為手里證書越多,底氣就越足,不管對崗位還是對職業,都會有更大的選擇余地,所以,稍不如意我就走人,再去挑更好的工作。可現實根本不是這么回事!你看,這是我第4次失業了。”

  這些天,他曉冉曾拿著這一摞證書去找工作,但都未能如愿。如今,這些想未雨綢繆的“本本”竟變成了一個個沉重的米袋,自己自始至終花大力氣扛著、攢著,到真正需要救急的時候,卻未料到竟發霉變質了!

  曉冉也陷入了“學習強迫癥”怪圈。

  【評說】員工充電應重需求

  當今職場崗位的競爭,讓更多的人懂得了靠學習力制勝的道理。于是,業余充電便成為職場搏擊之必需。有專家預言,5年內培訓者將多于求職者!

  然而,學什么、怎么學卻又成為許多員工的新困惑。在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的證書面前,那種無計劃、缺選擇的學習,又常常形成員工新的重負,學吧,沒時間,不知道學到什么程度算好;若不學,看到別人學就又感到心里發慌,有些員工,甚至一離開讀書和考試就無所適從,他們患上了“學習強迫癥”。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工作壓力大的城市中,掀起了一股學習風暴。

  這讓我想起希臘神話故事《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惡魔普洛克路斯忒斯有一張床,他守在路口,見到行人就把他們抓來放在床上量一量,太長就用斧子砍去腳,短了就拉長,以便讓其符合床的標準。結果被他丈量過的人,沒有一個不是一命嗚呼。

  而今,在席卷職場的學習風暴中,那些為了符合社會公認的許多“神圣”其實已過時的人才標準、而寧可把自己拉長或鋸短的人,不就像上了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嗎?所不同處是自己心甘情愿上之,而非別人強迫。比如英語學習者,不把能否進行英語交流當作標準,而把四級、六級當作標準。事實是,成功并沒有公式化的標準和模式,假如姚明的父母強迫他讀完學士、碩士、博士才打職業籃球的話,那么今天就沒有NBA的姚明了。

  所以說,由學歷或證書壘砌的“人才標準”有時會誤導你的充電計劃與行為,讓你遨游在無效學習的海洋里難脫身,曉冉的遭遇就是一例。更何況,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與其說更新,不如說就是折舊,托福成績有效期為兩年,這兩年其實就是折舊期。證書越多,折舊率就越高,浪費你的時間就越多。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我們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知識,只能有目標地主攻某一領域,成為專家,追求卓越。“譬如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因為攻其一點而尖銳。倘若面面俱到,等于石處囊中,脫穎而出就不可能了。

  只有選擇性地學習、帶著既定目標學習,才能擺脫眾多“垃圾知識”的糾纏,從而品味到快樂學習、輕松學習的境界。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上個世紀初倡導“教學做合一”時就強調:為做而教是真教,為做而學是真學。而我們還要為工作需要而學,為提升職場的核心

競爭力而學。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