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雨
被媒體稱為“中國首善”、以熱心公益而聞名全國的陳光標,近日在“攜百名企業家延安感恩”活動上,和百名企業家共同宴請了1000多名延安老區貧困學生、老紅軍代表、殘疾人代表、貧困家庭代表和孤寡老人代表,并給老區人民送去了紅包、大米、食用油等年貨。同行的企業家有內蒙古寶鑫公司董事長李琳、廈門一泰消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江東、浮來春釀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冰等。陳光標說:“最重要的不是捐多少、送多少、投資多少,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夠以點帶面,帶動全國的愛心企業家一起參與到公益中來。”
企業家的責任
作為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以慈善為事業的陳光標首先是一位企業家,對于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他認為有三個層次:第一是為人民群眾生產出安全可靠的產品,不能坑蒙拐騙;第二是盡自己所能多解決社會就業,多繳納稅收,不能偷稅漏稅;第三是要把企業凈利潤拿出一定比例出來,去做些助人為樂、扶危濟困的事情。
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環保公司,主要業務是對建筑垃圾進行環保再生處理,這是陳光標履行社會責任最直接的體現,他說“大多拆遷公司的做法是將未經處理的建筑垃圾直接運到郊外或鄉村,露天堆放或深埋處理了事,不僅占用土地,還嚴重污染環境。我們對建筑垃圾環保再生處理,追求的是綠色經濟,是一種為了子孫后代的環保慈善。”
企業家與國家
陳光標認為,一個企業家必須樹立一種偉大的理想,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發展企業。他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第二季,進入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新階段。我們國家和行業企業,必須走轉型發展之路,依靠科技進步,參與全球競爭。企業家必須時刻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多履行社會責任,做到可持續發展。“我們要把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結合起來;把短期效益、長期效益結合起來;把企業自身發展與公益慈善、環境生態保護結合起來。這樣我們的企業才能成為新時代受尊重的責任公民。”
陳光標認為企業家應該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回報國家,“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陳光標的今天,因此在我賺的每一分錢里,都有黨和政府無形的股份,我必須回報社會。”
先富幫助后富
陳光標的名片上印著“中國首善”、“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十大杰出志愿者”……這些頭銜都是陳光標這些年來熱心公益的收獲。他說,現在中國的企業家,有錢人很多,但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家太少,還有一些人是帶有交易性和目的性去做公益,這都不是真正的公益,公益需要一種奉獻的精神。
陳光標這次延安之行,“不但送來了魚,同時也送來釣魚竿”,企業家們帶來了合作信息和合作項目,希望能夠為革命圣地延安的轉型發展提供幫助,力爭在不遠的將來能來延安投資創業,助推延安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他認為,先富起來的人應該幫助還沒有富裕起來的人。他說,企業家應該挺身而出,為縮小國家貧富差距、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盡一份責任。
自稱“標哥”的陳光標又唱起他自己作詞的歌曲《一起做好人》,歌聲中,他表述了自己的公益初衷,“不為掌聲,只為信任”,他希望能夠更多企業家的能夠為社會公益貢獻力量,他說,奉獻是有回報的,“我這些錢并沒有白捐,盡管我恪守‘捐贈的地方不做業務,做業務的地方不捐贈’,但各地的業務慕名而來。可以說,我捐得越多,社會給我的回報就越多。”